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芳
2014年我的學生不高考,我?guī)缀蹙椭蒙硎峦狻5业膶W生黃貝安在微博上對我說:“今年高考作文是‘膠片與數(shù)碼時代,感覺好像還不錯的樣子,老師下周到班上要不要講一講啊?!蹦┝诉€發(fā)了個嘴饞的表情。
我笑了。
2014年的高考本來與我無關,但這樣一來,就與我有關了。
我的學生關心的事,就與我有了關系,我就必須表示關心。
周一上午上課,跟學生一起看當年的廣東省高考作文題。
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少,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但照片漸漸泛黃,日益模糊。
數(shù)碼技術的時代,照片很多,記錄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隨時上傳到網(wǎng)絡與人分享。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我先問學生:這個題目難不難?
大家都說還好。
伍君杰說:“我覺得,不管什么題目,只要你手頭有題材,腦子里有想法,它就不難?!?/p>
說得太好了!
我對大家說,所以平時的積累和思考相當重要。高考寫作文,功夫在平時。平時積累多了,思考多了,不管什么題目,都難不倒你。素材的積累,對于有思想的人來說,就是如虎添翼。
不過,有題材,有想法,還要看怎么想。有時候也會想偏了,結果造成跑題。所以審題很重要。
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我們首先要準確地解讀材料,理解其核心內(nèi)容,從而確定自己的作文立意。
廣東2012年的高考作文,話題是人與時代,2014年的話題則可以概括為“時代與時代”。
這是兩個不同的時代。
材料從“照片”這一微小切口,管窺兩個時代的不同,所以,解讀材料的第一步,就是提煉出兩個時代的“照片”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兩個段落分別在第一句十分明朗地告訴我們,它們的第一組對比關系就是:少與多。
“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少?!?/p>
“數(shù)碼技術的時代,照片很多?!?/p>
接下來的句子繼續(xù)補充說明這個“少與多”。
膠片時代:“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p>
數(shù)碼時代:“記錄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黑白膠片的時代,人們拍照的機會只有一些特殊的日子,譬如周歲紀念、畢業(yè)紀念、結婚紀念、六十大壽等等,不能“隨心拍”,更不能“隨手拍”。我小時候被熱愛嘗試新事物的媽媽帶去拍周歲紀念照,看到黑洞洞的鏡頭就被嚇得哭了起來,鞋都蹬脫了,最后拿鞋子當玩具,才好歹被哄得照了一張臉上帶著淚痕眼里露出驚恐的照片。
現(xiàn)在呢,天天玩自拍,隨心拍,隨手拍,逛街拍,吃飯拍,我在微信中自嘲說:“自拍狂一天不拍都不行啊!”20多年前的同學在微信上笑話我說:“不行!拍得蠻好,繼續(xù)拍,一直拍到拍案驚奇!”后面發(fā)個呲牙的表情。
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后面的這兩個補充句子(“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記錄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除了補充說明“少與多”以外,還說明了另一方面的不同:刻意與隨意。
在黑白膠片時代,我們往往為了紀念一些什么而刻意去拍照;而在數(shù)碼時代,我們的拍照就變得十分隨意??桃庥袝r候會有一種神圣感和儀式感;隨意就很淡化,日?;?/p>
再往后看——
膠片時代:“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p>
數(shù)碼時代:“可以隨時上傳到網(wǎng)絡與人分享?!?/p>
這是什么樣的不同呢?
學生發(fā)現(xiàn)了,前者是家人一起欣賞和回憶,后者是在網(wǎng)絡上與大眾分享。
對,這種不同就是:私藏與分享。
前者是私人的擁有和珍藏,家人在一起翻看舊照,是將以前的人生重新經(jīng)歷一遍,在回憶中,親情得到升溫,心靈得到潤澤。它能夠溫暖一個小世界。
后者是上傳到網(wǎng)絡與大眾分享,是公開化、舞臺化地呈現(xiàn)自己的生活,它會引起大眾的共鳴,交互響應,彼此激勵,它能夠照亮一個大世界。
繼續(xù)往后看——
膠片時代:“但照片漸漸泛黃,日益模糊?!?/p>
數(shù)碼時代:“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p>
這是一組什么樣的對比呢?
學生明于心而不明其口。他們還沒學會提煉和概括。這樣的時候,我只能示范。示范得多了,他們自然懂得如何去概括提煉。我告訴他們,這一組對比可以歸納為:短暫與永恒。
很顯然,相對而言,前者是短暫的存在,黑白膠片隨著歲月的侵蝕,會漸漸泛黃,日益模糊。人們也很清楚地知道這一點,所以,對于這種短暫易逝的事物,我們會更懂得珍惜,就好像你突然被告知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年,你一定會倍加珍惜這一年的生命,你會努力在這一年中不留遺憾。
然而數(shù)碼時代的照片是從不泛黃、永不模糊的,它們是相對永恒的事物。對于那些我們以為它們會永恒存在的事物,我們總是十分漫不經(jīng)心,甚至不以為然的。譬如這個物質世界,我們以為它是永恒的,是不會毀滅和消逝的,所以我們對森林亂砍濫伐,對石油資源“取之無禁”,因為我們以為它們是“用之不竭”的永恒存在,所以我們漫不經(jīng)心,不以為然。數(shù)碼照片也一樣,因為我們認為它們是永不變色永不模糊的,所以明天再看吧,永遠來得及。它們就在那兒待著呢,跑不了。直到有一天事過境遷,我們的記憶褪色了,在新的故事不斷發(fā)生的“明天”,我們已經(jīng)想不起它來了。它以另一種方式消失。
再看最后一句話。
數(shù)碼時代:“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p>
跟前面的膠片時代“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相比,它又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endprint
首先,有“快與慢”的不同。膠片時代家人一次次的翻看,邊看邊談邊笑邊回憶,漸漸氤氳的親情氛圍,慢慢醞釀得甜蜜而香醇。而數(shù)碼時代的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因為“快”而失去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美好的交流氛圍,許多甜美的回憶不斷地被刷屏,最終被湮沒而永遠沉睡。
其次,有“虛與實”的不同。膠片時代家人一次次的翻看,是一種可以觸摸的幸福,照片承載了歲月的重量,帶著回憶的體溫。而數(shù)碼時代的照片,存在于虛擬的空間,是遙在云端的美麗,沒有體溫,沒有重量,沒有可以觸摸的質感。這就好像虛擬世界里的網(wǎng)絡戀愛,美得再絢爛,也比不上親愛的人默默遞給你的一杯熱茶,一句“保重身體,早點睡吧”的日常叮嚀。
以上角度,選擇其一或者多角度展開進行構思均可。
周國平說:“我覺得是個好題目,核心是照相技術的進步對記憶的留存的利弊,有廣闊的討論空間,可各抒己見?!保ㄖ車皆u2014年高考作文:廣西卷看不懂,廣東卷討論的空間大,摘自“搜狐教育”2014年6月7日)
馮驥才說:“廣東的高考作文題目,我覺得更像一個作家出的題目,能調動人心里邊一些經(jīng)常有的感悟。它不完全是懷舊,是人生的各種復雜感悟:我們生活中的回憶、我們的往事,還有我們在看老照片的時候的感受。實際上照片里邊所承載的東西比照片本身要大。照片里邊無形的東西要比有形的東西多得多。實際上照片越少越珍貴,而大量的照片往往你一翻而過。”(廣東高考快訊微博)
評論家解璽璋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他在回答“搜狐教育”的提問時說:“這個題目有一個問題,敘述這個題目的時候,本身就包含了一種價值判斷,學生很容易都順著一邊走,我估計大部分考生都會寫‘老照片很珍貴。從價值判斷上就已經(jīng)有一個新舊之分了。現(xiàn)在的社會潮流和風尚也是認為舊的好,新的不好。跟以前恰恰相反,以前是喜新厭舊,現(xiàn)在是喜舊厭新,這個作文題目里本身包含了一種價值判斷,學生們很容易就走到同一條路上去。這個我覺得是一個出題的問題。不一定舊的就好?!?/p>
實際上他所說的,并不是什么問題。材料本身并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價值判斷,它只是很客觀地羅列出了各種區(qū)別而已。客觀地解讀的話,膠片時代和數(shù)碼時代顯然各有利弊。
每個人的解讀都會帶上自我的情感因素、性格色彩甚至人生閱歷。
譬如我的解讀,就源于我自己的人生體驗。
即使材料本身有明確的價值判斷的傾向,你也完全可以逆向思考,反彈琵琶;何況材料本身并沒有明確的判斷,而只是客觀的比較呢?
所以當“搜狐教育”問他:“如果說逆向思維的話,您會從哪個角度來寫呢?”
解璽璋回答說:“就像我剛才說的,一個東西的價值判斷不是用新和舊可以來判斷的,我可能要從這兒入手去說?!保ń猸t璋評2014年廣東高考作文:容易把學生引向同一條路,摘自“搜狐教育”2014年6月7日)
瞧,這不就是一個思路嗎?也沒人說這樣的思路就不可以啊!
在這樣的題目下,完全可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看你敢不敢想,能不能說。
譬如《深圳晚報》的記者賈志剛,就當年的高考作文題寫的一篇文章,就令人拍案叫絕??!
這是什么道理?
賈志剛
物以稀為貴,晉朝的葛洪早就這么總結。拜托,這么簡單的道理就不要拿來考我們了。
其實,這跟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有什么關系嗎?熊貓是黑白的,但是熊貓珍貴并不是因為它們是黑白的,而是因為它們稀缺。否則,孔雀和金絲猴就不用保護了。否則,做B超的時候,彩超就該比黑白超便宜了。
所以,別說什么黑白照片珍貴,那時候就是窮,照不起彩色的。黑白照片發(fā)黃,那是相紙和定影劑的質量比較差。
再說了,你既然認為黑白的好,你可以接著照黑白的啊。不過,黑白膠卷可能不好買了,因為柯達破產(chǎn)了,富士改做化妝品了。樂凱?好像改做太陽能電池了吧?
水墨畫有水墨畫的味道,水彩畫有水彩畫的意境。扮內(nèi)行可以玩黑白,扮天真可以玩彩色,各得其味。就像照片,全家人圍著一張黃色照片唏噓一個上午是一種快樂,在電腦上熬一個晚上選彩色照片難道就不是樂趣?你非要在好萊塢劇場談論京劇能提升內(nèi)涵,在電腦面前訴說算盤能鍛煉身體,坐在去新德里的飛機上緬懷唐僧取經(jīng)還能順便打怪……
何必呢?博物館里夏朝的陶器都是無價之寶,你干嗎還用瓷碗吃飯?古羅馬全家上廁所用一根棍子擦屁股,你干嗎還用手紙?
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卻用它翻白眼;世界給了你彩色的數(shù)碼相機,你卻只想用它拍遺照。
這篇文章,學生邊讀邊笑,是會心地笑。
好犀利。作者一眼看到問題的本質:珍貴不是因為黑白而是因為稀缺。在這里作者用了歸謬法。首先假設否命題成立:“否則”(如果珍貴不是因為稀缺而是因為黑白),那么,“孔雀和金絲猴就不用保護了”“做B超的時候,彩超就該比黑白超便宜了”。好精彩的邏輯和語言!
然后,揭示根本原因:黑白膠片是時代的無奈選擇(“窮,照不起彩色的”),活在數(shù)碼時代如果你硬要抱殘守缺的話,你會有另一種無奈:“黑白膠卷”以及生產(chǎn)黑白膠卷的企業(yè)都已經(jīng)被時代拋棄了。你別無選擇地要與時俱進。
接著,作者用類比和對比的方法來說理,告訴我們黑白照片和數(shù)碼照片完全可以各美其美,大可不必非此即彼。又用詼諧的類比幽了一默,一針就刺到我們麻木失調的神經(jīng):“你非要在好萊塢劇場談論京劇能提升內(nèi)涵,在電腦面前訴說算盤能鍛煉身體,坐在去新德里的飛機上緬懷唐僧取經(jīng)還能順便打怪……”爆笑之余,由不得你不自嘲自省:我們是不是在享受著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還在那兒身在福中不知福地憧憬著時代倒退?
接下來作者又用一連串的反問,引起讀者反思:我真的愿意時代倒退嗎?回到那個用陶器吃飯的時代?回到那個沒有手紙可用的時代?
哈哈,真是冷幽默,酷斃了!endprint
最后一段化用顧城的名句,精確而幽默地切題,末尾的仿句對思想倒退者給予了辛辣的諷刺,有力地定格全文。
干得漂亮!
讀這篇文章有一種在戰(zhàn)場上騎著戰(zhàn)馬縱橫馳騁的快感和豪情。
有個性!
沒想到2班周詠陽說:這不是零分作文的節(jié)奏嗎?
唉,真無奈,看看我們的學生杯弓蛇影到了何種程度!
我們的作文教學(準確地說應該是考場作文評分標準),果然病得不輕。
我對他說:只要你內(nèi)容健康積極向上,富有正能量,放開你的個性去說真話吧。
救救老師吧,千人一面無病呻吟的“高考體”考場作文,已經(jīng)讓我們快要窒息了。
深晚記者“四人行”共寫高考作文,還有另外三篇。
永不消失的照片流
黃 嘯
膠片時代,建立相冊是每個家庭的必做功課,我父母七八十歲的人了,海內(nèi)外親戚朋友來了,還會圍在一起看相冊,那些聊了一輩子的細節(jié),紛爭四起,歲月模糊了記憶,但是無論如何有圖有真相,生活不會被背離得太遠。
現(xiàn)在照片都在單反和數(shù)碼相機的卡上,在電腦里,在手機里,哪兒哪兒都是,說泄露就泄露,說沒就沒,來得容易去得容易,真想徹底刪了也不容易。
去年下半年,一次急三火四的重裝,四任電腦存儲傳承過來的照片一次玩完,姐變成一個沒照片的人了。我在網(wǎng)上鬼哭狼嚎照片丟失的事,一時間大家紛紛活雷鋒似的給我發(fā)照片過來,好多都是我沒見過的合影,不知道什么時候拍的,驚喜得夠嗆,這叫“舊的不去舊的不來”。
半年之后,報社新來的小朋友突然說,我在電腦share盤里發(fā)現(xiàn)了你的照片文件夾,有4個G,要拷走嗎?小朋友用的是我的舊電腦。這批照片突然冒出來,太神出鬼沒了吧。
前一段我用了半年的筆記本主板有問題,召回退換前客服當著我面把整個W7系統(tǒng)清除了三遍,技術員小哥說,放心吧,資料徹底刪除,就是美國中情局也恢復不了。我才不信呢,用不著勞煩中情局,我那批照片幾年間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清除格式化,不是照樣冒出來了。所以這年頭,天上到處飄著照片做的云。艷照愛好者只能拼人品自求多福,只要你拍了,它們就是永不消失的照片流。
說得浪漫一點,在某個時間軸上,世界是透明的,人生每一步每一個影像都倒影在時空復讀機上,我們的舉手投足,都被一個無形數(shù)碼相機給拍下了存檔,那才是全部的無處可遁的你和你的人品。而你給自己塑造的人模狗樣的公眾形象,只是你精挑細選沖印出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照片而已,面子工程,蒙得了別人蒙不了自己。
這篇文章其實是拿數(shù)碼時代的照片說事兒。數(shù)碼時代是一個沒有隱私的時代,是透明的時代。
活在這樣的時代里,想要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是不可能的。
想要精挑細選沖印出為數(shù)不多的“正面而美好”的照片來建設面子工程,樹立美好的公眾形象,而背后卻為所欲為,是不可能的。
因為數(shù)碼時代的天空,“到處飄著照片做的云”“只要你拍了,它們就是永不消失的照片流”“我們的舉手投足,都被一個無形數(shù)碼相機給拍下了存檔,那才是全部的無處可遁的你和你的人品”。
所以活在數(shù)碼時代,要想樹立一個真正美好的公眾形象,就不能賭運氣,而只能靠人品。
這讓我想到了前些時候的文章事件、黃海波事件、李代沫事件,以及之前的各種艷照門事件,等等。
只有一個由內(nèi)而外真實美好的人,才經(jīng)得起這個數(shù)碼時代的檢驗。
顛倒神思藏倩影 纏綿情話吐槽聲
劉萬專
寧采臣,南山書生,生性慷慨豪爽,潔身自好。
這一年寧采臣只身赴京趕考,途中下榻在蘭若寺里。當晚,月亮又明又亮,夜風習習,寧采臣合上四書五經(jīng),卻輾轉不能入睡。忽然聽到窗外有聲響,他趴在墻上偷偷觀看,只見短墻外邊有個小院子,一個四十多歲的婦女系著圍裙正在爐火上烹調著一碗紅燒肉;旁邊有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在挑燈練琴。
“閨女,快來吃飯啦!”中年婦女將飯菜端上餐桌,小姑娘歡快地走了過來,臨吃前舉起一個扁平的小匣子對著紅燒肉“咔嚓”一聲照了一下。“別玩微信了,快趁熱吃吧?!敝心陭D女催促說。
寧采臣覺得這是鄰居的家常話,于是睡下不再偷聽?;秀遍g覺得有人進了臥室,寧采臣趕緊起來一看,原來是北院的那個姑娘。
姑娘笑著說:“我剛才看‘附近的人發(fā)現(xiàn)你還沒睡,咱們聊聊天唄。”
寧采臣正色說:“卿防物議,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恥道喪?!?/p>
看見寧采臣一臉正經(jīng),姑娘幽幽地嘆了一口氣:“我要練琴,要出國比賽,五年沒見過爸爸了,奶奶生病我也沒空回家去看看,我實在太累了,想找個人聊聊天,難道你會打110報警嗎?”
寧采臣仍有疑惑:“適才見你拿一玄鐵匣子,有光有聲,莫非腳心錐血之妖器?”
小倩連忙解釋:“這個是手機,可以拍照,可以玩微博微信,與人分享,但不會害人?!?/p>
寧采臣感慨道:“我今赴京趕考,背井離鄉(xiāng)兩月有余,關山迢迢,家書難遞,南山紅荔料已熟矣……”
“這事兒好辦。”小倩在微信群迅速錄入“求南山荔枝圖”,不一會兒,各種鮮活的荔枝照片次第占滿了屏幕。
“年年歲歲荔枝紅,歲歲年年人不同?!睂幉沙紘@道,“小倩若在,該有多好……”
這篇作品采用時空穿越的手法改寫了聊齋故事《聶小倩》,寧采臣的語言風格停留在那個遙遠的時代,頗有古風。而小倩已經(jīng)活脫脫一個時尚90后。兩個時代一經(jīng)碰撞,就讓讀者看見鮮明的反差。究竟活在哪個時代更幸運呢?作者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讀者心中自有一番想法,各自想去。想明白了,才能活明白。
塵封的黑白照
鄧燕婷
她卸好妝,松軟的棉質長裙跟剛才臺上的鳳冠霞帔相比,讓她回到了人間。她抽了一根煙,像往常一樣從劇院的側門閃出。街燈下,觀眾已散去,凄清的空氣中,飄來馬路對面騎樓人家的幽蘭清香。
一個穿風衣的中年男人突然從街角閃出,攔住了她。他眉眼很帥。開口說話時,那顆漂亮的小虎牙突然讓她心跳加速。他遞上一張黑白畢業(yè)照,斑駁的白點像漫天的細雪,打落在每一個小學生的臉上。
40年了。人生再怎么幸運,也只能有兩個40年。得有一顆什么樣的心,才能打動上帝讓你們彼此找到呢?
她迅速找到了前排的自己和后排的他。用“90后”的話來說,他曾是班草,而她并不是班花。只有在抄她作業(yè)時,他才正眼看她。沒人相信,流水一樣的光陰把一個丑小鴨變成一個鎂光燈下的白天鵝;流水一樣的光陰也把他的臉頰沖刷出一些細紋。他像個小影迷索要她的簽名,突然那些細紋就汩汩地流進她的心里泛起了漣漪。在那張黑白照泛黃的背面,她留下了名字,也落下最初的一滴淚。
那夜,她失眠。呆看電腦,里面有無數(shù)她的劇照和生活照,它們代替了文字,綿密地記錄著她曾經(jīng)走過的日子。它們唾手可得,也可一鍵刪除??墒菍儆谒退?0年,注定是一個空白。她嘆了一口氣,關了屏幕,走到車庫,想在塵封的照片里一頭穿越回去。
小小說的體裁。
這篇文章有點懸。
如果是高考的考場作文,它有可能被判偏題。
她和他曾經(jīng)是小學同學。他是班草,而她是丑小鴨。
而40年后(是不是太久了?不靠譜。小學畢業(yè)到現(xiàn)在40年的話,這女主角至少也該有50歲了,50歲的女人還能粉絲如云,還能那么風光嗎),他們的命運發(fā)生了逆轉:她成了眾星捧月的大明星;而他,成了一個已經(jīng)年華老去的、忠實的小影迷。
這張黑白畢業(yè)照,勾起了她所有的記憶,也顛覆了她現(xiàn)在的生活。
她現(xiàn)在所擁有的所有繁華,抵不過她心中那個最初的夢想,可惜,那個夢想越過了40年的時空,仍舊注定是一個空白。
相比那個留白的夢想,現(xiàn)在的繁華于她而言,是另一種空白。
不知道為什么,這篇文章還是十分打動我;但是在考場上,我知道這樣寫十分冒險。
它需要有一個有耐心的讀者,需要一個有真性情的讀者,才能發(fā)現(xiàn)它的好。
因為它扣題十分隱晦,文學以含蓄為美,但真正理解文學的語文老師并不太多。
我對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閱卷者沒有足夠的信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