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嫻
(義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外貿學院,浙江義烏 322000)
當我國茶葉開始走上國際市場時,在出口貿易中,茶葉在通用語中的翻譯成為頭等大事。當面對不同國家語言文化的國際市場,針對于茶葉的翻譯,需完善翻譯對策,并結合實際情況,致力于良好翻譯效果的實現(xiàn)[1]。因此需了解來源語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促使消費者可更直觀的理解。因此在進行翻譯的時候,需對消費者的語言習慣和情感行為進行全面了解,并促使他們對我國文化有一定認識度,調整翻譯方法,從而消費者更深層次的認識我國文化底蘊和茶歷史。
經(jīng)漫長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產(chǎn)生于不同地理環(huán)境,一種英語語言漸漸積累下來,因此在英語語言中,習語是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其是一個民族提煉出的固定短句、詞組和短語,均具備濃厚民族色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且包含鮮明的形象。在世界語言寶庫中,習語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其中的瑰寶,呈現(xiàn)出獨特形式文化背景。
不可替代性、整體性和結構性均是英語習語顯著的特點。習語具有不可轉換、替代,以及不可拆分和增添性,其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一丁點的改動均可能會造成原本上整個習語的意義。在語言中習語是一種修辭手法,很多語音押韻、韻律協(xié)調,前后對稱。所以在學習的時候,翻譯不能夠望文生義,以及從表面理解其意思,需逐字進行文字或語言的轉換,不然可能會鬧出笑話,或者是帶給語言理解上極大的障礙[2]。所以在翻譯習語的時候,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員需注意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習語的寓意。
在應用任何語言的過程中,需對文化語境進行充分的考慮,因此當脫離了文化的內涵和屬性,在語言應用的過程中,則難以實現(xiàn)語言的應用價值。且文化語境通過文化內涵進行表達和詮釋,是一種特殊的氛圍,因此造就出一系列特有的語言模式和思維習慣。所以開展翻譯的時候,均需集合語言應用的環(huán)境和思維,在其名稱翻譯的前后,實現(xiàn)最佳的整個語言應用的效果。除此之外,需要結合語言轉換前后的文化環(huán)境氛圍和思維,在開展茶葉名稱英語翻譯活動中進行轉化,但是針對于當前的茶葉名稱翻譯,從客觀的程度上來說,缺乏實質性文化機制的融入,限制茶葉名稱的內涵傳遞,且影響到其準確的轉化。在整個翻譯的過程中,茶葉名稱作為專業(yè)性術語,需從應用型文本翻譯思路出發(fā),從而實現(xiàn)最佳語義的轉化,合理展開對翻譯技巧和規(guī)則的使用,必要時通過對語義注釋的具體應用,實現(xiàn)對名稱翻譯活動中不足的補充。
缺乏準確化對名稱形成特點和背景的認知。相較于其他翻譯素材,茶葉英語名稱翻譯的不同,就是有一定的背景和特點基于茶葉名稱形成的過程中,因其是專項性詞匯,所以具有一定的歷史內涵和背景。例如:我國的“碧螺春”、“龍井”等等[3]。因此不能夠在開展翻譯活動時簡單且盲目的按照有關技巧和方法,需要有完善和有效的注解,并結合具體的形成背景,提升人們對茶名稱的了解和認知。
使用方法在開展英語茶葉名稱翻譯活動中較隨意,且在整個的翻譯活動中,實際應用的素材并未有效融入進去。應有的創(chuàng)新性在當前整個翻譯活動的開展中是極度缺乏的,且也沒有挖掘出翻譯過程中的內涵,所以說更多的停留在表面上。針對于茶葉名稱英語翻譯活動,事實上是對有關文化內涵的融入,同時實現(xiàn)了語言上的轉化。
現(xiàn)如今在整個開展英語翻譯活動中,特別是在茶葉名稱上,缺乏實質性完善和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沒有全面獲得對其價值的認識,甚至在翻譯的時候,一些人需借助于輔助性元素。而隨著日益提升的茶葉產(chǎn)業(yè)經(jīng)營發(fā)展成熟度,實現(xiàn)其良好發(fā)展價值非常關鍵。
茶葉英語習語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是英語語言重要的組成部分,承載著濃厚的民族文化。所以在翻譯的時候,需最大限制保留習語本來的寓意,并忠于對其本義的表達,帶來獨特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以及豐富聯(lián)想和修辭效果,同時要盡可能的將翻譯之后的名稱做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并活潑有趣、形象生動。
中外學者和翻譯理論專家,針對于翻譯標準存在不同主張和意見。西方有“動態(tài)對等”、“功能對等”論,中國有瞿秋白的“等同概念”和嚴復的“信、達、雅”等[4]。存在的翻譯理論思想主張均是不斷完善改進,并相互影響和互為補充,盡管翻譯的側重點不同,但是在譯文中,針對理論的中心思想需忠實準確表達原習語的意義,并對其語言面貌和風格進行保留,在翻譯茶葉英語名稱的詞語時也應當如此。
因不同國家間宗教信仰、政治制度、風俗習慣、歷史背景和地理環(huán)境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必然引起詞匯空缺現(xiàn)象。在進行翻譯的時候,針對于承載著國家和民族豐富文化內涵和濃厚民族色彩的詞語,需使用靈活的翻譯方法。在翻譯中,習語就是加入可被讀者接受,或者是讀者較熟悉的文化及語言成分。選擇直譯法,則其能夠用漢語詞語進行直接的表達,具備豐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而有茶葉英語名稱的習語,基于西方獨特的文化意象,需選擇意譯法,堅決不能夠使用逐字翻譯的方法和直接按照望文生義進行翻譯表達,需真實的把隱含的寓意翻譯出來。因此均有一定的界限存在于這兩種翻譯方法中,當過猶不及或者是超越界限,則意譯會變?yōu)殡S意伸縮和發(fā)揮的胡譯、亂譯,直譯會使習語變成不可卒讀、令人不解的死譯、硬譯,影響商業(yè)貿易和文化交流[5]。所以需完美的結合起兩種譯法,在對茶葉英語名稱習語的翻譯中,正確把握其界限,從而促進商業(yè)貿易和文化交流的良好性,便于更好的翻譯。下述將展開對幾種翻譯方法的介紹,以便減少失誤而出現(xiàn)翻譯誤會,實現(xiàn)翻譯方法的巧妙靈活的結合。
套用法。很多茶葉的漢語有共同意義的習語和英語名稱習語,在英語語言中,其內容和形式均是完全符合的,兩者的修辭色彩和意義均十分相同,同時有完全相同或者是十分接近的形象比喻,因此基于此情況能夠直接套用漢語同義習語。
直譯法?;趯Ψg后不違背語言文化背景的前提,原本的茶葉英語名稱詞語,均在翻譯之后詞語中獲得完整的保留,包含其修辭和民族、地方文化特色、本來的意義、形象象征。選擇這樣的方法,可極大豐富譯文語言,并在中國語言文化中,將西方的茶葉名稱習語有效的植入其中。
意譯法。受到英語語言和翻譯用語社會文化差異限制,需翻譯者尋求本來英語語言和翻譯用語功能相近或者是符合的習語,不能夠直接依據(jù)字面意思表述。除此之外,要求翻譯用語可真實的表達出原本的習語意義,但是可以不拘泥于翻譯的形式。
茶葉名稱的習語知識反映著人們和植物、自然間的關系。從事翻譯的工作人員,需正確認識到對于世界文化發(fā)展來說,文化傳播交流所帶來的影響,同時系統(tǒng)、透徹、深刻、完整性了解茶葉英語名稱習語文化,洞悉不同國家文化差異,認知茶葉象征意義,提升翻譯準確性,減少不必要誤差帶來的麻煩。
[1]游娟.從文化視角看茶葉英語名稱習語的翻譯[J].福建茶葉,2016(11):301-302.
[2]謝家鑫.基于英國當代英語語料庫中茶葉詞匯對中國學生英語作文能力提升研究[J].福建茶葉,2017(6):352.
[3]馬慶霞.關于西方國家的茶文化和英語“茶”語的研究[J].福建茶葉,2016(7):331-332.
[4]張瑞.基于茶文化角度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探究 [J].福建茶葉,2016(4):332-333.
[5]魏蔡連.從中英茶文化差異看茶語的翻譯缺失[J].福建茶葉,2016(8):38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