何 勖
中共大慶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大慶市監(jiān)察委員會,黑龍江 大慶 163000
通過文章對我國相關的自認立法成果進行研究和約束規(guī)定,然后和國外立法和實踐經驗來進行比較得出相關結論,從中探尋出我國的自認制度,從立法和實踐方面的不足之處,并且針對不足提出改善的自我建議。
自認的概念從幾個層次分析就是指當事人對于訴訟中或者訴訟外不利于自己的事實的承認。民事訴求中也有自認制度,其是指在民事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于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的承認。
自認制度在規(guī)定發(fā)生在訴訟的過程中,《證據規(guī)定》中明確了自認的規(guī)范。在一般的民事案件中使用自認規(guī)則,必須要保證當事人對于自己一般的民事權益擁有充分的處分權,一般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財產權利等。某些案件如涉及到身份關系的特殊身份關系,婚姻關系、效力關系等,則不能被放入自認的適用范圍之內。
從自認的分類方面來看,各國各有不同,如德國分成全部自認和有限制自認兩方面;美國則分成當事人自認,當事人代理人的自認、對當事人不利的自認三方面。我國目前將自認分為明確自認和沉默自認,并且對兩種自認的適用范圍都做了嚴格的限制。
法律規(guī)定,在特殊情況下,允許當事人進行撤銷自認,但是有一定條件。國外如德國,需要當事人證明自認事實的不真實性,我國大陸對于自認的撤銷,規(guī)定了兩種情況,一是當事人充分證明自己有受迫和有誤解的情況,二是需要對方當事人同意撤銷。
證據是立案必不可少的存在,而自認是否可以看成證據在國內外有了爭議,在英美中,普遍認為可以將自認看成證據。在我國大陸的法系中,認為自認是當事人自愿主動承認,不屬于證據的性質,不認為可以將自認看成證據,而在立法中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自認起到的是無需對方當事人提供證據的作用。
我國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但由于起步較晚,一些制度建設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自認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自認在民事訴訟內和外都沒有明顯的界限。自我承認的時間地點不同意味著訴訟外自認的效力也就和訴訟中的自我承認效力有所不同。在《相關證據規(guī)定》僅規(guī)定了訴訟中的自認,但在訴訟外的自認則沒有提及。
關于自認的對象?!蹲C據規(guī)定》僅僅規(guī)定了自認的效力是可以免除對方的舉證,但是卻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自身的效力和法院的約束力。
關于欺詐自認的效力?!蹲C據規(guī)定》并沒有明確說明在受欺詐情況下的自認是否可撤銷,我國《合同法》對欺詐、脅迫和利用人身危險性的合同進行了約定,使對方違反了合同的真實含義的欺詐自認不具有效力。因此,詐騙罪的自認應當被撤銷。
關于限制自認,限制自認,是指不完全承認對方在訴訟中損害自身的事實。由此看來,它是一種限制或附加條件承認的行為。
通過對中國自認制度的比較,發(fā)現(xiàn)我國自認制度存在諸多缺陷。在自認制度的立法和研究中,我們應該借鑒國外在這方面的突出成績,促進我國法律制度的完善。
明確立法中的自認客體,有必要區(qū)分案件事實的自認與權利要求的自認。案件事實只能導致對方免除自承認事實的舉證責任,而承認該請求將直接導致對方的成功,自認將失敗。
自認范圍應當適當擴大。目前有所規(guī)定自認主體是指當事人以及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和訴訟代理人。在我國民事訴訟程序中,還存在著一些特殊的訴訟當事人。法律也應賦予他們正當?shù)淖哉J地位。
對于自認制度的完善,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實踐中求真知,要促進自認制度在實踐中的應用,下列措施可以促進司法實踐中自認的適用:
目的是促進當事人的之間的信息交換,組織相關當事人之間交換訴訟相關的文書和證據材料,以促進雙方交流。
聽證期間,法官應在審前程序中表明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協(xié)議,并告知當事人應就這些事實以外的事實進行辯論。
相關最高立法中規(guī)定了代理人自認的定義、構成和撤回,這些明確規(guī)定都使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自認制度有了一席之地。我們要結合本國國情,借鑒國外優(yōu)秀成果,取其精華,認識到我國制度的不足之處,加快完善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作為相關研究的入門學習材料,幫助和指導相關技術人員進一步的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