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
摘要:以新課程改革為出發(fā)點,整體規(guī)劃,構建穩(wěn)定的課程規(guī)劃框架,深度開發(fā),豐富課程資源,校本化實施,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tài)實施與穩(wěn)定發(fā)展,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體系。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探索與實踐
2009年河北省高中課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此次基礎教育課改中新增的必修課程,對于學校來說這是一門嶄新的課程,沒有更多的、現(xiàn)成的方案去參考和選擇,沒有現(xiàn)成的路去走,課程要求修習23學分,270學時,面對整個社會仍用高考成績好壞判定學校優(yōu)劣的今天,許多學校認為綜合實踐活動沖擊學科教學,影響高考,相當多的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教師常規(guī)教學工作已是非常忙碌,擔任課題組指活動指導老師,成為了額外的負擔,個別老師預言綜合實踐活動,尤其是研究性學習會象某些教改一樣,只是刮一陣風大多數(shù)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全然不知……面對重重阻力,我們開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艱難探索的旅程。
一、整體規(guī)劃,構建課程體系
(一)制度管理,保障活動落實
首先制定《石家莊市第十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并根據(jù)學分要求,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每學期完成《研究性學習手冊》,建立了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保證了綜合活動的實施;各班都成立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成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指導小組,共同承擔對學生活動的指導工作。除此以外,我們還聘請了一部分學生家長,有關領域的專家:振頭研究室張聚峰先生、石家莊日報社主任王律等作為校外輔導員開展活動。
(二)剛性課時,提供時間保證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間安排在每周四下午8、9節(jié),周五第8節(jié)以及節(jié)假日,課程時間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教務處負責督查,保證學生按課時參與綜合實踐活動。
(三)研討評比,推進優(yōu)質(zhì)高效
為了更好地推進課程,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研討會,展示優(yōu)秀教師的成功經(jīng)驗,相互分享;從2012年開始每年組織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與說課比賽,評獎,優(yōu)秀成果匯編成冊,相互借鑒;到目前已匯編4冊,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真正落實到實處。
(四)培訓學習,做好師資保障
多次組織教師去山東濟鋼、昌樂,山西新絳等地參觀學習,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們還多次邀請省教科所專家李麗芳,市教科所主任周予新、區(qū)教研室副主任楊凈等聽課專業(yè)指導,實地考察指導學校的文曲文學社、書畫社、舞蹈隊等社團的活動情況,對課程發(fā)展方向提出意見和建議。
除此我們還對年級主任、備課組長、班主任等分層次進行校本培訓。為了讓廣大教師少走彎路,我們還對“如何幫助學生選題”、 “如何指導學生收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如何指導學生開展調(diào)查研究活動”、“如何指導學生記錄和展示活動研究的成果”等方面都進行專題研討。
二、深度開發(fā),豐富課程資源
挖掘活動資源,深入開展主題探究活動。
(一)從學生生活中開發(fā)課程資源
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確立主題開展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從自然現(xiàn)象到社會生活,從家庭生活到學校生活,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為資源,因為這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也就是最好的資源。目前已開展了《果酒的制作》,《我們身邊的車》,《垃圾處理與資源化管理》等30多個主題探究活動。
(二)從身邊的環(huán)境開發(fā)課程資源
依托學校內(nèi)外的環(huán)境,進行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比如我們利用學校地處振頭村的便利,聘請振頭文化研究室創(chuàng)辦者張聚鋒先生給學生進行講座,帶領學生參觀振頭關帝廟,千年古槐,進行《振頭文化探究》,培養(yǎng)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我校毗鄰百茗樓茶城,進行《走進百茗樓,感受茶文化》 活動探究,他們還走進了河北博物院、民俗文化館、于底古鎮(zhèn)……探尋石家莊的“莊里”文化。還開發(fā)了《探尋“莊”里的文化》課程資源。
(三)從學校的特色開發(fā)課程資源
文曲文學社成立于1999年,文曲文學社先后榮獲“全國中學生文學社團社刊社報先進單位”“全國九十九佳文學社團”等榮譽稱號,文曲文學社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培養(yǎng)了大批喜愛寫作的同學,學生在這片田地里享受文學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力量;書畫社、舞蹈社、聲樂社、足球社、籃球社等歷經(jīng)多年的藝術的積淀,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色,綜合實踐活動借助我們已有的特色再進行開發(fā)和利用,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校園里像過年一樣充滿了快樂和幸福。
(四)從校園活動中開發(fā)課程資源
校園資源是學生最直接接觸,最容易實施的活動資源。于是我們利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開展與之配合的實踐活動,雖然花費物力人力少,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每年都要舉辦的戲劇節(jié)、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學校成功舉辦十六屆藝術節(jié),學生人人參與,人人接受藝術熏陶,實現(xiàn)了學生素質(zhì)的整體提升。
(五)從校外活動中開發(fā)課程資源
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區(qū),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每年組織學生徒步二十多公里到“西山森林公園”秀水公園開展遠足活動,以此來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同時懂得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體會到勞動的艱辛與快樂。
實踐證明,綜合實踐活動并沒有像許多學校擔心的那樣,沖擊學科教學,影響高考,反而學生在能力上更強了,促進了學習,幾年來十中高考連續(xù)獲得石家莊市教學增值獎;綜合實踐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成為十中的一張靚麗的名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