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
春光爛漫的情懷,是馬漢民老師長篇敘事詩《常德盛》里的句子:
許多人為他鼓掌,
“許多人為他新潮激蕩,
他那春光爛漫的情懷,
反射出一個人一生的輝煌!”
“做一件好事不難,
難在一輩子都做好事?!?/p>
飽滿的稻穗總是低垂著頭,向著哺育他的大地致意。
一萬三千多行詩句,一句句讀來,不知為何,腦海里一遍遍涌起艾青的那兩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馬老是我的前輩,他是我們蘇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老主席,現(xiàn)在我也在民協(xié)做一些工作,說起來也是一種緣分。其實我們當初熟悉不是因為民協(xié)工作,而是因為文學。很多年前,馬老在滄浪區(qū)文化館做文學輔導工作,我在市群藝館也做同樣的工作,屬于同一條線的“戰(zhàn)友”,一起組織群眾文學活動,結(jié)成“戰(zhàn)斗友誼”,成了忘年交。因此,主辦方邀我參加這個研討會,寫一篇文章,我是不能不寫的。所以,我又認認真真讀了一遍這本厚厚的書,在這里說一說我的讀后感。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就是馬老筆下的常德盛,真實感人,喜怒哀樂,都是那么真實,這位現(xiàn)實中的先進人物,有血有肉,真性真情,春光爛漫的情懷,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感人至深,沒有半點虛假。
青澀魯莽的青年,深情款款的純潔愛情,為逝去老隊長拍遺像的驚世駭俗,對話老鄉(xiāng)長的委屈,生產(chǎn)上做小動作的俏皮……
鐵漢子潸潸淚水流,
“當年我無怨只有愁,
愁的是蔣巷翻不了身,
窮到何時才算出頭?”
“黨把一個村子交給我,
我怎能不把責任負?”
這份飽含真情的責任心,無不體現(xiàn)了對人民與大地的深情。
夫妻情、父子情、母子情、鄉(xiāng)親鄉(xiāng)情……對村民無限關愛,村是港灣,愛是源泉。
真誠是一種高尚,
它能折射出光芒,
千金難以得到的東西,
鑄造人性又凝聚無盡的力量。
真誠才能升華為愛,
心與心的呼喚會把淤塞的孔道鑿開……
都說天人合一,
老常的心融化在青苗中,
誰識得這感情純真,
像愛自己的兒女一樣愛得深。
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農(nóng)民,
老??坦倾懶?,
只有對三者有利,
干死了也不出叫屈聲。
更令人感動的是,這種真誠和關愛是互相的,互動的,老常愛村民,村民也愛他;老常熱愛黨的事業(yè),黨組織也關愛信任他。
當老常因為不懂法,辦廠受騙,氣得吐血,萬分羞慚時,黨組織及時伸出援手,寬慰、關懷、信賴,東風化雨,使他淚如泉涌。他懂得理解、懂得溝通,對待村里犯了錯誤的同志,他同樣也像春天般的溫暖。
蘇州白話長詩《常德盛》研討會舉行
寬容離不開教育,
教育缺不了寬容,
“發(fā)展是硬道理”的觀點不斷深化,真情所至堅冰也能消融。
辯證理性的愛的理論,春光爛漫的真摯情懷,使老常這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從內(nèi)到外,散發(fā)出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芒。常德盛是人,不是神。馬老筆下的主人公,不是只說空話的高大全,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假大空,而是可親可愛的父親、兒子、丈夫、鄰家大叔……
這才是老百姓喜歡的文學形式,這才是群眾信服的榜樣的力量!
十五年了,這部正能量的長篇敘事詩,在今天的社會,仍然具有歷久彌新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