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飛
南昌大學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一般認為,廣義上的網絡虛擬財產是指能夠為人所擁有和支配的具有財產價值的網絡虛擬物,包括電子郵件、網絡ID、游戲裝備等。而狹義的網絡虛擬財產則是指網絡游戲中存在的網絡虛擬物,包括游戲金幣、游戲裝備等等。下文所述均基于網絡虛擬財產的廣義上的定義。
有關網絡虛擬財產屬性的問題,目前存在爭議,學者們眾說紛紜,對其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學說:
物權說。此觀點的學者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是“物”,對網絡虛擬財產所享有的權利是物權。主要是因為網絡虛擬財產具有法律上的排他支配或管理的可能性和及獨立的經濟性,具有物的客觀性,以及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債權說。該學說支持者主張網絡虛擬財產權是一種債權。用戶與網絡運營商之間是一種服務合同關系,網絡用戶付費取得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使用權,網絡運營商接受付費提供虛擬財產給用戶使用。網絡運營商享有網絡虛擬財產的所有權并通過合同讓渡其部分權能,網絡用戶享有債權,網絡虛擬財產是其享有的債權憑證。
知識產權說。這種學說又分為兩種小的觀點,一種小觀點主張網絡虛擬財產屬于開發(fā)者創(chuàng)造性的智力成果,另一種小觀點則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是用戶的創(chuàng)造性智力結果,用戶花費了許多的時間和金錢,還有智力性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投入,所以虛擬財產權權應當是知識產權。
上述所說的物權說、債權說和知識產權說都不能完全讓人信服,存在理論缺陷,筆者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權兼具物權、債權和知識產權屬性,應當定性為一種獨立財產權,即跳出原有的物債二分框架。學者們總是想將網絡虛擬財產權歸入當前的物權或債權的體系框架之下,用現(xiàn)有的民法理論來解決網絡虛擬財產的屬性問題。這種考慮是沒有問題的,能夠依靠現(xiàn)有的法律解決網絡虛擬財產的屬性問題當然最好,對于整個民法體系的穩(wěn)定性、完整性都有幫助;但是不能為了形式上的完整性、穩(wěn)定性放棄了對實質上網絡虛擬財產權的定性,網絡虛擬財產的屬性并非非此即彼的關系,物權、債權、知識產權也并沒有包含所有財產的屬性。
一方面,我們知道,憑借現(xiàn)有的主流的民法理論來解決網絡虛擬財產權的定性問題,很難將網絡虛擬財產精準地歸入物權或債權的體系框架之下,即使歸入也會在理論中和實踐中帶來很多的問題。另一方面,物權、債權和知識產權并沒有包含所有財產權的屬性,不能囊括所有的財產類型,網絡虛擬財產權的屬性就可以在債權、物權和知識產權這三者之外。
從開發(fā)階段來看,開發(fā)者開發(fā)各種各樣的網絡虛擬財產類型或是提供網絡虛擬財產的交換、使用平臺,確實花費了許多的金錢和時間精力,也進行了許多智力性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是開發(fā)者思想的一種具體表達,其對開發(fā)出的具體的虛擬財產享有的權利是知識產權,理應作為人類的智力成果而受到法律的保護。
從運營階段來看,網絡用戶與運營商之間也確實表現(xiàn)出一種債權債務關系。網絡用戶與網絡運營商之間是一種服務合同關系,網絡用戶付費取得虛擬財產的使用權,網絡運營商收費后提供虛擬財產供網絡用戶使用。網絡運營商憑借這種服務性合同為網絡用戶提供服務進行營利,網絡用戶享有債權,網絡虛擬財產是其享有的債權憑證。
從網絡用戶使用后著眼,基于開發(fā)者開發(fā)網絡虛擬財產和運營商對于網絡虛擬財產進行運營,網絡用戶為獲得虛擬財產而花費金錢或是花費時間精力去獲取,網絡用戶應當具有對由花費金錢或是由按照設定程序進行操作獲得的某一些帶有自己特色的網絡虛擬財產或一些個人ID、賬號的所有權。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兼具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屬性可能不是在任何階段都是同時表現(xiàn)出來的,本文所認為的是在一些不同的階段網絡虛擬財產可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屬性,整體而言具有物權、債權和知識產權屬性。在司法實踐理論研究中區(qū)分不同的階段和從不同的階段著眼來認定網絡虛擬財產的屬性,這遠比強行將其納入到物權或者債權又或者知識產權的體系之下并對其做出牽強的解釋簡單易行,這是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
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一直是法學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在討論的一個問題。筆者希望通過上面的分析能夠對網絡虛擬財產權的屬性問題研究有所幫助,以求該問題在學術理論上和司法實踐中能夠得到最為有效的解決。但由于這個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復雜還存在比較多的爭議,對其的研究還要繼續(xù),對其的認識也將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1]劉慧榮.虛擬財產法律保護體系的構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張鋒學.論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J].理論觀察,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