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王玲 楊宇航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成熟和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對校園學風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時期培養(yǎng)團隊意識是促進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通過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加強學風建設帶頭人的主體意識和團隊成員的集體團隊意識,可以高效的促進學風建設。
關鍵詞:學風建設 團隊意識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成熟時期和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和市場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高素質、高水平的尖端人才,同時也離不開高綜合素質的非尖端人才。在新形勢下,優(yōu)良的學風是提高人才綜合素質的基本前提,而培養(yǎng)團隊意識是實現人才全面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當前學風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最早學風一詞是來自《禮記·中庸》,其意義是指學習的廣泛性,求教的詳細性,教育的謹慎性思考,實踐的踏實性[1]。本文所研究的學風是指學生在學習之中所表現的學習風氣,文化學術的氣氛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整體表現。
1.價值觀的多元化促使學生學習的目的和動機多樣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進步,使得學生的學習慢慢變得急功近利,個人意識突出,團隊意識淡薄。面對學校每個學生都抱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以學校為榮,有的以學校為恥。很少有學生能認識到學校和自己其實是無法分割的,數以千計學生個體組成了學校這個團體。而個體的整體表現是決定團體優(yōu)劣的重中之重。
2.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所帶來的空前挑戰(zhàn)。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沖在網絡所帶來便利的最前沿,大學生是弄潮兒,同時大學生把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弄潮”這件事上。用來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用來與同學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用來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時間越來越少。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一切勝利果實的同時,也帶來了大學生前所未有的危機處境。
3.團隊意識的缺乏。目前大學生大多數以自我為中心,行為取向變得越發(fā)功利化。學生更加注重個人能力的提高,而非團隊整體水平的進步?,F在的大學生面對經濟壓力,就業(yè)壓力等等,學生將自己大部分的時間用做兼職,鍛煉職業(yè)能力,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忽略了與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和互動,致使同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彼此越走越遠。如此惡劣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下,促使惡性循環(huán),因此學習好的學生成了書呆子,學習差的學生成為了網蟲,游戲迷等等極端發(fā)展[2]。因此學風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
二、強化團隊意識與促進學風的建設的關系
1.強化團隊意識對學生學習水平提高的促進。
高校內的學生個體組成團隊稱之為班級,在班級這種中等團體中,主要面對的問題是,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差距梯度較大,班級整體學習氛圍不好,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個人的團隊意識較差,個人主義較強造成的。
2.強化團隊意識對學生學習習慣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學生進入大學以后,學生基本上處于自我管理狀態(tài),這就使得一些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的同學出現了不同情況的不良學習習慣,甚至有放棄學習現象的出現。強化團隊意識促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主人翁意識,針對一些自我約束較差的同學提供相關的約束幫助,以此可以大大降低學生掉隊現象的出現,從而全面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
3.強化團隊意識對學生綜合素質有明顯的提升
新時期新形勢下,個人能力的強弱很難決定一個團隊的強弱,團隊中個人能力的突出即可推動團隊的發(fā)展,也有可能阻礙團隊的進步。因此無論是社會還是企業(yè)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學校教育中顯得至關重要。正所謂學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在較強的團隊意識下,團隊成員之間能更好分享己之所長,讓團隊成員相互學習,以此彌補自身不足,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質,提高團隊競爭力。
三、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的有效途徑
新時代的大學生團隊意識較差主要表現在多個方面,其中主要涵蓋了大學生思想覺悟、道德觀念和行為以及學校引導等方面,筆者認為,培養(yǎng)大學生團隊意識應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交流和組織協(xié)調能力。
溝通交流和組織協(xié)調能力是個人生活處事的一個重要能力。只有學會溝通交流和組織協(xié)調,才能在團隊建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才能防止遭受團隊成員的排斥。一味追求個人利益無視團隊集體利益,追求個人早日建功立業(yè),這些都是與團隊意識相反的個人主義的表現。當然團隊意識不是讓每個人都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而是在一個資源共享,相互協(xié)作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自己最大的優(yōu)勢來彌補團隊成員其他的不足,促使整個團隊具有最強的戰(zhàn)斗力和生命力。
2.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集體榮譽感。
所謂思想,就是人的主觀意識,在團隊協(xié)作中,首先每個團隊成員要有一個為集體服務的思想,集體服務思想是加強和促進團隊成員在團隊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基本前提,實現“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良好局面。強化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實現團隊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團隊。
3.加強培養(yǎng)學生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
信任是“以人為本”的處事方法的最基本要求,信任他人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良好社會秩序不可或缺的基礎[3]。目前社會上的信任危機加劇,各種網絡事件,電信詐騙等情況層出不窮,從而使得整個社會出現了壞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危機局面,在這種局面下社會運營成本不斷提高,社會和諧程度不斷下降。在學校內部同樣如此,學生在面對就業(yè)的時候,彼此之間的就業(yè)信息不共享,擔心其他同學搶走自己的就業(yè)機會,卻不知只有資源共享才能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4],才能使得個人獲得更好的就業(yè)機會。
參考文獻
[1]孫強.新時期加強大學生團隊意識培養(yǎng)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06(8):49-5120
[2]毛曉華.關于高校學風建設的探討[J].中國市場,2008,(18).
[3]胡錦濤.深刻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扎扎實實做好工作,大力促進社會和諧團結[N].光明日報,2005-02-20.
[4]葛春曉.淺談高校學風建設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2010,(02)
作者簡介
李想(1975.12.06—),女,漢族,籍貫:遼寧省鞍山市,學歷:碩士研究生,專業(yè):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