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日娜
(鄂溫克族自治旗蒙醫(yī)醫(y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100)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近年來影響我國中老年身體健康主要疾病之一。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出血等心、腦、腎、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蒙醫(yī)認為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屬于“黑脈病”范疇,蒙醫(yī)在防治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的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尤其是近幾年,蒙醫(yī)藥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病機制,辨證分型,實施治療及研究等方面甚為活躍[1]。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間蒙醫(yī)放血療法結合蒙醫(yī)臨床護理治療中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確診為中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病門診及住院患者92例,男性45例、女性47例,年齡42歲~86歲、平均年齡60歲,病程1年~20年、平均病程5年。
1.2診斷標準:參照WHO/ISH1999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2],即在未用抗高血壓藥物情況下,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者,二者中有1項經(jīng)核實,即可確診。
1.3治療選擇的穴位是額脈穴,阿拉坦巴根,孟根巴根,舌下靜脈穴等(根據(jù)病情選擇穴位)。操作步驟:常規(guī)消毒后進行放血,1次為1個療程,第二個療程之間最少隔7d,并口服自身符合的降壓片(病情穩(wěn)定后減量即可)。
2.1放血術前護理①放血施治前,熱病未成熟時,先促使其成熟。正血與病血未分離時,先給予希拉湯、青木香苦參雙味湯、苦參單味湯等湯藥,促使其分離,然后再放血施治。以免導致正血流失而病血不出而遺病為患。②放血前令患者取暖,不使宜受涼,使病血充于脈道,脈弦鼓脹的好方法。準備好扎帶、繃帶、接血器、預防昏迷及赫依激蕩的熏藥、消毒棉、藥布、酒精棉、碘酒棉、止血藥、敷材料、灸料、放血刀、鑷子等用具。手術要在寧靜而明凈的房間里進行;并做好心理護理。
2.2放血術中護理①放血前的結扎:從放血的穴位或脈向心三橫指處結扎,結扎之縛帶粗細要適宜。如在頭部血脈放血時,在頸項處結扎,注意不要妨礙呼吸;在舌脈放血時,用消毒之紗布纏裹竹夾板或木夾板夾住舌體上卷,使血管暴露。此外,不管在哪個部位放血,都必需注意不使皮膚折皺,使脈管充分暴露。當拉扯繩子兩端纏裹時,用力要均勻,松緊度要相等。②消毒:常規(guī)消毒包括放血刀及相關其他材料,放血部位、術者的手、手術房間等。
2.3放血術后護理放血后若產生暈針的異?,F(xiàn)象,可能是患者過度緊張、疲勞、饑餓、虛弱或是體位不適當,也可能是扎針手法過重。暈針時,患者會感到頭暈、眼前發(fā)黑、盜汗、心悸、發(fā)冷,應立即告知醫(yī)生。放血后的傷口清潔也很重要,建議72h內不要洗澡,傷口處難免會有一點疼、酸或無力感,這種癥狀隨著時間可獲得舒緩,若癥狀沒有消失,要立即回診。飲食方面,切忌冰冷或炸、烤的油性食物,這類食材會妨礙元氣正常運作。
顯效:血壓下降至正常或者收縮壓下降超過30mmHg,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 Hg。有效:收縮壓下降10~30mmHg,舒張壓下降低于10mmHg或者已經(jīng)降至正常。無效:患者血壓未出現(xiàn)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顯效40例,占43.48%;有效51例,占55.43%;無效1例,占1.09%;總有效率98.91%。療程1個~5個療程、平均2個療程。隨訪60例,愈后1~2年,均血壓控制的非常理想。
原發(fā)性高血壓蒙醫(yī)認為,由于飲食、起居、氣候、情志、藥物等眾多原因引發(fā)的。人體三根(赫依、希拉、巴達干)失調引起消化三能(腐熟巴達干,消化希拉,調火赫依)紊亂,胃火逐漸衰退,部分槽粕及巴達干黏液增多,使精華渾濁,進入精華之脈道,痰濁滯留血脈,久而成瘀,血行不暢,導致高血壓病。放血療法是蒙醫(yī)臨床中較常用的外治法,操作簡便,治病的范圍廣,直接地作用于病變部位,起效快,療效確切。但要有熟練的醫(yī)技和護理配合才達到理想的成功;本研究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8.91%。說明蒙醫(yī)放血療法及細心護理治療中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療效顯著,操作簡便,無副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