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玉
小兒腎氣不足型遺尿癥主要是指≥5歲的兒童無法自主的排尿, 在睡夢中出現(xiàn)自遺, 在醒來之后才發(fā)覺到的病癥,在臨床兒科治療上比較常見[1]。現(xiàn)今, 臨床上對于小兒腎氣不足型遺尿癥的藥物多是促使中樞神經(jīng)的興奮藥物, 治療效果不佳且易復發(fā)[2]。作者將2014年1月~2017年1月治療的200例腎氣不足型遺尿癥患兒作為研究的樣本, 探討菟絲子散加減聯(lián)合貼敷療法用于治療小兒腎氣不足型遺尿癥的臨床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00例腎氣不足型遺尿癥患兒進行本研究, 依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100例。參照組中, 男58例 , 女 42例 , 年齡 6~10歲 , 平均年齡 (7.20±1.25)歲。實驗組中, 男59例, 女41例, 年齡6~11歲, 平均年齡(7.23±1.29)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采取小兒遺尿顆粒治療, 服用小兒遺尿顆粒2次/d, 服用0.5 g/次, 治療3周為1個療程, 共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實驗組使用菟絲子散加減聯(lián)合貼敷療法,菟絲子散藥方為:煅牡蠣20 g、肉蓯蓉10 g、桑螵蛸10 g、菟絲子10 g、巴戟天10 g、山茱萸10 g、益智仁lO g、熟附子6 g、五味子6 g, 對于夢中遺尿的次數(shù)比較多的患兒增加磁石和黃連, 對于中氣不足的患兒增加補中益氣湯, 對于夜寐沉睡而不容易予以喚醒的患兒增加炙麻黃, 對于消化不良的患兒增加炒麥芽、神曲、生山楂, 水煎之后服用1劑/d;并予以止遺貼敷散外敷治療, 藥方為:五倍子20 g、黃芪20 g、鎖陽15 g、桑螵蛸15 g、益智仁15 g、肉桂15 g、覆盆子15 g、金櫻子15 g、茯苓12 g, 對上述藥材予以粉碎之后裝入藥袋加250 ml的米醋使用大火進行熏蒸15 min, 然后放涼到適宜溫度(不燙傷患兒的皮膚), 使用敷帶使藥袋在患兒的肚臍部位固定, 第2天早上將其取下, 治療3周為1個療程, 共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
1.3 指標觀察及評定標準
1.3.1 對兩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比較:顯效:患兒不再遺尿,3個月之內(nèi)沒有出現(xiàn)復發(fā);有效:患兒的遺尿次數(shù)得到明顯減少或者不再遺尿, 但患兒有時由于受涼或者勞累等出現(xiàn)復發(fā);無效:不滿足上述標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3.2 對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 評估兩組患兒的藥物安全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實驗組中無效7例、有效53例、顯效40例, 參照組中無效25例、有效50例、顯效25例,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3.00%高于參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12.0536, P<0.05)。
2.2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參照組無一例患兒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 實驗組有3例患兒在外敷藥物的時候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以及疼痛狀況, 但兩組患兒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457, P>0.05)。
小兒遺尿癥屬于臨床兒科的一種常見病, 大多遺尿癥屬于功能性的遺尿, 少數(shù)遺尿癥是由于存在器質(zhì)性的疾病或者其他相關疾病所導致的, 對患兒帶來身體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的不良影響[3,4]。小兒的機體稚陰或稚陽, 營衛(wèi)未充, 相關功能不盛, 小兒的臟腑相關功能發(fā)育尚未完全[5]。如果小兒的腎氣不充足, 導致下元的不固, 下元呈現(xiàn)虛寒無法溫養(yǎng)小兒的膀胱, 導致小兒的膀胱的氣化及開合呈現(xiàn)失司現(xiàn)象, 對于水道難以進行自控, 從而出現(xiàn)遺尿[6]。
菟絲子散藥方所含有的五味子、山茱萸、桑螵蛸可發(fā)揮滋腎、斂陰及固澀的作用, 菟絲子、肉蓯蓉、熟附子、益智仁、巴戟天可對患兒予以溫補其腎陽、暖其膀胱, 煅牡蠣存在鎮(zhèn)驚和安神、收斂及固澀的作用等, 諸藥合用, 可發(fā)揮固澀和止遺、溫補其腎陽等重要功效[7]。止遺貼敷散藥方所含有的金櫻子、覆盆子以及桑螵蛸可發(fā)揮補腎和助陽、固腎及縮尿的作用, 益智仁和鎖陽具有納氣、溫腎以及收澀的效果,五倍子可進行固澀和收斂, 黃芪具有益氣和固表作用, 茯苓可健脾和利水、寧心及安神, 肉桂可進行引火和歸元、溫陽及散寒, 諸藥同用, 可發(fā)揮溫腎而益氣、固澀及止遺的作用,將其熱敷于臍部, 則可溫腎而固本, 促使機體血液循環(huán), 而且, 有助于藥物的透入和吸收。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3.00%高于參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0536, P<0.05)。參照組無一例患兒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 實驗組有3例患兒在外敷藥物的時候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以及疼痛狀況, 兩組患兒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457, P>0.05)。本研究結果充分體現(xiàn)了菟絲子散加減聯(lián)合貼敷療法治療小兒腎氣不足型遺尿癥的可行之處以及優(yōu)勢所在。
綜上所述, 對腎氣不足型遺尿癥患兒采取菟絲子散加減聯(lián)合貼敷療法能改善病癥, 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比較少, 相對安全。
[1]張楠, 王璐璐, 徐金星.中醫(yī)熏蒸療法治療小兒腎氣不足型遺尿癥的臨床觀察.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7(1):90-91.
[2]楊麗珍, 陳莉.自擬加味縮泉丸治療伴隱性脊柱裂小兒遺尿癥37例療效觀察.湖南中醫(yī)雜志, 2016, 32(1):11-13.
[3]董彩鳳.補腎益氣健脾湯加減治療兒童遺尿癥分析觀察.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4, 35(19):2828.
[4]周晶, 彭芳, 郝建波.撳針治療腎氣不足型小兒遺尿療效觀察.按摩與康復醫(yī)學, 2014(10):41-42.
[5]全香美, 王芳, 李冬梅, 等.中藥熏蒸療法治療小兒腎氣不足型遺尿80例.中國民間療法, 2015, 23(5):12-13.
[6]張傳東, 張京蓉.益腦補腎推拿法治療腎氣不足型小兒遺尿療效評價.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7, 9(8):73-74.
[7]余益萍, 田永波, 劉穎, 等.醒脾養(yǎng)兒顆粒治療小兒原發(fā)性夜間遺尿癥的臨床觀察.中國藥房, 2017, 28(6):738-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