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效 峰
(北京恒華偉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主要是指隔墻荷載。當隔墻位于板中某位置,而不是在梁上時,“對固定隔墻的自重應按永久荷載考慮,當隔墻位置可靈活自由布置時,非固定隔墻的自重應取不小于1/3的每延米墻重(kN/m)作為樓面活荷載的附加值(kN/m2)計入,且附加值不應小于1.0 kN/m2”。
當隔墻下面沒有梁時,設計人員一般是把板間隔墻荷載按照隔墻自重的1/3的每延米墻重作為樓面活荷載的附加值輸入。這樣,導致樓板傳到梁上的荷載與實際情況相比增加較多,即梁的內(nèi)力和配筋增加亦較多。特別是對于加固改造項目,按規(guī)范方法輸入荷載,會引起梁配筋超限或配筋不足,使本來的不需要加固的梁而需要加固。使用YJK計算軟件,可以輸入板中任意位置的荷載,從而能更加真實的計算出梁的內(nèi)力和配筋。
工程實例簡介,橫向3跨,跨度為8.4 m,5.8 m,10.4 m,縱向5跨,跨度均為8.4 m,單層面積1 033.2 m2。
板間隔墻荷載按隔墻自重的1/3的每延米墻重作為樓面活荷載的加值輸入,即活荷載附加3 kN/m2,實際輸入為5 kN/m2。簡稱“面活載”,如圖1所示。
板間隔墻荷載按隔墻自重取值,按恒荷載輸入,即9 kN/m。簡稱“線恒載”,如圖2所示。
表1 單根梁與單層梁配筋前后對比表(一)
由表1可以看出,荷載布置方式的變化,能減少梁的配筋,尤其對某些梁的配筋影響較大,如次梁支座配筋優(yōu)化較多。因此,對于改造項目,此方法對減少梁的加固數(shù)量,效果非常明顯。
對現(xiàn)澆樓蓋和裝配整體式樓蓋,宜考慮樓板作為翼緣對梁剛度和承載力的影響。軟件在承載力設計時,將考慮每側寬度不大于板厚3倍范圍內(nèi)的板翼緣貢獻,按考慮翼緣后T形截面進行配筋設計。該方法只對板翼緣受壓時有效。
表2 單根梁與單層梁配筋前后對比表(二)
由表2可以看出,矩形混凝土梁按考慮樓板翼緣的T形梁配筋時,能減少梁的跨中配筋,尤其是對主梁的跨中底筋優(yōu)化較多,次梁其次。而對連續(xù)梁的支座配筋無影響,配筋不變。因此,對于新建項目,此法可減少用鋼量;對于改造項目,經(jīng)驗算,梁底配筋量不夠時,此方法對減少梁的加固數(shù)量,效果非常明顯。
梁、柱等桿件間連接部分的剛度遠大于桿件中間截面的剛度時,在計算模型中可作為剛域處理。剛域即一個不會產(chǎn)生變形的區(qū)域,梁柱重疊區(qū)由于變形極小,故一般可以看作剛域。但需要說明的是梁柱重疊區(qū)并不全是剛域,其梁柱剛域取值長度都是由計算得來的。將其看作剛域后代表梁柱的計算長度均變小,因此理論上來說,梁配筋將減小,而柱配筋則不然,當勾選柱剛域時,由于減小了柱的計算長度,致使其剛度改變,從而較多情況下會導致計算結果異常,所以一般使用時均不勾選柱剛域。此項建議盡量勾選,勾選后梁配筋會減小,更符合受力模式;而不勾選,雖使得配筋變大,表面上看更加安全,其實不然,配筋變大僅增大豎向荷載下的安全性,但導致強柱弱梁更難實現(xiàn),即水平荷載作用下更加不利。
選擇該項軟件在計算時,梁、柱重疊部分作為剛域計算,梁、柱計算長度及端截面位置均取到剛域邊,否則計算長度及端截面均取到端節(jié)點,梁、柱端剛域可以分別控制。
梁端配筋時,可以考慮支撐梁的柱寬度的影響。此參數(shù)填0時,軟件按照梁在柱中心位置的計算彎矩計算梁端配筋,填1時按照梁在柱邊位置的計算彎矩計算梁的配筋,如果填0.8,表示按照0.8倍柱寬位置的計算彎矩計算梁的配筋。
由于梁端彎矩從柱中心向柱邊跌幅很大,因此考慮柱寬影響可以減少梁端的計算配筋。注意,如果此處考慮了“梁柱重疊部分簡化為剛域”,則不應再勾選考慮柱寬影響,因為梁柱重疊部分簡化為剛域時,梁端內(nèi)力輸出的已經(jīng)是扣除剛域部分的值了。計算時宜考慮梁端剛域,不考慮柱端剛域;梁端配筋時,不考慮支撐梁的柱寬度的影響。
表3 單根梁與單層梁配筋前后對比表(三)
由表3可以看出,考慮梁端剛域能減少主梁的配筋,且支座和跨中減少比例接近。因此,對于新建項目,此法可減少用鋼量;對于改造項目,經(jīng)驗算,當主梁支座和跨中配筋量不夠時,此方法對減少梁的加固數(shù)量,效果明顯。
由上述實例計算分析對比,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荷載輸入方式的改變、矩形混凝土梁按考慮樓板翼緣的T形梁配筋、梁柱重疊部分簡化為剛域均能減少梁的受彎配筋。
2)第一種方式單層梁優(yōu)化率為1.9%,第二種單層梁配筋優(yōu)化率為5.6%,第三種方式單層梁優(yōu)化率為3.7%??梢?,第二種方式節(jié)省鋼筋更多,優(yōu)化效果更明顯。
3)改造項目越來越多,如果是主梁受彎鋼筋支座處配筋不足,可考慮采用第一種及第三種方法進行優(yōu)化計算,減少加固量;如果是主梁受彎鋼筋跨中處配筋不足,可綜合考慮采用上述三種方法進行優(yōu)化計算,減少加固量;如果是次梁受彎鋼筋支座處配筋不足,可考慮采用第一種方法進行優(yōu)化計算,減少加固量;如果是次梁受彎鋼筋跨中處配筋不足,可考慮采用第一種及第二種方法進行優(yōu)化計算,減少加固量。
[1] 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S].
[2] 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S].
[3] 陳岱林,梁 博,董智力.YJK基礎設計軟件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