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中
(四川省司法警官總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惡心、嘔吐、急性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癥狀,其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嚴重的甚至會致使發(fā)生腹膜炎及休克的現象[1]。近些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病率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作用,且患者的病死率也逐漸上升[2]。此種患者起病發(fā)病的原因較為復雜,會發(fā)生胰腺壞死、自身性出血、水腫等急性炎性反應[3]。此次研究通過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消化內科的綜合治療方法,分析了消化內科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療效,可將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結果如下。
選擇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療的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療方法是消化內科的綜合方法,且所有患者都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包括男士38例,女士34例,年齡在(32~74)歲。所有患者都表現出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其中因為暴飲暴食導致發(fā)病10例,因為嗜酒原因導致發(fā)病18例,因為膽源性導致發(fā)病21例,因為高脂飲食進食導致發(fā)病23例。其中合并高血壓14例,合并冠心病16例,合并高血脂18例,合并糖尿病24例。
消化內科治療方法是所有患者選擇的治療方式。(1)抗感染治療:針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給予廣譜抗生素治療于初期,之后進行相應的治療,通過藥敏試驗及細菌培養(yǎng);針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給予氟喹諾酮類及甲硝唑類抗感染及抗生素藥物治療;(2)持續(xù)對胃腸減壓,對癥禁食、治療,需給予腹部疼痛感消失患者適當的食物。需指導患者吸氧,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等情況,補充血容量;(3)藥物治療方法:為了促進患者的康復,改善患者的微循環(huán),需給予丹參注射液;(4)化液分泌的抑制:應當給予患者生長抑素,應用質子泵抑制劑減少胃酸分泌,抑制胰液和胰酶的分泌。治療2周的時間,給予患者靜脈滴注20U的烏司他丁,500ml的葡萄糖,2次/d。
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相關指標。無效:當患者呼吸頻率及心率都呈現不正常狀態(tài)時,臨床癥狀惡化,沒有任何改善的;有效:通過彩超檢測,臨床癥狀減輕,胰腺腫脹得到改善,血淀粉酶下降明顯;痊愈:通過彩超,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胰腺水腫顯示消失,血尿淀粉酶、體溫、血常規(guī)都顯示正常,食用低脂飲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通過Epidata數據處理,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患者護理治療觀察以及研究所用到的全部數據進行分析,檢驗的標準是0.05,組間的比較采用t,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治療干預后患者臨床總有效率
72例患者中,無效1例,13例有效,58例為痊愈,因此痊愈率為80.56%,治療總有效率是98.61%。
2.2 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相關指標:治療后相關指標和治療前進行對比,除了白蛋白(g/L)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其余均有顯著的優(yōu)越性,因此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相關指標的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患者相關指標的比較(±s)
時間 WBC(109/L) 血淀粉酶(U/L) 白蛋白(g/L) APACHE-Ⅱ(分 )治療前 13.1±5.2 1415±183 2.0±0.6 12.3±4.7治療后 11.2±1.9 431±95 3.7±0.5 8.2±1.8 t 2.9121 40.4944 0.4007 6.9125 P <0.05 <0.05 >0.05 <0.05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極為嚴重的疾病,有較多的并發(fā)癥發(fā)生于臨床,患者的發(fā)病原因較多,且發(fā)病機制復雜,在治療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性[4]。對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及生理變化特征進行分析,證明病情較輕的患者主要為胰腺水腫,較大部分患者適宜采用消化內科的保守治療的方法,只要給予藥物控制,可不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可有較好的預后[5]。然而針對有較重病情的患者,下述為其疾病的劃分:殘余感染期、全身感染期及急性反應期[6]。其中殘余感染期是最后一個時期,因為殘腔引流不通暢所致;全身感染期是第二時期,腸道細菌易位、急性腸黏膜損害等,是造成患者全身感染的主要原因;急性反應期是第一時期,導致了器官功能障礙甚至是衰竭,因為全身炎性應激反應,這也是導致患者病死的原因。消化內科治療,想要抑制患者病情的發(fā)展,可從多方面進行治療,可避免損傷機體,將最大程度的降低應激反應,將手術風險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降至最低,防止手術帶來的創(chuàng)傷。文章選取時間段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療的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療方法是消化內科的綜合方法,回顧性分析治療前后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及相關指標水平。治療后相關指標和治療前進行對比,除了白蛋白(g/L)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其余均有顯著的優(yōu)越性,因此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且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采用消化內科的綜合治療方法,無效患者有1例,13例患者為有效,58例患者為痊愈,因此痊愈率為80.56%,治療總有效率是98.61%。
綜上所述,通過消化內科綜合治療干預,對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相關指標達到正常水平有促進作用,有較高的治療有效率,且治療效果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劉衛(wèi).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02):18-19.[2]胡文波.消化內科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3):36-37.
[3]羅宇航.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30):168-169.
[4]王立強.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30):46+48.
[5]張書.急性胰腺炎消化內科治療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79):4+39.
[6]黃其軍.對重癥胰腺炎患者進行消化內科綜合治療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0):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