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忠
(遼寧鐵嶺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遼寧 鐵嶺 112609)
隨著水稻專業(yè)合作社產前服務功能趨于完善,代育、代插已成規(guī)模,育苗專業(yè)戶為追求單位面積出苗量,迎合客戶喜苗心里而隨意加大盤播種量,這樣就導致水稻苗形成抗逆性差的弱苗。
2017年前期連續(xù)低溫,出苗慢,生長慢,根系發(fā)育受限,后期4月下旬—5月上中旬溫度比常年高1.7℃,進一步導致大播量秧苗田間生長環(huán)境惡化,形成頭重腳輕的徒長苗。
進入6月正值鐵嶺縣水稻區(qū)插后緩苗分蘗期,在6月上旬有4~5d白天最高氣溫不超過16℃,晚上氣溫低于7℃,有的地方氣溫更低。已經低于水稻生長溫度12.5℃,使水稻遭受冷害。造成插到田間的秧苗遲遲不緩苗或緩苗時間過長,體能消耗過大,再加上秧苗素質低,分蘗推遲,肥效反應拖后集中反應。
由于低溫插后秧苗不緩苗不敢用除草劑,而且在低溫冷害的后期形成大齡雜草,延遲緩苗后除草劑劑量加大或多次藥劑除草,造成大多數水稻秧苗抗藥能力下降。除草劑的藥害,致使水稻苗發(fā)育不良,分蘗推后,推遲了生育期大約12d。嚴重影響了水稻正常生育進程,進而影響到正常成熟。
8月下旬,有1周白天最高氣溫不超過20℃,晚上氣溫低于10℃,有的地方氣溫更低,使水稻遭受冷害,特別是有些氮肥偏大,缺鉀、缺硅、缺少微量元素、生物肥的地塊,出現嚴重的早衰和死秧現象,對水稻的產量影響最大,嚴重影響水稻灌漿成熟。
10月3日初霜來的猛,將本應該延續(xù)灌漿的水稻一夜之間打死,造成空癟粒增加,比常年單穗空癟粒增加15~24個,水稻千粒重普遍降低1~5g,由于癟粒增加對出米率影響最大。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質量和出米率。
由于肥料選擇和配比不對(包括底肥、生物肥、返青肥的選擇)。以及在分蘗期多次追施增蘗肥,低溫造成分蘗肥肥效拖后。由于水稻分蘗期溫度偏低,施肥后肥效反應拖后,導致了幾個問題的出現:分蘗推遲,影響正常成熟;肥效反應延后在拔節(jié)期,使水稻底節(jié)拉長,容易倒伏,影響水稻產量,進而影響出米率;大量氮肥反應拖后,使后3片葉葉片生長超長,組織細嫩,不抗病,貪青晚熟,影響了水稻產量(氮肥量大本身就影響出米率,影響品質,影響口感,降低口感食味值)。
由于6月前期低溫,底肥、生物肥、分蘗肥不能及時分解釋放,造成肥效很低。分孽末期和孕穗初期又遇到高溫,底肥、分蘗肥和孕穗肥的肥效集中反應在后幾片葉上,使后幾片葉,葉片超長稚嫩。進入7月在高溫、高濕和大風天氣影響下,多數水稻葉片受傷嚴重。
8月連續(xù)16次陰雨,全縣水稻大面積進入抽穗開花灌漿期,高溫多濕氣候條件發(fā)生褐變穗(即黑穗、紅粒)、鞘腐病,穗頸瘟。尤其穗頸瘟對鐵嶺縣水稻產量影響最大。有一些農戶水稻發(fā)生了嚴重稻穗頸瘟病產量僅200~300kg/667.2m2,甚至絕收。紋枯病病害對局部的一些水稻產量影響也大。
9月以來冰雹頻發(fā),尤其9月下旬3次雹災波及面廣,將水稻穗頂部已完熟的部分飽滿稻粒打落,據調查落粒864個m2,平均減產13.8kg/667.2m2。
稻農長期養(yǎng)成早撤水方便于收割機下地的習慣,普遍在9月10日開始撤水,甚至更早,失去了深水保葉促熟作用。因為秋季撤水過早,特別是在灌漿后期有些沒水的地塊,田面出現了干裂現象,使水稻根系受傷,水稻葉片尖部失水干尖,有的田塊就出現了早衰現象。撤水過早對產量、米率有很大的影響。
無論是春季的階段性的低溫,還是夏季的連續(xù)陰雨和超高的溫度,或是秋季的冷害、冰雹災害和連續(xù)多日寡照天氣,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水稻的生長發(fā)育,導致水稻秧苗素質差,移栽后緩苗慢、分蘗推遲、肥效反應拖后、貪青晚熟。最終導致水稻產量、出米率降低,給稻農水稻收入造成較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