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鈺 段春鳳
(吉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13)
肝硬化是臨床高發(fā)的一種肝病類型,具有再生性及慢性特征,是肝臟損傷性疾病發(fā)生的主要誘因。結節(jié)性肝硬化是肝硬化中的一種類型,它是纖維組織包繞后再生的結節(jié),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是預防患者疾病惡化的重要內容[1-2]。本文主要分析了CT成像及MRI成像在肝硬化結節(jié)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選取我院68例肝硬化結節(jié)患者為研究對象,男38例,女30例,年齡在39~72歲,平均(58.67±3.57)歲。本次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手術或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CT、超聲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確診。
1.2 方法:68例患者均接受CT、MRI成像進行檢測。①CT成像檢查。選擇Philips Brilliance128層螺旋CT機實施平掃及多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等操作。將螺距設置為1~1.5 cm,層厚設置為0.625 mm;經肘靜脈將1.5~2.0 mL/kg非離子型對比劑注入,注射速控為每秒3 mL,門脈期為60 s,動脈期為30 s,一般延遲時間為120~300 s(需要按照患者具體增強情況確定)。②MRI成像檢查。儀器為飛利浦雙梯度Achieia1.5核磁共振儀,對患者實施平掃及動態(tài)圖像增強掃描。平掃:T1WI、T2WI序列,層厚設置為8~10 mm,層間距設置為1 mm,矩陣設置為512×512,視野設置為52 cm×52 cm。動態(tài)增強掃描:采用SE/FSE自旋回波序列,TE設置為6 ms,TR設置為145 s,層厚控制在8~10 mm。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數據用SPSS19.5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查手段檢查準確性分析:CT成像檢查共檢出肝硬化結節(jié)患者45例,檢出準確率為66.18%(45/68例)。MRI成像檢查共檢出肝硬化結節(jié)患者48例,檢出準確率為70.59%(48/68例),數據經對比,無顯著差異(χ2=0.306,P=0.580)。
2.2 兩種檢查手段的成像結果分析
2.2.1 CT成像檢查:本次研究的68例肝硬化結節(jié)患者中,有50例患者肝臟表面有波浪狀改變;有13例患者CT平掃結果可見肝臟結節(jié)(結節(jié)>10 mm),其中有9例患者掃描結果顯示為稍低密度結節(jié),剩余4例顯示為稍高密度結節(jié)。46例患者CT多期增強掃描結果可見多發(fā)結節(jié),延遲掃描結果見多發(fā)低密度結節(jié)。有18例患者尾葉比正常肝臟尾葉稍大,32例患者尾葉比正常肝臟尾葉稍小。有35例患者左葉比正常肝臟小,有12例患者右葉比正常肝臟大。
2.2.2 MRI成像檢查:本次研究的68例肝硬化結節(jié)患者中,結節(jié)大小為6~20 mm,其中有58例患者結節(jié)<10 mm。 14例患者T1WI、T2WI信號可見高狀態(tài),9例患者T2WI信號可見偏低狀態(tài),T1WI信號可見偏高狀態(tài)。6例患者結節(jié)發(fā)育不良(大小為6~10 mm);T1加權像信號可見較低狀態(tài),T2加權像信號可見較高狀態(tài),5例患者動脈期可見輕度強化,門脈期可見等信號狀態(tài),延遲掃描結節(jié)顯示,可見低信號改變狀態(tài)。10例小肝癌患者結節(jié)>10 mm,其中T1WI可見低信號狀態(tài),T2WI可見高信號狀態(tài)。68例患者MRI增強掃描延遲期病灶顯示為相對低信號改變,周圍有網格狀可見強化的纖維化變化現象。
現階段,我國肝硬化發(fā)生率不斷提高,其發(fā)生與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環(huán)境污染等有重要關系,肝硬化病情呈進行性發(fā)展,晚期可出現繼發(fā)性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腦病等多種嚴重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因此臨床早期給予診斷并開展有效治療,能夠有效延緩肝硬化發(fā)展進程,從而改善患者預后[3-4]。肝硬化典型臨床表現之一就是肝硬化結節(jié),因此加大對肝硬化結節(jié)的診斷研究具有重要臨床意義[5]。
CT及MRI檢查均為臨床診斷肝硬化結節(jié)的常用影像學檢查手段,本次研究中,68例肝硬化結節(jié)患者分別接受CT及MRI成像檢查,其檢查準確率分別為66.18%、70.59%,無顯著差異(P>0.05),但其成像結果存在一定差異。CT檢查結果可見,患者肝表面不規(guī)則隆起現象較為突出,部分患者可見凹凸不平的邊緣,或者是波浪狀改變,有不同程度的肝實質邊緣波浪狀改變現象,不太明顯的波浪狀改變要求進行薄層重建或對窗寬窗位進行適當調整,隨后再認真觀察,波浪狀改變不明顯的就對檢查人員及診斷醫(yī)師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另外,部分患者結節(jié)較大,局部肝緣可見隆起現象,影像學結果可見肝臟外形不規(guī)則?;颊呓邮蹸T平掃,由結節(jié)性肝硬化造成的肝表面波浪狀這一表現,不能直接顯現出肝硬化結節(jié);異型增生結節(jié)及小肝癌患者肝內可見一定數量的稍低密度結節(jié),大部分再生結節(jié)無強化現象,極少數有動脈期輕度強化表現?;颊哽o脈期多可見等密度改變,小肝癌及異型增生結節(jié)患者可見動脈期強化,平衡期可見等密度改變,接受延遲掃描,結果多為低密度改變?;颊呓邮躆RI成像檢查,T1WI、T2WI通常呈等信號改變,實施平掃操作很難發(fā)現,有時也能顯示出肝表面細小的鋸齒改變;患者接受核磁增強掃描,多數再生結節(jié)未見強化現象,只有小數量的呈動脈期輕微強化改變,延遲期及靜脈期仍然為等信號改變,延遲掃描結果顯示,再生結節(jié)呈低密度表現。部分異型增生結節(jié)在接受核磁平掃后,結果可見等信號改變,部分患者可見T1WI低信號、T2WI信號高信號,動脈期明顯強化,靜脈期與延遲掃描結果顯示為等信號改變,且良性結節(jié)多有動脈血供不豐富特征。小肝癌一般平掃T1WI結果可見低信號,T2WI結果可見高信號,另外還有少數小肝癌T1WI、T2WI可見稍高信號。綜上所述,CT與MRI成像掃描在肝硬化結節(jié)掃描中具有一定應用價值,兩種影像學檢查技術準確率差異不大,其中CT一般是依靠多期增強掃描來將結節(jié)顯示出來的,MRI一般是平掃就能顯示結節(jié),實施多期增強掃描可有更多結節(jié)被發(fā)現,臨床診斷中為了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性,可將二者聯(lián)合應用。
[1] 郭天暢,伍彩云,溫運雄,等.普美顯磁共振增強成像在鑒別肝硬化結節(jié)與小肝癌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10):63-65.
[2] 紀建松,楊宏遠,王祖飛,等.超聲、CT及MRI隨訪在肝硬化結節(jié)惡變篩查及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94(5):368-371.
[3] 樓益義,龔建兵.CT灌注成像在原發(fā)性小肝癌與肝硬化結節(jié)鑒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21(2):211-212.
[4] 熊浩,彭婕,鄭黃華,等.回顧性分析用MR和CT鑒別診斷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與小肝癌的臨床價值[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4):567-568.
[5] 嚴福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CT和磁共振成像的表現及研究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6):1079-1082.
[6] 宋傳東,金曉霞.肝硬化結節(jié)中CT與磁共振成像分析結果的對比[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