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花 陳清華 莫銳婷
根據(jù)臨床研究資料顯示[1], 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即指患者孕卵著床于既往子宮剖宮產瘢痕處, 并在此進行生長發(fā)育。由于患者之前在此處進行過子宮剖宮產, 因此該位置肌層菲薄, 若不及時進行有效診斷與治療, 患者在妊娠期間, 非常容易出現(xiàn)難以控制的大出血以及子宮破裂等危險情況, 更有甚者會由于病情嚴重而切除子宮, 進而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2]。當前的臨床常用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藥物保守治療、清宮術、子宮動脈栓塞術以及宮腔鏡下病灶切除手術等, 在上述治療方式中, 臨床療效以及治療情況均有各自不同的報道, 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基于此, 本文選取50例子宮瘢痕妊娠患者, 觀察采用藥物聯(lián)合B超監(jiān)視下行清宮術的臨床療效及術中情況,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4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子宮瘢痕妊娠患者臨床資料。患者年齡25~42歲, 平均年齡(31.03±3.66)歲;剖宮產史1.5~3.0次, 平均剖宮產史(1.23±0.59)次;距前次剖宮產時間3.5個月~6年, 平均時間(2.90±1.04)年;人工流產史1.5~5.0次, 平均人工流產史(2.03±0.99)次。所有患者均存在停經(jīng)史, 停經(jīng)時間42~68 d, 平均停經(jīng)時間(40.32±9.23)d。所有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除早期妊娠外, 41例患者出現(xiàn)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 6例患者出現(xiàn)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伴下腹不適, 3例患者出現(xiàn)無腹痛及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者。納入標準:有過剖宮產史、停經(jīng)史以及陰道出血史;患者在經(jīng)相關檢查后, 血β-hCG出現(xiàn)升高, 并且B超提示子宮瘢痕妊娠。
1.2 方法 患者給予一系列常規(guī)檢查, 結果提示患者肝腎功能正常, 給予患者100 mg甲氨蝶呤肌內注射, 同時給予患者口服50 mg米非司酮, 2次/d, 連續(xù)服用3 d, 患者服用3 d米非司酮后, 與第4天空腹口服600 μg米索前列醇, 待1周后對患者進行血β-hCG及B超復查。若檢查結果提示患者β-hCG下降<入院時的1/2, 且B超提示包塊無明顯縮小,則再次給予患者75 mg甲氨蝶呤肌內注射以及口服50 mg米非司酮, 2次/d, 連續(xù)服用3 d, 1周后再次復查患者β-hCG以及B超, 若檢查結果仍然顯示患者β-hCG值下降<入院時的1/2, 則再次肌內注射75 mg甲氨蝶呤, 并對患者動態(tài)復查β-hCG值, 當β-hCG為入院時的1/2或1/3時, 對患者進行清宮術治療, 主要是在B超監(jiān)視下進行, 手術完成后,將患者清除物送病理。并于術后復查患者β-hCG, 結果顯示患者β-hCG明顯低于清宮前水平?;颊叱鲈汉笞龊枚ㄆ陔S訪。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中出血情況以及治療期間β-hCG下降情況。
2.1 術中出血情況 手術中, 50例患者輕微出血32例, 正常出血8例, 僅有10例患者陰道出血洶涌, 在經(jīng)導尿管球囊壓迫子宮峽部配合陰道填塞紗布局部壓迫與靜脈輸入止血藥物后, 陰道出血情況均得到明顯控制。
2.2 治療期間β-hCG情況 治療期間, 46例患者在經(jīng)過2次口服米非司酮以及肌內注射甲氨蝶呤后, β-hCG值均符合手術標準, 并在B超監(jiān)視下接受清宮術;4例患者β-hCG值高于20000 IU/L, 在經(jīng)過3次肌內注射甲氨蝶呤后, β-hCG下降至7000 IU/L, 并在B超監(jiān)視下接受清宮術。
據(jù)臨床研究資料顯示[3], 近年來, 我國每年在剖宮產數(shù)量上逐年增多, 進而導致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發(fā)病率逐漸上升。由于其發(fā)病率的逐漸上升, 臨床醫(yī)療工作者也對該疾病有了更多的認識。通過對患者B超診斷可發(fā)現(xiàn), 子宮下段前臂有包塊, 包塊呈混合性或者囊性, 周邊有豐富血供,包塊附著處有中斷和變薄, 宮頸和宮腔內無妊娠囊, 但該疾病的治療措施卻存在許多不用的臨床文獻報告[4]。在眾多的治療方式中, 主要原則均是去除妊娠物, 減少出血量以及保留患者生育功能。若對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盲目進行人工流產或藥物流產, 則會非常容易出現(xiàn)會發(fā)生難以控制的子宮出血以及失血性休克等。而選擇超聲引導下行清宮術,能夠幫助術者看清病灶方位, 根據(jù)患者妊娠物種植部位, 指導術者重點吸刮宮壁的方向和深度, 使得手術的難度和風險大大降低, 也能有效避免子宮穿孔, 減少組織殘留物及二次清宮的可能性。在本次研究中, 主要給予患者肌內注射甲氨蝶呤, 口服米非司酮, 并在B超監(jiān)視下進行清宮, 既有效達到治療效果, 又成功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在手術過程中有10例患者陰道出血洶涌, 在經(jīng)過導尿管球囊壓迫子宮峽部配合陰道填塞紗布局部壓迫與靜脈輸入止血藥物后, 陰道出血情況均得到明顯控制;46例患者在經(jīng)過2次口服米非司酮以及肌內注射甲氨蝶呤后, β-hCG值均符合手術標準, 并在B超監(jiān)視下接受清宮術。4例患者β-hCG值高于20000 IU/L, 在經(jīng)過3次肌內注射甲氨蝶呤后, β-hCG下降至7000 IU/L, 并在B超監(jiān)視下接受清宮術。與彭碧玉[10]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在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相比單純藥物治療, 使用藥物聯(lián)合B超監(jiān)視下行清宮術,安全性較高, 且術中出血量較少, 對患者預后有著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