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明
(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薩呼騰鎮(zhèn)獸醫(yī)站 815399)
所謂的牛焦蟲病是由寄生于牛紅細胞內的環(huán)形泰勒蟲引發(fā)的一種需硬蜱傳播的血液原蟲病,又被稱之為 “牛血胞子蟲病”,因為牛焦蟲病中的焦蟲又被稱之為血胞子蟲或者梨形蟲,黃牛、奶牛及水牛是最容易引發(fā)此類疾病的牛品種,在牛受到蜱的叮咬時,蟲體通過蜱的媒介進入牛的體內,隨著血液在牛的全身游走,最后寄生在牛的紅細胞內,并不斷的進行繁殖,焦牛蟲病具有一定的地方性與季節(jié)性,夏季與秋季是此類病癥的高發(fā)期,幼齡牛最易感染,牛焦蟲病發(fā)病時會有典型的癥狀,通過這些癥狀可以判定牛是否感染了此癥。
牛焦蟲病具有較高的突發(fā)性,其潛伏期較短,一般為7~15d,病發(fā)的初期癥狀表現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以及腹瀉等現象,而且伴有體溫驟升、走路不穩(wěn)、肌肉顫抖以及排出的糞便中伴有黏液,隨后會出現心跳加快(脈搏1min100~120次)、排尿次數增多以及尿的顏色為淺紅色,到后期會出現眼瞼中呈現出深紅色的血斑、尿液的顏色由淺紅色轉變?yōu)樯罴t色[1],而且體型日益消瘦,到死亡前會出現鼻孔流出泡沫狀的黃白色液體、呼吸困難以及休克倒地不起,全身痙攣而死,從發(fā)病初期到死亡大概在1~2周,部分病牛也會出現在發(fā)病2~4d死亡現象。
在病牛死亡后會呈現出全身僵硬、骨瘦如柴、血液稀薄、血液凝固不全兩現象,并且伴有皮下組織出血、皮下組織極度黃染及可視黏膜貧血現象,對其進行解剖后發(fā)現,腹股溝淋巴結有充血現象,心臟內血表層有霧狀的纖維溢出,心臟冠狀溝和心內外膜出現眾多斑點,膽囊腫大、膽汁過于濃稠呈黃棕色,脾胃出現浮腫并伴有形狀各異的血斑,腫脹至正常的3~4倍,脾髓呈暗紅色,牛氣管內部黏膜也出現了類似的血斑,腎盂黏膜黃染,胃部內黏膜出現腫脹、出血現象,并伴有黃豆粒大小的潰瘍,形狀類似于火山口,腸淋巴結腫大、出血,腸黏膜出現出血及黏膜脫落現象。
牛焦蟲病最直接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滅蜱,定期對牛舍進行消毒與滅蜱處理,充分利用專業(yè)的滅蜱噴霧劑,此類方便既簡單又有效,最預防牛焦蟲病的最佳方法,例如7×104溴氰菊酯噴霧對牛進行全面的噴灑,尤其是在牛焦蟲病高發(fā)期的3月,過半個月視牛焦蟲病的感染程度,再進行噴灑,持續(xù)3次以上,此類方法不僅可以預防牛焦蟲病,而且可以起到滅虱的作用,得到牛養(yǎng)殖戶的廣泛應用。
在牛焦蟲病病發(fā)的高峰期,應避免引進或者調整牛舍中的牛群,如必須進行調整,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牛群感染牛焦蟲病,可以采用服用咪唑苯脲藥物的預防方式,此類方式的有效期大概在20d左右,還可以采用注射貝尼爾的預防方式,在注射貝尼樂時,要根據牛的體重來進行詳細的計算,保證每千克體重4mg,并且按照滅菌蒸餾水是5%的比例制成溶液,在牛的臀部深層肌肉部分注射[2]。
牛焦蟲病常見的治療方式有三氮脒(貝尼爾、血蟲凈)、氯化氮胺菲鹽酸鹽、黃色素、咪唑苯脲以及阿卡普林等,據多年的治療經驗顯示,貝尼爾的治愈率在90%左右,鹽酸咪唑苯脲的治愈率為75%左右,而黃色素的治愈率還不足60%,由此可見,貝尼爾是對牛焦蟲病治療效果最好的藥物之一,主要是因為貝尼爾可以有效的阻止蟲體的繁殖,并與細胞核產生不可逆性結合,全面消滅蟲體,雖然貝尼爾可以消滅蟲體,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但其持續(xù)時間不長,導致貝尼爾對牛焦蟲病的預防效果并不理想,還有眾多的用藥治療效果,例如,黃芪多糖注射液可以起到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安乃近注射液可以有效的解熱降溫;葡萄糖、補液鹽、復合維生素可溶性粉等都具有強心急救,保肝護膽的功能;血蟲怪病康(驅蟲散)對牛焦蟲病感染所產生的高熱、食欲不振、嚴重貧血以及拉血尿等有著顯著的治療效果。
牛焦蟲病是牛最常見并且死亡率最高的一種流行性疾病,應加強對牛的日常管理,定期的對牛舍進行此類疾病的預防處理,以預防為主為飼養(yǎng)宗旨,減少感染疾病后再進行補救的現象,避免給牛養(yǎng)殖戶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