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貝貝
摘要:目的:了解大學生手機使用的相關情況。方法:采用手機依賴指數(shù)量表(MPAI)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大學生使用手機較為頻繁,對手機使用存在依賴。男生和女生的手機依賴程度在失控性因子、逃避性因子、低效性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年級之間的手機依賴低效性因子存在差異(P<0.05)。不同專業(yè)的手機依賴程度戒斷性、低效性因子存在差異(P<0.05)。家庭所在地對手機依賴的低效性存在差異(P<0.05)。
關鍵詞:大學生 手機依賴 差異
引言: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手機智能化日趨明顯,深受廣大青年人的喜愛,尤其是以接受新鮮事物最為快速的大學生們。由于手機功能多樣,攜帶方便,使人們和它的關系日益密切,甚至產生了病理手機使用,即手機依賴的現(xiàn)象,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學習。與此同時,由于高校各類不幸事故的發(fā)生,研究者們越來越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有研究…發(fā)現(xiàn),過度的使用手機會造成該個體社會卷入感的下降,或者主觀幸福感的減少,在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就會體驗到孤獨感,并由此加深。孤獨感是可以判斷人們生活質量和人們心理健康是否健康的指標之一。那么,手機依賴是否會導致孤獨感的增強?或者說,在大學生成長的四年校園生活中所產生的孤獨感會不會反過來導致手機依賴的產生或者加深?目前對于這些問題的實證性研究還比較少。本研究嘗試在這方面做些探究,以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程度做背景,探討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之間的關系。
一、手機依賴的研究綜述
隨著科技經濟的發(fā)展,為了適應手機智能化、“互聯(lián)網+”等時代發(fā)展潮流,手機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不可替代。手機不僅具備以前打電話、發(fā)短信等基礎功能,現(xiàn)如今人們工作,出游,交往,購物全都與它息息相關。手機給人們帶來的便利是不可否認的,但是過度地使用手機也確實給人們帶來些負面影響。它會使我們忽略現(xiàn)實中與人的交流。久而久之,我們會喪失與別人交往的能力,只能借助虛擬的世界來表達情感,這都是不合理的。由于許多現(xiàn)實的因素,大學生擁有手機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也同樣存在手機依賴的問題?;加惺謾C依賴的學生,會非常在意手機是否在自己身邊,當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帶手機出門,或者其他原因而無法使用手機,就會出現(xiàn)系列不好的反應,比如心慌、失落、焦慮不安。這種現(xiàn)象給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困擾。國內杭州、常州地區(qū)的調查表明,首先,大學生可以說是手機使用的高頻率人群,每個月生活費中,手機話費占據(jù)了相當一部分;其次,大學生幾乎不分時間、場合地使用手機,比如在寫作業(yè),上課中使用手機并且以娛樂成分居多;然后,大學生手機依賴的程度會隨著在校時間的增多而加深,甚至產生不良的生理或者心理反應;最后,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會因為過度沉迷于使用手機而忽略家人和朋友。所以此次研究首先調查手機依賴的基本特點,比如大學生的手機使用年限,每天消耗在手機上的時間,使用手機的用途和使用手機的動機等基本情況。結合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手機依賴指數(shù)量表的四個維度,分別包括:低效性(該因子是指過度使用手機而導致學習工作效率下降)、失控性(該因子是指個體在使用手機時長較長而不能自我約束)、戒斷性(該因子是當個體指無法正常使用手機時,而出現(xiàn)的低落情緒)、逃避性(該因子是指個體受用手機,從而逃避孤獨、焦慮等現(xiàn)實問題)來對大學生使用手機及依賴程度做全面的研究。根據(jù)之前的國內研究顯示,手機依賴程度在性別、年級、專業(yè)、家庭情況等方面的差異結果具有爭議。根據(jù)陳健等人調查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經濟情況、年級和性別對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有定影響,但是家庭所在地、性格偏向和專業(yè)對手機依賴情況的影響不大。李源暉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學生過度使用手機具有普遍性,其中男生手機依賴率36.7%,女生手機依賴率22.4%,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男生手機依賴的程度明顯高于女生。根據(jù)劉紅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年級,性別的大學生對手機依賴傾向無明顯差異,但是理科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傾向相對較高。韋耀陽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手機依賴在性別和年級變量上差異顯著。所以,本次研究重新調查大學生手機依賴的情況,探尋它在性別,專業(yè)等人口學因素上的差異。同時,也是為了使大學生個人真正意識到手機依賴的存在和它的危害性,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可以監(jiān)管自己,合理使用手機,發(fā)揮手機應有的用途。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大學生發(fā)放紙質問卷300份,其中有效回收282份,有效回收率為94%。其中大一115人,大二48人,大三42人,大四77人:男生129人,女生153人:理工類139人,文史類100人,藝體類43人;城市戶口138人,鄉(xiāng)鎮(zhèn)人口為142人。
(二)研究工具
手機依賴指數(shù)量表(MPAI)。量表由17個項目組成,包括4個維度:低效性、失控性、戒斷性和逃避性。量表采用五點計分(1表示從不、5表示總是),最終得分越高表示手機依賴傾向越明顯。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7,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該量表具有較高的結構效度。
(三)研究步驟
由研究人員發(fā)放問卷,采取紙筆測驗獲得原始數(shù)據(jù)。經過數(shù)據(jù)的初步整理后,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包進行處理。
三、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基本情況
根據(jù)MPAI量表的基礎調查顯示,大學生手機使用年限集中在六個月以上,多為五年及五年以上(約占30.9%);平均手機消費為50-100元(約占41.1%);使用最多的手機功能為用手機上網(約占73.0%);使用手機最主要的動機是人際交往(約占41.1%);平均每天使用的手機時長為4-6小時(約占34.8%)。
282名大學生手機依賴指數(shù)最低得分19分,最高得分76分,平均(39.379.73)分,男生平均(38.0991.2)分,女生平均(40.4410.13)分;高于常模男生平均(35.6311.58)分,女生(37.75 11.24)分endprint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在人口變量上的差異研究
1.大學生手機依賴的性別差異
對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的情況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男生和女生的手機依賴程度在失控性因子、逃避性因子、低效性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戒斷性、總分上不存在差異(p>0.05)。
2.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年級差異
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的情況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之問的手機依賴低效性因子存在差異(P<0.05)。
3.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專業(yè)差異
對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的情況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專業(yè)的手機依賴程度戒斷性、低效性因子存在差異(P<0.05)。
4.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城鄉(xiāng)差異
對不同的家庭所在地的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的情況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家庭所在地對手機依賴的低效性存在差異(P<0.05)。
四、討論與分析
(一)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基本情況
根據(jù)MPAI量表的基礎調查顯示,使用最多的手機功能為用手機上網(約占73.0%);使用手機最主要的動機是人際交往(約占41.1%);平均每天使用的手機時長為4~6小時(約占34.8%)。手機智能化、便捷化,不僅給人們帶來日常的便捷,但是也逐步占據(jù)了人們交往方式的虛擬化和單化。
282名大學生手機依賴指數(shù)最低得分19分,最高得分76分,不論性別,均高于常模水平,表示大學生手機依賴傾向逐步加重。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
男生和女生的手機依賴程度在失控性因子、逃避性因子、低效性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年級之問的手機依賴低效性因子存在差異(P<0.05)。不同專業(yè)的手機依賴程度戒斷性、低效性因子存在差異(P<0.05)。家庭所在地對手機依賴的低效性存在差異(P<0.05)。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不完全相同。根據(jù)劉紅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個人基本特征(性別、年級)與手機依賴傾向無密切關系,理科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傾向相對較高,孤獨感可能會增加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傾向。另外,根據(jù)李源暉等人的研究表明,手機過度使用在大學生中具有廣泛性,男生手機依賴率36.7%,女生手機依賴率22.4%,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男生比例明顯高于女生。而在本次研究中這種結果的不致性,有兩種可能性來解釋。第種情況是本次的研究在抽樣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使樣本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在性別,專業(yè),年級等方面沒有兼顧全面,使結果有一定的偏差;并且研究樣本較小,也可能使結果不具有較強的可推廣性。那么,在今后的研究中,則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抽樣方法。但是第二種情況則表明大學生手機依賴的情況已經非常普遍,無論什么年級,性別,專業(yè)的學生,都具有手機依賴的傾向。對于由于男女性別不同而帶有不同的人格特點,女生在自制力方面優(yōu)于男生。因此,在手機依賴失控性維度上存在性別差異。在信息時代,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手機已經成為大眾化的電子產品。人們使用手機的機會越來越頻繁,所以,如果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和對手機功能有正確認識和使用手機,則很容易形成手機依賴。
五、結論
根據(jù)該研究使用的手機依賴指數(shù)量表的篩選項目,調查結果顯示,手機依賴傾向存在較為普遍。男生和女生的手機依賴程度在失控性因子、逃避性因子、低效性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年級之間的手機依賴低效性因子存在差異(P<0.05)。不同專業(yè)的手機依賴程度戒斷性、低效性因子存在差異(P<0.05)。家庭所在地對手機依賴的低效性存在差異(P<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