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爽
摘要:青年黑格爾派希望借用黑格爾自身的思想武器——辯證法,來沖破已經成為普魯士統(tǒng)治思想的黑格爾哲學的藩籬,馬克思博士論文的完成在對伊壁鳩魯關于自我意識哲學的再分析時,遭遇了邏輯矛盾,基于對黑格爾辯證法的理解,青年馬克思不斷地探尋關于自我意識哲學新的出路。本文試圖從對馬克思博士論文中自我意識內容的分析入手,簡述其背后辯證法思維的耀眼光輝。
關鍵詞:馬克思 馬克思博士論文 自由意志 辯證法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22-0214-02
馬克思主義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間經歷了漫長復雜的過程,馬克思的思想也是經歷不斷深化才形成的科學理論,可以說馬克思博士論文的完成,標志著其哲學思想發(fā)展的起點。當時作為一名黑格爾派的客觀唯心主義者,馬克思深受黑格爾辯證法的影響,同時也已經具備了超越黑格爾的思想萌芽。博士論文中充分體現(xiàn)了馬克思對于黑格爾思想合理內核——辯證法思想的運用,借此重新思考了哲學和政治現(xiàn)實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青年馬克思的思想旗幟——黑格爾辯證法影響
馬克思于1841年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此時受到當時德國大背景——黑格爾主義盛行的影響下,作為一名有理想、有作為的知識分子,馬克思此時已經完成了向黑格爾哲學的轉向。通過對伊壁鳩魯自我意識的分析,從原子偏斜運動開始,在天體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其悖論。馬克思的思維方式離不開黑格爾辯證法的影響,對原子運動邏輯的追問,上升到自我意識哲學的否定之否定??梢娖洫毺氐乃急娣绞绞谴偈蛊鋸睦寺髁x詩人轉向哲學追問的最初動力,更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源。
“它在它的異在本身里就是在它自己本身里——這就是意識的‘辯證運動?!盵1]黑格爾沖破了近代哲學主客內在之間的對立藩籬,提出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要重構主體與客體的同一性,這為馬克思探索新的哲學出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我們知道馬克思此時是站在黑格爾哲學的立足點上對伊壁鳩魯?shù)淖晕乙庾R哲學解讀其作用和地位,也正是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深入思考,使他得以區(qū)別于同時期的其他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家們。在他后來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不難看出,通過顛倒黑格爾的哲學建構,建立了新的邏輯起點,這也是馬克思所探索的用新的方法論指導世界、改變世界的歷史起源。而處于這一關鍵轉向時期之初的博士論文就更加具有研究價值,從思辨的哲學中得出哲學的思辨,對于辯證法的揚棄過程也是始終值得我們研究的。
二、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原子學說的差別——自我意識
馬克思糾正了其他哲學家們對于伊壁鳩魯哲學的偏見,大部分哲學家均指責伊壁鳩魯?shù)恼軐W是對德謨克利特的篡改,背離了德謨克利特的最初思想。普魯塔克指出:“伊壁鳩魯從整個希臘哲學里吸收的是錯誤的東西,而對其中真正的東西他并不理解?!盵2]從古代到近代的哲學家們大都認為伊壁鳩魯哲學無非是抄襲和剽竊德謨克利特哲學,馬克思推翻了這種傳統(tǒng)錯誤見解,從認識論角度出發(fā),對二者進行區(qū)分,有力地批駁了伊壁鳩魯?shù)某u之談,從區(qū)別于純粹自然科學的角度出發(fā),站在哲學認識論的維度論述,也為后人開啟了新的思維方式的大門。馬克思論述了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二者哲學的細微差別,從而揭示了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中原子自動偏斜運動背后的規(guī)律所在,區(qū)別于前者彰顯了伊壁鳩魯哲學的獨創(chuàng)性。德謨克利特表明:“萬物都根據(jù)必然性而產生,而渦旋運動乃導致萬物得以生成的原因,他稱之為必然性?!盵3]德謨克利特強調了必然性,遵其自然規(guī)律。雖然伊壁鳩魯繼承了德謨克利特的自然觀,但又創(chuàng)新地提出了“原子偏斜”理論,虛空中原子有三種運動形式并加以分析。
“整個伊壁鳩魯哲學到處都脫離了局限性的定在,即是說,凡抽象個別性的概念——亦即對他物的一些關系的獨立與否定,應該在它的存在中予以表述的地方,都擺脫了具有局限性的定在?!盵4]原子的偏斜過程之中的偶然性超脫了規(guī)定的原子運動既定原則,在現(xiàn)象世界中突破了必然,從必然性中產生原子規(guī)律性的運動又具有否定性的力量發(fā)生了偏斜,這種偶然性的否定就是自由,即自我意識。原子的偏斜運動是為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意識的運動,馬克思提出:“排斥是自我意識的最初形式,它因而是與那自認為是直接存在著的抽象個別的自我意識相對應的排斥力,原子的概念便實現(xiàn)了?!盵5]正如同人們認為伊壁鳩魯?shù)恼軐W是快樂哲學,重視個人自由的實現(xiàn)是其快樂哲學的前提,這為當時的青年馬克思提供了思想啟迪,與其現(xiàn)實的自由思想不謀而合,馬克思更重視原子偏斜學和行動自由的可能性。伊壁鳩魯強調自由的真諦是主體不屈從于必然性命運的束縛,他要打破各種限制,從而去創(chuàng)造,作為一個自由的人去生存,自由就是人的生命本意。
三、對自我意識哲學的反思和突破
自由意志的學說給予了馬克思重要的思想啟迪,但對原子運動理論進一步分析過程中他并沒有迷失自身,堅定地站在辯證法的角度揭露了伊壁鳩魯學說中的矛盾問題。自由意志是伊壁鳩魯哲學的核心,關于原子的質和時間觀的論述更是加深了這一論證,不過在其分析天體現(xiàn)象時,雖然伊壁鳩魯擺脫了迷信和拜神教發(fā)展而帶來拜物教束縛,“在天體中一切由于原子發(fā)展而形成的形式和質料之間的概念和存在之間的矛盾都解除了,在天體中一切必要的規(guī)定都實現(xiàn)了”,“因此天體就是成為現(xiàn)實的原子”。[6]在這里伊壁鳩魯已經認識到了自身哲學的矛盾所在,即作為自由意志理論的中心的原子與具體的、個別的現(xiàn)實的對立。抽象的最高原子與天體的對立,為了解釋這種矛盾,伊壁鳩魯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原子論的方法,把獨立、不可破滅的天體用抽象的方式加以說明,從而肯定個別自我意識的世界中心的地位。馬克思此時也認識到抽象的自我意識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是不能避免的,抽象理論意義上的原子是自由的,具體到個體本身其自由性就喪失了。同樣的,我們從物質意識的角度分析,天體運動的理論中,在自我意識維度范圍之內天體作為被分析的物質對象,本處于矛盾關系的二者,在運動過程中偶然性的偏斜導致理想狀態(tài)之下自我意識揚棄的實現(xiàn),即馬克思所認為物質有具體的也有抽象的,抽象物質與自我意識是辯證的關系,既相對立又相統(tǒng)一,在運動中實現(xiàn)了規(guī)定必然性的揚棄才能得到物質本體的獨立性。單純的抽象的物質觀是舊唯物主義對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揚棄而來,馬克思則進行否定之否定,超越樸素唯物主義的單一性,具有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開端,這種否定性的過程遵循了辯證法的要求,要求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自身,而自我意識一旦轉向現(xiàn)實就失去了自由性,這種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馬克思在中學時期就樹立了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奮斗終生的遠大志向,并始終不斷磨礪自身的思想武器,矢志不渝地堅持著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博士論文時期,深受鮑威爾所闡述的自我意識世界觀的影響,促使了馬克思攥寫博士論文,以鮑威爾為代表的青年黑格爾派,不斷探索用人的自由和自我意識來取代黑格爾哲學中壓抑人的絕對精神,青年黑格爾派已經重視到人的自由發(fā)展的問題了,雖然他們借用的僅僅是晚期古希臘的自由意識。馬克思的博士論文是這一時期青年黑格爾派運動的有力聲援,博士論文中的論述加速了馬克思向以人化世界為前提辯證法思想的轉變,以及對投身現(xiàn)實世界才能實現(xiàn)真正自由的重視。在對哲學的思考問題上,馬克思始終不斷進行追問和反思,馬克思的創(chuàng)新精神始終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今天不斷堅持將馬克思理論與時代相結合,用反思的精神批判的繼承,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下)[M].賀麟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3][4][5][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