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莉 彭源
(綿陽市腫瘤醫(yī)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鼻咽癌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由于腫瘤發(fā)病部位的特殊性,因此手術治療的效果有限,治療主要方法為放化療,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放療技術和綜合治療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臨床上對于鼻咽癌的治療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由于腫瘤內存在乏氧細胞,對放化療敏感性差,腫瘤不易達到完全緩解。本文就此疾病采用甘氨雙唑鈉聯(lián)合放療,對其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具體研究內容總結如下。
選擇76例自2015年6月—2017年9月的鼻咽癌患者進行研究,將其分為兩組進行治療,分組方式為隨機數(shù)字表法,治療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齡28~73歲,平均年齡(49.5±1.5)歲,住院治療病程2~9個月,平均病程(4.5±0.5)個;對照組38里,男20例,女18例,年齡27~76歲,平均年齡(50.5±1.5)歲,住院治療病程2~8個月,平均病程(3.5±1.5)個月;分析資料數(shù)據(jù)顯示,數(shù)據(jù)無差異性,可對比分析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診斷標準,均能夠配合此次的治療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患者無精神和認知障礙,無步入和妊娠。
排除標準:排除不能積極配合此次治療研究的患者,不符合鼻咽癌局部晚期的診斷標準,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有嚴重認知和精神障礙的患者;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傷;預計不能完成計劃者;治療前1個月參加過其他新藥物研究的患者。
兩組患者均給予三維適形放療,幫助患者取仰臥位,運用塑料頭枕確?;颊呦骂M骨下緣與床面垂直,將患者的面頰部進行固定,固定采用熱塑面罩,然后用CT檢查采集其病變部位的具體圖像,使用三維計劃系統(tǒng)在靶區(qū)域進行勾畫以便制定良好的放療計劃,然后運用瓦里安醫(yī)用直線加速器6MVX線進行照射,鼻咽部則予以面頸聯(lián)合野,劑量為60~70Gy/6~7周;頸淋巴結區(qū)域用全頸切線野照射,其中治療為60~70Gy/6~7周;預防劑量為50~54Gy/5~6周[1]。同期給予DDP80~100mg/m2同期化療,每3周一次。
治療組則在常規(guī)放療的基礎上800mg/m2的用甘氨雙唑鈉(希美納,生產企業(yè):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706)注射治療,在放療前根據(jù)患者的體表面積以800mg/m2加入100mL生理鹽水稀釋后,在30min內滴注完成,然后在給藥60min后進行放射治療[2]。每周一、三、五用藥,在放療全程使用,對照組在常規(guī)放療過程中不使用甘氨雙唑鈉增敏治療,對治療后的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及時記錄并分析,同時觀察有無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對治療后的CR評價、生存時間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進行分析。放療結束時的近期療效:
CR:鼻咽癌腫瘤病灶完全消退,患者癥狀消失;
PR:腫瘤體積縮小50%以上;
SD:腫瘤體積縮小不到50%,增大未超過25%;
PD:腫瘤體積增大超過25%或出現(xiàn)新病灶。
淋巴結轉移腫瘤的CR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皮膚、黏膜反應和骨髓抑制、惡心嘔吐等[3]。
放療后,治療組CR19例(50.00%),SD17例(44.74%),PR2例(5.26%),有效率為96.74%,對照組CR 16例(42.11%),SD 13例(34.21%),PR 9例(23.68%),有效率為76.32%,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P<0.05。
治療后,治療組出現(xiàn)神經毒性反應的有1例(2.63%),骨髓抑制的有4例(10.53%),胃腸道反應的有3例(7.89%),肝腎功能損害的有2例(5.26%),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32%,對照組出現(xiàn)神經毒性反應的有3例(7.89%),骨髓抑制的有2例(5.26%),胃腸道反應的有5例(13.16%),肝腎功能損害的有3例(7.89%),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4.21%,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治療后,治療組生存24個月的有27例(71.05%),36個月的有16例(42.11%),對照組生存24個月的有15例(39.47%),生存36個月的有7例(18.42%),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P<0.05。
鼻咽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在我國較為高發(fā)。鼻咽癌是由于較多的因素引起的,發(fā)病后起初其癥狀并不明顯,與一般感冒癥狀相似,因此難以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時大多已經進入了中晚期。發(fā)生鼻咽癌后常見的癥狀有:鼻塞、涕中帶血、耳悶堵感、聽力下降、復視及頭痛等癥狀[3]。而最常見的感染因素則為:EB病毒感染、環(huán)境和飲食因素、遺傳因素等,腫瘤較易向頸部淋巴結轉移,中晚期腫瘤患者腫瘤負荷較大,腫瘤內含乏氧細胞對放化療抗拒,為腫瘤治愈帶來一定困難。
鼻咽癌瘤體內存在著一定比例的乏氧細胞,從而降低腫瘤細胞對放療的敏感性,因此癌細胞無法被放射線殺死,局部腫瘤不易達到完全緩解。所以,將鼻咽癌患者腫瘤細胞的乏氧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性提高,從而使得更多的細胞被滅活,使得腫瘤細胞的異常增生得到有效的控制,達到消滅腫瘤細胞的目的。甘氨雙唑鈉是一種新的增敏劑,可以對腫瘤細胞中的分子損傷進行固定,同時有效抑制腫瘤細胞DNA修復酶的作用,使得腫瘤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性顯著提高,使得乏氧細胞被有效滅活,提高了腫瘤局部控制。甘氨雙唑鈉容易擴散滲透進入腫瘤組織,使得腫瘤組織中的甘氨雙唑鈉的濃度顯著升高,它能夠選擇性地增強乏氧細胞DNA雙鏈的損傷,同時有效抑制了DNA聚合酶β的活性,進一步使得乏氧細胞受照射損傷的修復得到抑制,從分子水平提高了乏氧細胞的敏感性[5]。甘氨雙唑鈉為是我國5-硝基咪唑類新型化合物。其獨特的雙咪唑結構使其有較強的親電子性,不僅可以提高增敏活性,而且對可以提高神經毒性的可耐受性。上述研究表明,甘氨雙唑鈉對鼻咽癌的治療有明顯的增敏作用,使用其治療可以顯著提高鼻咽癌局部的可控制性,SER的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在報道中對甘氨雙唑鈉臨床使用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情況,研究組發(fā)生率雖然有所升高,但是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甘氨雙唑鈉在推薦劑量(800mg/m2)的使用安全性較高。
甘氨雙唑鈉(CMNa)是親電子化合物,是以甲硝唑為前體研制的一種新藥。它是在著名學者Adams的親電子理論的基礎上從乏氧細胞靶分子中奪取電子,使得受損射線損傷,形成生物靶分子自由基,從而不能夠獲得其他電子而修復,從而有效起到增敏作用。它在有氧條件下的活性較低,從而使得腫瘤乏氧細胞特異性增敏效果增強。有基礎研究顯示,CMNa在給藥后可在人體內廣泛分布、并且代謝較快、無積蓄,能提高頭頸癌、食管癌、肺癌放療的近期效果,無明顯的肝、腎毒性反應,而皮膚、黏膜、消化道等不良反應未有增加,表明使用后安全性較高。而本次研究上存在一些局限性,在研究中所選取的病例數(shù)有限,使得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干預措施不一致。放療采用的技術(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等)、有效性評價指標不全面,從而使得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臨床學者研究的結果可能存在爭議,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鼻咽癌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給予甘氨雙唑鈉聯(lián)合放療治療能夠顯著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有效殺滅癌細胞,緩解病情,同時研究顯示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較低,安全性較好,值得推廣。
[1]余克富,王婷,朱斌,等.甘氨雙唑鈉聯(lián)合放療治療原發(fā)性鼻咽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7,33(07):649-652.
[2]桂巖,陳小婉,張小兵.甘氨雙唑鈉聯(lián)合放療治療鼻咽癌Meta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4,21(17):1383-1387.
[3]余文韜,馬雪,蔣剛.甘氨雙唑鈉聯(lián)合放療治療鼻咽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藥房,2014,25(20):1891-1896.
[4]桂巖.甘氨雙唑鈉聯(lián)合放療治療鼻咽癌的Meta分析[D].蘭州大學,2014.
[5]李銘儀,劉錦全,張秀萍,等.甘氨雙唑鈉聯(lián)合PLF方案同期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臨床對照研究[J].廣東醫(yī)學,2013,34(01):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