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娜嘉芳芳朱 敏周志英(指導) 陳素珍梁 宜#
1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左升右降”理論早在《黃帝內經(jīng)》里就有提及,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素問·方盛衰論》云:“陽從左,陰從右?!薄端貑枴の暹\行大論》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边@里的“左右上下”多指脾胃氣機的升降。如清代黃元御在《四圣心源》云:“脾為己土,以太陰而主升;胃為戊土,以陽明而主降。升降之權,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逼⑽笧槿須鈾C升降的樞紐,若清陽之氣不升,導致痰濁不降,兩者互為因果,所謂“清濁相干而作病矣”。周志英老師從事針灸臨床工作20余載,臨床經(jīng)驗豐富。周氏臨證擅長運用“左升右降”理論,強調以脾胃左升右降調節(jié)全身氣機從而達到滿意的療效。茲擷取其運用左升右降針刺法治療久咳醫(yī)案一則如下。
張某,女,45歲。2016年11月10日初診?;颊?年前因外感風寒而出現(xiàn)咳嗽,后因失治致每年秋冬季節(jié)交替時咳嗽、咳痰頻作,曾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中西藥疊進,病情仍有反復。2天前舊疾再發(fā),遂至周師處就診??淘\:咳嗽較劇,白痰量中等,質偏粘,咽癢,活動耐力下降,納差,大便稀,舌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滑。中醫(yī)診斷:咳嗽,辨證屬痰濕蘊肺、肺脾氣虛。治法:止咳化痰,理肺健脾?;颊呷「┡P位,選取風池(雙)、大椎、定喘(雙)、肺俞(雙)、脾俞(雙)、膏肓俞(雙)、太淵(雙)、足三里(雙)、豐?。p)、三陰交(雙)。足三里針行補法,并用溫針灸,余穴毫針常規(guī)刺。留針30分鐘,每周3次。治療1周后,咳嗽稍好轉,仍咳痰,脈滑,右關弱,遂加強健脾和胃、調理氣機,加用補太白(左)、瀉陷谷(右)。治療1次后,患者訴咳嗽減輕一半,痰質變稀薄,易咳出,活動耐力尚可,舌脈同前。依前法治療2次,患者偶見咳嗽,諸證悉平。2017年12月26日電話隨訪,患者訴咳嗽仍有發(fā)作,但病情較輕,且1周后癥狀自行緩解。
按:患者久咳,肺氣久傷,肺虛及脾,子盜母氣,導致脾虛痰生,氣機失調,而咳嗽益甚;脾氣虛損,土不生金,肺氣不足,則咳嗽遷延不愈。周師認為,除肺系癥狀,患者脈象提示右關弱,胃納較差,便溏等,應當重視健脾和胃,治當以止咳化痰,理肺健脾為主。針刺除取風池、大椎、定喘、太淵、肺俞調節(jié)肅肺理氣之外;脾俞、膏肓俞、三陰交、豐隆、足三里共同健脾理氣化痰,是治療的關鍵,足三里采用溫針灸,更加強補益健脾之力。后加用補左太白,瀉右陷谷,左升右降,調暢脾胃氣機,以達到升清降濁、利肺止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