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06.092), 來自伊朗馬什哈德菲爾多西大學的MinaNurzadeh Namaghi等人研究了不同覆蓋方式對開心果樹體葉片養(yǎng)分濃度、樹體生長和產量的影響。試驗于2014年 (小年)和2015年 (大年)在伊朗Khorasan Razavi省的Feyzabad進行,采用隨機完整區(qū)組設計,共5次重復。處理包括土壤下薄膜覆蓋 (SPM1和SPM2)、土壤表面薄膜覆蓋(UPM)、鋸末屑覆蓋(WM)、秸稈覆蓋(BM)和對照(CK)。
結果表明,在小年,SPM2處理的枝條生長量最大,堅果開裂最多,芽脫落得最少;在大年,SPM2處理的芽脫落最多,BM和WM處理在減少花蕾和果實脫落方面比其他處理有效。小年時,覆蓋影響樹體葉片中磷的濃度,大年時,覆蓋影響葉片中的氮、磷和鎂的含量,其中,BM處理中,這些營養(yǎng)元素的含量最高。小年時,覆蓋處理對產量沒有顯著影響,但在大年時,SPM2、WM、BM和SPM1處理的產量分別比對照增加了29.2%、28.7%、19.8%和10.5%。與其他處理不同,大年時,UPM處理對葉片氮濃度和產量有負面影響,這種差異歸因于該處理中土壤溫度較高,20~60 cm土層的土壤溫度在36~37℃時產量降低。一般來說,土壤下的薄膜覆蓋處理雖然在大年時可以使產量增加,但無法控制當年的花芽脫落。因此,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的傳統(tǒng)灌溉方式下,增加葉片養(yǎng)分濃度、調節(jié)大小年以及提高產量,有機物覆蓋是更好的選擇。
(周 洲/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