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jié),杭州市濱江江邊公園的一大片粉黛亂子草盛開如海,微風拂過,粉紅色的“波濤”蕩漾,遙觀仿佛云霞落地,引人駐足。2018年10月上旬,有人拍了視頻并發(fā)到網上,因為這種草最近頻繁出現(xiàn)在短視頻平臺上,人氣很旺,所以這里也迅速成為人們的“網紅”打卡地。然而,許多游客不管欄桿,不聽勸阻,隨意地坐臥在花海里拍照,導致花海迅速被紛至沓來的游客踩得滿目瘡痍。
就這樣,種了3年的粉黛亂子草,僅僅3天工夫就被游客毀得所剩無幾。為了保證粉黛亂子草明年能再開,公園方面不得不派出工作人員將大量被踩壞的花草割掉。實際上,這些粉黛亂子草的花期大概有兩個半月,本來是要兩個月后才收割的。
不文明的行為,結不出美麗的花朵
這些毀壞花海的游客真應該好好批評批評,為了拍一張美照,干的事卻一點兒也不美。一看沒人管或者管得不嚴,就管不住自己,由著性子來。此種行為,也反映出這些游客對美的追求太偏狹了,還停留在自私層面:擺好剪刀手,“咔嚓”一聲自拍,只要這一瞬間的美即可,不影響發(fā)朋友圈就行。一桿秤,左邊是人們的私欲,翹得高高的;右邊是大家都能欣賞的美景、種草人的辛苦,卻被壓得很低。這樣的天秤,豈不是本末倒置?
在交通越來越便捷、旅游越來越大眾化的今天,有很多人的旅游素質,卻似乎并沒有跟著我們的旅游意識一起成長起來,類似這樣的不文明旅游事件層出不窮:茶卡鹽湖每天都能制造出十噸垃圾,川藏線上留下了難以計數(shù)的垃圾,丹霞地貌上留下的腳印,為了拍照而狂搖櫻花樹等等。
早在唐朝,也在杭州,相傳白居易從刺史任上離職還鄉(xiāng),帶走了天竺山上的兩塊石頭作紀念。一天,他把玩之際,突然覺得不對:如果到杭州來的人每人都帶走幾塊天竺石,天竺山會成什么樣呢?想到此,白居易頓覺羞愧難當,于是寫下自責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誠然,面對“網紅”花海被踩壞的現(xiàn)狀,公園應加強管理,但與此同時,游客也應該學習古人,加強自律自省。只有美美與共,才是真美,不文明的行為,結不出美麗的花朵。
“網紅”花海被踩壞,不文明行為何時休
我們如今奮力地指責這些不文明的游客,但是,這些不文明行為又何嘗不是我們曾經做過,或者不經意間做過的呢?雖然我們反復對這些行為表示不滿,這些行為卻總在不斷上演,并且只要哪里成了“網紅”爆款,哪里就必定會涌入一大批人去拍照打卡,并留下滿目瘡痍。
我們總是在思考,該如何阻止這些人繼續(xù)任性,并期待制度上的持續(xù)完善,能夠對于這類行為施以更嚴厲的懲罰。但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究竟誰才是導致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元兇?為何有人敢跳進兵馬俑、敢踩踏丹霞地貌?他們并不是不知道這些行為有多丑陋,也并不是不知道這些行為是羞于啟齒的。但是,任何行為必定有所圖。有些人喜歡圍觀這些打破規(guī)則的行為,有些人為他們敢于突破規(guī)矩喝彩。所以,他們丑態(tài)百出的背后,遠遠不止他們自己在狂歡。
每一個人都應該明白,有些東西“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所有自由的前提,必須是要明白和遵守規(guī)矩,人如果沒有一點公共意識,那么其行為歸根結底都是假借自由之名的作惡??粗切┓絿鷫?,不顧勸阻也要去拍照的游客,只想說因為這些丑陋的行為,即便拍出的照片再好看,也會讓人覺得厭惡。追求美的心態(tài)沒有問題,但如果以破壞現(xiàn)有美景的方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美,就是一種惡。對他人的丑陋可以隨意抨擊,對自身的丑陋行為卻視而不見,這才是我們很多人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