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
摘要:1908年,巴勃倫·畢加索與勃拉克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廣泛的運用拼貼技法被認為是綜合材料的開創(chuàng)者。然而這一時期的綜合材料還并未涉及到抽象繪畫。大約在1910年之后綜合材料才開始介入到抽象繪畫的創(chuàng)作中,如卡拉1914年的作品《愛國主義的慶祝會》,作為未來主義運動的后起之秀,他是首先將不同的書報、雜志、樂譜等等材料用于抽象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之一,此后,在達達主義、“非具象”藝術、抽象表現主義、新表現主義等等相繼的推動下,抽象畫畫中的綜合材料運用的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
關鍵詞:綜合材料;點線面
1 綜合材料的運用打破了抽象繪畫材料技法的局限性
1.1 不同繪畫種類之間的互滲融通,為傳統材料與技法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推進了以傳統材料工具為基礎的抽象繪畫向前發(fā)展
冷戰(zhàn)結束以后,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加劇。不同的生活習俗、藝術審美和歷史文化的相互交融滋生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語境,這就要求未來的藝術需要以更為包容的態(tài)度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因此,不同繪畫種類之間的互滲融通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鄭重賓的創(chuàng)作實踐便是一個典型的代表。鄭重賓早年就讀于國畫系,受到多元繪畫語境的沖擊,鄭重賓漸漸感覺到水墨材料的材料感始終不夠,他追求一種具體物質化的,而不是隱喻性的作品面貌,他希望他的水墨作品表面是具有厚度的、有肌理感的、是可觸摸的。然而以水和墨為基本材料的水墨畫顯然是不具有這一特性的,于是他將丙烯與水墨材料相混合,從材料上將水墨物化,既強化了傳統水墨畫的張力,又保留了傳統水墨的韻味,成功的實現了傳統水墨抽象畫的當代轉型。
1.2 各種新材料和技法的不斷介入,為抽象繪畫的創(chuàng)作方法提供了全新的范式
20世紀初,畢加索與勃拉克開創(chuàng)性的將報紙、印刷紙與硬紙板等材料引入到架上繪畫的創(chuàng)作中,通過拼貼的組合方式,使得這些日常材料的物質性與藝術家的精神性形成了高度協調的統一。然而這一時期的綜合材料運用還并未涉及到抽象繪畫。大約在1910年之后綜合材料才開始介入到抽象繪畫的創(chuàng)作中,如卡拉1914年的作品《愛國主義的慶祝會》。此后,在達達主義、抽象表現主義、“非具象”藝術、新表現主義等相繼的努力下,抽象繪畫中的綜合材料運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其中涌現出了不少杰出的藝術大師,為各種新材料在抽象繪畫中的運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其中杰克遜·波洛克便是其中杰出代表。
2 綜合材料在抽象繪畫中的運用豐富了作品的內涵傳達
2.1 材料具有不同的文化歷史屬性,各種材料的廣泛運用極大的豐富了抽象繪畫的內涵解讀
每種材料都有其特定的情感語義,這主要是源于人的感覺系統受到材料的物質性刺激而作出的情感反應。首先,不同的材料都有其特定的物理屬性,如肌理感、平滑度和色澤等等,當人的視覺、觸覺、聽覺與之發(fā)生關系時便會產生一定的情感體驗。此外,無論是自然材料還是人工材料,任何一種材料都會歷經歲月的沖蝕從而承載起厚重的內在情感,這些內在情感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某個階段、自然的地理變遷、民族的區(qū)域文化都是血脈相連的,當各種材料與抽象繪畫發(fā)生關系時,材料便會展現出豐富的文化歷史內涵繼而極大的強化作品的內涵解讀。
2.2 綜合材料釋放了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使得作品本身更具開放性
綜合材料在抽象繪畫中的運用突破了傳統材料與技法的局限性,使得作品呈現出更多的特殊肌理與特殊效果,使得作品凹顯出更多的矛盾與沖突,尤其是一些藝術家大量的運用一些特殊的偶然效果,這些偶然效果的沖突與碰撞展現出更多更為新鮮的“原生態(tài)”美感,具有非常自然的感染力。如銹跡斑斑的鐵皮、殘破的墻面、風化的石頭等等。
3 綜合材料的運用拓寬了抽象繪畫的審美經驗
3.1 各種材料肌理、痕跡的相互堆疊,豐富了抽象繪畫的材料質感美,拓展了抽象繪畫的藝術感染力
任何一種材料都具有其特定的物理屬性,如重量、體塊、硬度、韌度、色彩及肌理等,然而不同的材料又可以形成不同的肌理,而這些肌理根據質感的不同也會傳達出不一樣的感受,如細的質感平滑而高貴,粗的質感毛糙而粗獷;尖的質感鋒利而冰冷,鈍的質感圓滑而平和;硬的質感堅實而穩(wěn)重,軟的質感柔和而溫暖等等。抽象繪畫是一個不以客觀再現為目的,而注重對象“內在精神傳達”的繪畫風格。而當觀者透過畫面上的肌理、筆觸等痕跡去觸碰作品背后的“精神情感”時,材質自身所攜帶的情感屬性便會進一步的渲染畫面,使得作品釋放出更多的藝術感染力。
3.2 不同材料的相互堆砌豐富了作品的形式感,進一步拓寬了抽象繪畫的情感表達,并提升了抽象繪畫的視覺沖擊力
綜合材料在抽象繪畫的中的運用不僅突破傳統材料與技法的局限性,極大的豐富了抽象繪畫的形式美感,而且還提升了作品的視覺沖擊力。首先,不同材料都有其固定的物理屬性,如重量、體塊、硬度、韌度、色相及肌理等等,當材料的這些物理屬性成為畫面表現的一部分時,畫面將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形狀、肌理、色相等等,這些元素極具原生態(tài)的形式美感,散發(fā)出極其自然的感染力,這是人力所不能達到的。
其次,材料作為客觀的物質存在是具有一定的體積和質量的。當各種不同的現成品材料在畫面上相互堆砌、相互穿插時,不僅強化了畫面的形式美感而且還呈現出浮雕般的特征,使得作品突破了以往的二維審美經驗,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力。
參考文獻
[1]易英著.前衛(wèi)的抽象繪畫[M].四川美術出版社,2007.
[2]王自民.綜合媒材對架上繪畫的拓展與延伸[D].四川美術學,2015.
[3]王娟.綜合材料在抽象繪畫中的運用[D].遼寧師范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