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旭
中共婁底市委黨校,湖南 婁底 417000
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最新成果和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重大理論成果的雙重性質。
對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義,研究者們大多從理論創(chuàng)新、根本遵循、行動指南等方面闡述。如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副主任、教授楊小軍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于法治建設的部分對于指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義重大。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黨組書記袁曙宏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行動指南及根本遵循,是對中國特色社會法治理論的重大創(chuàng)新。陳冀平(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標志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它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導,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張恒山在《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法治思想梳理與闡釋》一文中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不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的道路指明了方向,而且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
對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內涵研究,學者們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論述。如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胡云騰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所長胡增印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認為,新十六字方針,標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認為,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對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具有非凡意義。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景文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得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陳兵兵在《習近平法治中國建設思想及其時代價值》中分別從六個視角:法治文化、法治中國的立體體系和建設目標、法治隊伍和法治體系的領導、政府執(zhí)法、司法機關來闡述其深刻內涵。
關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特征。部分研究者是從宏觀上總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特征。張文顯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上)》中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顯現出精準練達的辯證、運籌全局的改革、求真務實的實踐、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守正創(chuàng)新的理論等特征。具有鮮明的理論風格和科學的理論形態(tài)。
部分研究者從習近平法治思想體系中提煉出其特征。如陳戰(zhàn)勝、沈立在《習近平法治思想述評》中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特征在于重視依法治吏、重視群眾路線、重視依法治國。
還有部分研究者從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報告中提煉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特征。譬如,陳兵兵在《習近平法治中國建設思想及其時代價值》文中總結出習近平法治中國思想既系統(tǒng)又科學,既針對性強又富有時代氣息,且有諸多超越性。
研究者們就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對其內容的研究。有學者從法哲學層面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論。譬如,張文顯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中認為,法治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核心價值,社會主義法治本質特征,堅持并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黨法關系,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治與改革發(fā)展,法治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八個方面的理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論。有學者對習近平法治思想進行板塊式研究。如陳戰(zhàn)勝、沈立在《習近平法治思想述評》中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黨內法規(guī)體系和國家法律體系建設。其中,國家法律體系建設包括憲法思想、法的運行思想。黨內法規(guī)體系建設包括重視黨章作用、完善黨內法規(guī)。或是圍繞一個主旨,以時間為縱軸展開的。如褚國建在《改革、治理與法治—習近平法治思想初探》中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脈絡是是從十八大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到十八屆三中全會論述了改革、治理與法治的關系;再到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總目標,同時闡述了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之間的關系,從而最終在“堅持黨的領導下”實現了依法治國總目標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總進程的相協(xié)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相統(tǒng)一中逐步展開的。其始終貫穿的主旨是“黨領導人民依法治國”。有些學者以通過對幾組關系的梳理對主要內容進行歸納。如王洪葉在《論習近平法治思想體系中的幾大關系》是從法治與守法、人權、司法、權力、立法等多種關系中去梳理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新思維和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