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坤 王慶波 丁祖虎 趙松威
乳腺疾病在臨床上不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 也是臨床中發(fā)病幾率較高的一種疾病類型, 臨床常見的乳腺囊腫、乳腺增生以及乳腺癌等都歸屬為乳腺疾病[1-3]。相關醫(yī)學研究證明[4,5], 乳腺疾病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 女性具有乳腺疾病高危因素容易患有該病癥, 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威脅了女性的身心健康, 極大地影響了女性的生活質量。乳腺疾病在臨床上的病因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 所以要對乳腺疾病患者加強診斷的準確率, 并及時加以治療, 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和預后。如果對患者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 或者沒有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 會非常容易出現(xiàn)病變, 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所以, 對該疾病的檢測方法顯得極為關鍵。在臨床上一般使用臨床體檢、X線鉬靶、常規(guī)超聲等, 但效果并不理想[6,7]。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 傳統(tǒng)、落后的診斷方式已經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 無法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經過不斷地探索與研究, 實施乳腺磁共振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它具有高分辨率成像、快速成像序列、專用乳腺線圈等優(yōu)勢,在臨床上得以廣泛的應用。為了進一步探討乳腺磁共振對乳腺疾病的診斷效果, 本次研究試分析乳腺疾病診治中動態(tài)增強乳腺磁共振檢查的價值, 為實施有效的干預治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現(xiàn)將研究結果進行總結,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為女性, 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45.47±20.26)歲, 所有患者均為初次病理診斷。對患者的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進行動態(tài)增強乳腺磁共振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所研究的1.5T乳腺專用磁共振檢查線圈完成診斷?;颊邫z查時, 護理人員應輔助患者行俯臥位, 該體位便于患者身體及雙肩處于水平狀態(tài);同時, 幫助患者將其兩側乳房置于線圈內, 確保乳房處于自然懸垂狀。完成體位準備后, 利用加壓裝置, 將患者的乳腺、胸壁及線圈緊密貼合。告知患者放松, 并保持自然、平穩(wěn)的呼吸, 患者準備好后, 即可進行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和診斷。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記錄動態(tài)增強乳腺磁共振的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 其中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統(tǒng)計動態(tài)增強乳腺磁共振的診斷準確率, 診斷準確率=(真陰性例數+真陽性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動態(tài)增強乳腺磁共振檢查結果 220例患者術后病理診斷結果為乳腺癌150例, 良性乳腺疾病70例;動態(tài)增強掃描乳腺磁共振診斷結果為乳腺癌138例, 良性乳腺疾病58例,其診斷準確率為89.1%(196/220)。
2.2 乳腺良惡性病變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形態(tài)學征像 乳腺癌患者病灶早期增強33.3%(50/150)、周圍血管增粗迂曲30.7%(46/150)、皮下脂肪間隙模糊4.0%(6/150)及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并明顯增強46.7%(70/150);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病灶早期增強10.0%(7/70)、周圍血管增粗迂曲11.4%(8/70)、皮下脂肪間隙模糊25.7%(18/70)及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并明顯增強4.3%(3/70)。乳腺癌患者與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的病灶早期增強、周圍血管增粗迂曲、皮下脂肪間隙模糊及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并明顯增強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用于乳腺檢查的磁共振對于軟組織的分辨能力表現(xiàn)十分優(yōu)異, 通過動態(tài)增強掃描更能將病灶部位的毛刺、分葉以及浸潤等具體情況全部顯示出來, 而且還非常清晰, 與此同時,還可以將病灶詳細信息進行強化并予以顯示[8-10]。正如在本次研究當中, 利用乳腺磁共振對所有患者進行診斷分析, 檢查結果中可以清楚顯示患者有無惡性病變, 且在征象顯示中可明顯看到患者同一側腋窩位置的淋巴結呈現(xiàn)為腫大狀態(tài),該檢查對這一結果有增強顯示, 該診斷方法對于早期病變也有增強效果, 且其對于病變附近血管的變化如增粗或者呈現(xiàn)迂曲狀態(tài)都有清楚的顯示。
本次研究中, 經病理診斷確診為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的主要表現(xiàn)為明顯的強化或其他強化形式;經病理診斷確診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表現(xiàn)為早期增強情況或呈現(xiàn)環(huán)形增強狀態(tài),且出現(xiàn)惡性病變的血管呈現(xiàn)狀態(tài)為明顯的增粗、增多, 病變位血管本身的血供也較為豐富。除此之外, 本研究中乳腺良性病變也可以以環(huán)狀增強的形式進行表現(xiàn), 說明乳腺病變磁共振強化模式的多樣性, 在目前情形下是無法完全解釋的。B超檢查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由于技術決定了其分辨率不高, 利用B超進行鉬靶檢查, 雖然對于患者腋窩狀態(tài)也可進行評估, 但是對內乳淋巴結是否有轉移情況無法進行有效表達。近年來, 隨著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技術地不斷優(yōu)化及完善, 其應用范圍也得到大幅擴展, 作為B超檢查的補充檢查方法, 能夠彌補B超檢查的不足, 同時提升疾病的診斷準確率[11-13]。本次研究中動態(tài)增強乳腺磁共振檢查的診斷準確率為89.1%, 效果非常顯著。
綜上所述, 動態(tài)增強乳腺磁共振檢查可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非常顯著, 在診斷過程中其準確性非常高, 該診斷方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