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暉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觀音林場,甘肅 天水 741020)
黃花菜,別名忘憂草、金針菜、萱草花、安神菜等,天水及小隴山周邊地區(qū)俗稱黃花。黃花菜為百合科(liliaceae)萱草屬(Hemerocallis L)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5cm。根簇生,肉質(zhì),根端膨大成紡錘形。葉基生,狹長帶狀,下端重疊,向上漸平展,長約40~60cm,寬2cm~4cm,全緣,中脈于葉下面凸出?;ㄇo自葉腋抽出,莖頂分枝開花,有花數(shù)朵,大,橙黃色,漏斗形,花被6裂。蒴果,革質(zhì),橢圓形。種子黑色光亮。植株一般較高大;根近肉質(zhì),中下部常有紡錘狀膨大。葉7~20枚,長50~130cm,寬6~25mm。花葶長短不一,一般稍長于葉,基部三棱形,上部多少圓柱形,有分枝;苞片披針形,下面的長可達3~10cm,自下向上漸短,寬3~6mm;花梗較短,通常長不到1cm;花多朵,最多可達100朵以上;花被淡黃色,有時在花蕾時頂端帶黑紫色;花被管長3~5cm,花被裂片長6~12cm,內(nèi)三片寬2~3cm。蒴果鈍三棱狀橢圓形,長3~5cm。種子20多個,黑色,有棱,從開花到種子成熟需40~60天?;ü?~9月。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多分布于秦嶺以南、湖南、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四川、甘肅、陜西、吉林、廣東與內(nèi)蒙古草原等地。小隴山林區(qū)周邊廣泛栽培。
黃花菜春季萌發(fā)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布置庭院、樹叢中的草地或花境等地的好材料,也可作切花。夏季,不僅可以觀賞其花朵,而且它的葉叢,自春至深秋始終保持鮮綠,均具有綠色觀賞的效果。干制黃花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卜素等,磷的含量高于其他蔬菜。黃花菜的花有健胃、通乳、補血的功效,哺乳期婦女乳汁分泌不足者食之,可起到通乳下奶的作用;根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浮腫,小便不利;葉有安神的作用,能治療神經(jīng)衰弱,心煩不眠,體虛浮腫等癥。習慣上各種萱草的根入藥不分,而作為食用只用黃花萱草的花蕾。黃花菜有較好的健腦,抗衰老功效,其含有豐富的卵磷脂,這種物質(zhì)是機體中許多細胞,特別是大腦細胞的組成成分,對增強和改善大腦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時能清除動脈內(nèi)的沉積物,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腦動脈阻塞等癥狀有特殊療效,故人們稱之為“健腦菜”。也有研究表明,黃花菜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的含量,有利于高血壓患者的康復(fù),可作為高血壓患者的保健蔬菜。黃花菜中還含有效成分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大便的排泄,因此可作為防治腸道癌瘤的食品。
黃花菜繁殖主要采用分株、切片、扦插、種子繁殖。
分株繁殖是黃花菜最常用的繁殖方法。(1)全部挖出母株叢,重新分栽;(2)由母株叢一側(cè)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種苗,留下的讓其繼續(xù)生長。切片繁殖待黃花菜采收完畢后,挖出根株,再按芽片1株1株分開,除去短縮莖周圍的毛葉和已枯死的葉,然后留葉長3~5cm,剪去上端;再用刀把根莖從上向下先縱切成2片,再依根莖的粗度決定每片是否需要再分。扦插繁殖是將黃花菜采收完畢后,從花莛中、上部選苞片鮮綠,且苞片下生長點明顯的,在生長點的上下各留15cm左右剪下,將其略呈弧形平插到土中,使上、下兩端埋入土中,使苞片處有生長點的部分露出地面,稍覆細土保護;或?qū)⑵浒?0°的傾角斜插,深度以土能蓋嚴芽處為宜。當天剪的插條最好當天插完,以防插條失水,影響成活。種子繁殖是在花開10~60min時進行人工授粉后采取種子播種。黃花菜以主花序頂端分枝及第二分枝的結(jié)果率最高。
近代中外學者對黃花菜的藥用價值研究表明,黃花菜具有較好的健腦、抗衰老功效。我國《營養(yǎng)學報》認為黃花菜具有顯著地降低動物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常吃黃花菜還能滋潤皮膚,增強皮膚的韌性和彈力,可使皮膚細嫩飽滿、潤滑柔軟,皺褶減少、色斑消退、增添美容、黃花菜還有抗菌免疫功能,具有中輕度的消炎解毒功效,并在防止傳染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1 安定國.甘肅省小隴山高等植物志[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