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鑫穎
(412000 湖南工業(yè)大學法學院 湖南 株洲)
近年來,高校學生傷亡事故頻發(fā),給受害學生及家屬身心都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同時對學校的管理也產(chǎn)生了許多不利影響。圍繞高校在學生傷亡事故中是否存在相應的責任,由于在實踐上缺乏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因此在處理該類問題時往往會有很大的困擾。高校在學生傷亡事故中可能承擔的責任應屬民事侵權的范疇。那么,確定高校在學生傷亡事故中的民事責任,是合理、有效地解決問題的關鍵。確定高校是否承擔民事責任,前提就是確定高校在該民事法律關系中是否存在注意義務。若高校違反了其注意義務,則可以認定高校在其中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從而不僅實現(xiàn)救濟受害學生應有權利的目的,也可以更加有效地避免該類事件的再次發(fā)生,強化高校的教學管理,為高校的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
研究高校對學生傷亡事故是否承擔民事責任以及承擔何種注意義務,首先要明確高校學生傷亡事故的內涵。高校學生傷亡事故,即為在校的高校學生于高等院校實施的教學活動與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及在學校負有管理義務、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及其它教學設施、生活設施中發(fā)生的人身傷亡事故。高等院校中的學生多為成人,具有承擔相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對于自己的行為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風險與壓力也伴隨而來,尤其是那些剛成年的學生們,他們抵抗風險與壓力的能力還很弱,獨立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仍有待提高,那么研究高校在其中的義務與責任是十分必要的。加之于高校與學生之間還存在著特殊的信賴關系,若事故發(fā)生在與學校教育活動密切關聯(lián)的時間、空間內,那么我們就更加有必要探討高校在此是否盡到了注意義務,對學生的傷亡事故是否存在過失。
高校的安全注意義務是指高校負有采取合理的注意,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避免因自己的行為使學生的人身、財產(chǎn)受到侵害及因自己的不作為而使學生的人身、財產(chǎn)受到侵害的一種法律上的作為義務。由于高校中多為成年大學生,因此高校依法不須對成年大學生承擔監(jiān)護或安全監(jiān)督義務,但并不意味著高校就可以從學生傷亡事故中脫離出來,其在一定合理的范圍內仍應承擔相應的注意義務。研究高校在學生傷亡事故中是否需要承擔責任, 必須以高校存在著法律義務為基礎。探討高校在學生傷亡事故中的責任, 首要的任務是要弄清高校是否負有保護學生人身及財產(chǎn)不受損害的義務。只有在高校負有義務的前提下,才能討論高校的責任。如果高校不存在義務, 那么由此發(fā)生的損害高校則應不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首先,高校的注意義務來源于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在《教育法》《教師法》、最高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教育部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等都提到了高校應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和高校應盡的安全保障等注意義務。同時《侵權責任法》中對安全保障義務的規(guī)定也可以在處理高校學生傷亡事故中加以借鑒。
其次,高校的注意義務來源于高校內部規(guī)章制度的規(guī)定。高校為了保障教師和學生的權益,維護教學活動秩序,制定了相應的內部規(guī)章制度。盡管規(guī)章制度多為規(guī)范、限制教師、學生的內容,但也是保證學生利益不受侵害的有力支撐。在高校的內部制度中,往往規(guī)定著學校、老師等在面臨著各種突發(fā)事件時所應當盡到的義務及相關處理措施,高校的規(guī)章意味著學校同意接受該規(guī)章的制約,這就導致高校內部規(guī)章制度也可成為高校注意義務的來源。
最后,高校的注意義務還來源于高校的教學活動及高校的其他行為。學生在校園學習生活的過程中, 高校自身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源,這往往可能會出現(xiàn)高校自身原因導致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等情況。而鑒于高校與學生的特殊關系,學生有理由相信高校為其營造了安全的環(huán)境,提供了相關的安全保障等措施,因此學校有在合理范圍內防范危險發(fā)生,保護學生人身、財產(chǎn)不受侵害的義務。此外,高校中往往會有一些校外人員受高校所雇傭從事校園的相關基礎建設、設施維修等行為, 這些行為也存在著一定的危險,對于高校也應對此承擔相應的提醒、警示的義務。正是基于高校的這些行為導致法律所保護的某些權利面臨著危險, 以及高校與學生間存在著的特殊信賴關系,使得高校應當合理預見其先前行為所帶來的危險,并采取有效措施來予以及時排除。
對高校違反注意義務的認定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根據(jù)相關標準從而確定注意義務對于司法實踐中更好地預防和正確地解決高校中的學生人身傷亡事故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當前通說認為, 判斷行為人是否盡到了合理的注意義務主要是通過分析行為人是否達到了法律所要求的一個“理性人”所應達到的注意程度, 是否達到了同等情況下一個謹慎誠實善良的人所應當達到的注意程度。針對高校與學生之間的信賴關系,高校的注意義務有區(qū)別于其他主體的特殊性。因此衡量高校的注意義務,僅依靠合理人標準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根據(jù)不同情形劃分出不同的判斷標準。
對于高校教學管理以外的突發(fā)事件、第三人民事侵權以及學生自擔風險致傷等情況,高校可以適用合理人標準,在高校應當預見且可以預見的范圍內對學生承擔注意義務。針對屬于專業(yè)人員范疇的高校教師和行政管理、后勤服務等人員,其在高校的日常教學、管理、后勤等工作上,則應該適用相對合理人標準更為嚴格的專業(yè)人員標準。同時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借鑒效益成本標準,把高校的安全注意義務控制在合理限度。正確運用效益成本標準可以提高處理校園傷亡事件的合理性,如果考慮到相關的預防成本和效益, 對于我們實踐中正確處理這類案件將有很大幫助。只有確定了高校注意義務的判斷標準,才能更好地確定高校在學生傷亡的事故中是否存在過失,由此判斷是否應當承擔民事侵權責任以及承擔何種民事責任。
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及預警機制,加強學生安全教育,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強學生自身面對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和預警機制,不僅可以明確高校的各項預防工作,同時還可以通過定期對學校內部管理中可能引發(fā)事故的隱患進行內部監(jiān)督檢查, 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在規(guī)章中可以通過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更好地明晰責任分擔,從而及時應對各種突發(fā)情況,保證學生安全,及時處理校園中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
其次,要明確高校對學生的救助義務。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學生遭受侵害,即使是因學生個人背景或社會交往所帶來的危險而引發(fā)的傷亡事件,高校都應當在學生遭受侵害后,及時對學生進行救助,盡快將其送往醫(yī)療機構救治,盡可能挽救學生生命或減輕傷害,并及時通知學生家長。與此同時,高校要強化干預措施,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與自我保護措施教育,提高學生社會生活交往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對于在高校管控的場所、范圍內的受傷學生,高校有條件救助卻未進行任何救助,應當承擔一定的侵權責任。
最后,為了減少高校中學生傷亡事故的發(fā)生,僅依靠學校的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心理疏導與保護教育等方面是遠遠不夠的,更要通過法律層面來預防。法律是學生權利最強有力的保障,具有指引、評價、預測、教育、強制的作用。通過加強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可以正確引導高校和學生有效預防和正確處理傷亡事故。在立法層面上對學生傷亡事故預防進行規(guī)制,不但可以敦促高校和學生自覺預防,同時也強化了對高校注意義務的法律監(jiān)督, 且可以在事故發(fā)生后及時、合理地明確高校在傷亡事故中存在的注意義務,確定高校的責任承擔,從法律上對因學校的故意或過失而導致學生傷害事件發(fā)生的情形予以防范,從根本上解決高校學生傷亡事故的問題,為在高校生活、學習的學生營造安全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