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江蘇大學附屬金壇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200)
在臨床中,腸癌晚期沒有手術治療和放療治療的必要,且采用常規(guī)的藥物進行治療其效果也并不明顯[1]。而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通過大量的研究后發(fā)現有兩種藥物在聯(lián)合氟尿嘧啶對腸癌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分別為草酸鉑、伊立替康。為此,在本文中就選取60例腸癌晚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了聯(lián)合治療所具有的毒副反應和治療效果,現報告詳情如下。
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間選取我院選取收治的腸癌晚期患者60例,運用隨機數表法將所有患者進行分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患者。觀察組中有1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齡介于28~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3±1.2)歲;對照組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介于27~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2±2.2)歲。最終對比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兩組之間存在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則在動脈介入和靜脈用藥的方式進行草酸鉑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聯(lián)合進行治療,在進行給藥前,應先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恩丹司瓊鎮(zhèn)吐,并在監(jiān)測的基礎上進行局部麻醉,同時,在使用相應技術的情況下進行動脈插管,在通過造影證實后進行草酸鉑0.1克和伊立替康0.2克以及氟尿嘧啶1.0克的注入。而在對照組中,則采用靜脈用藥的方式進行治療,其中在第1、8、15天時進行伊立替康0.1克的靜脈滴注;第一天進行草酸鉑0.2克的靜脈滴注;氟尿嘧啶500毫克以及加CF0.1克,在第1到第5天之間,采用120小時的持續(xù)靜脈輸注,一周期為28天。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觀察組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毒副反應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n(%)]
從本文中可以明顯看出,在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均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強于對照組患者,并將兩組患者的毒副反應進行對比分析,對照組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草酸鉑中形成了鉑-DNA的復合物,所以草酸鉑與伊立替康具有協(xié)同治療腸癌的作用[2],同時,鉑-DNA復合物也被草酸鉑的耐藥機制進行了快速的修復,并需要拓撲異構酶來連接螺旋損傷的DNA。另外,雖然草酸鉑和氟尿嘧啶拓撲異構酶擁有不同的作用機制,但在各部水平上卻又較高的協(xié)同作用,所以在應用氟尿嘧啶時,應該先應用草酸鉑在細胞株出現氟尿嘧啶的耐藥性之前對進行組織,避免受到DNA錯配修復以及P53狀態(tài)的影響[3]。同時,從藥理學方面進行研究也可得知,氟尿嘧啶的治療效果主要從抗代謝物而發(fā)揮作用,而經過進一步研究發(fā)現,尿嘧啶在細胞內也可轉化為氟尿嘧啶脫氧核苷酸,而氟尿嘧啶脫氧核苷酸又可阻斷脫氧核糖尿苷酸的受體細胞內胸苷酸和合成酶轉化成胸苷酸,最終對DNA的形成造成了影響。此外,在臨床中,采用草酸鉑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進行動脈介入加靜脈用藥不僅具有較好的耐受劑量,相關的毒副作用也較輕。
綜上所述,在腸癌晚期的治療過程中應用草酸鉑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進行動靜脈聯(lián)合治療具有更為顯著的治療效果。
[1] 蔣莎莎.草酸鉑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聯(lián)合方案治療晚期結直腸癌臨床研究[J].首都醫(yī)藥,2014,21(20):64-65.
[2] 茅衛(wèi)東,許 晨,鄧立春,等.伊立替康聯(lián)合氟尿嘧啶與亞葉酸鈣治療草酸鉑失敗的晚期大腸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5(03):306-307.
[3] 惠錦林,李紅霞,王 彬,等.草酸鉑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聯(lián)合方案治療晚期腸癌[J].中國癌癥雜志,2004(0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