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振東
(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100)
隨著我國水電建設大開發(fā)和發(fā)電廠房的集中建成,共振問題逐步突顯。要改善整個廠房結構的動力特性,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就得在結構設計階段深入開展自振特性的研究[1]。其研究思路為:采用從整體結構模型出發(fā),通過頻率和振型特性分析,確定出主振段和廠房運行人員經?;顒拥牟课粸檠芯恐攸c,建立研究重點部位的細部模型,多方案單列的影響因素并賦值計算,對比分析得出普遍結論以指導結構抗震設計。
本文以某水電站廠房結構的動力特性為研究實例,采用有限元數(shù)值方法建立模型,計算結構的自振頻率和振型,掌握固有的動力特性,分析研究重點。
圖1 河床式水電站廠房動力特性計算模型
通過計算,該廠房的主振部位集中在上游的進水口、下游的出水口這些被閘門槽減弱的“單薄”結構上,自振頻率在10Hz以下[1]。進、出水口距水輪發(fā)電機組位置較遠,振幅值隨距離快速衰減,意味著對共振影響很小。因此,廠房整體結構模型的前幾階頻率數(shù)據(jù)不具備代表性,與機組進行共振校核作用不大。從振型上看,水輪發(fā)電機組附近的復雜孔洞結構參與很少,在體量大10多倍的整體模型面前幾乎被忽略。但從運行的廠房實例看,機組振動引起的結構共振就集中孔洞結構交叉的部位,而該部位是廠房運行人員經?;顒拥牡胤?,特別是樓板、立柱的振動對人員的影響和直觀感受較為明顯,應作為此次動力特性分析的重點研究對象。
水輪發(fā)電機組附近的孔洞結構很復雜,有機墩機座、蝸殼、尾水管、風罩、廊道、各層的柱梁板及其它孔洞組成,支撐結構受力條件也很復雜,結構上作用了多種靜荷載,還有水流脈動和機組轉動等動荷載[3]。為了詳細該孔洞結構的動力特性,X向選取發(fā)電機座上下游各距3m,Y向選取發(fā)電層樓板頂面到尾水管底面以下2m的部分作為重點研究對象。
圖2 重點研究對象計算模型
為較準確的模擬混凝土間的接觸邊界條件,需進行合理邊界約束,不宜使用固結邊界?;炷灵g的接觸邊界選用有限元中的彈簧單元約束[2]。經簡化計算,彈簧單元的法向剛度 k值取 96×106N/m;切向剛度取 32×106N/m,借助APDL語言完成彈性人工邊界約束。機組分縫處選用自由邊界。為研究孔洞結構對動力特性影響的程度,需多方案創(chuàng)建模型進行計算。
(1)方案1:原方案的蝸殼為混凝土蝸殼,柱截面尺寸為長0.9×寬 0.9m2,梁截面尺寸為高 1.1×寬 0.7m2。
(2)方案2:減少立柱個數(shù)為原方案的一半,居中布置,蝸殼及柱、梁的截面尺寸按原方案。
(3)方案3:減少立柱個數(shù)為原方案的一半,居中布置,僅設置橫河向梁,減少兩側的順河向梁,蝸殼及柱、梁的截面尺寸按原方案。
(4)方案4:加大兩層柱截面尺寸,柱截面尺寸設為1.2×1.2m2,蝸殼及梁的截面尺寸按原方案。
(5)方案5:加大兩層梁截面高度,梁截面尺寸兩層設為高1.4×寬0.8m2,蝸殼及柱的截面尺寸按原方案。
(5)方案6:同時加大兩層梁和柱截面高度,梁截面尺寸兩層設為高 1.4×寬 0.8m2,柱截面尺寸設為 1.0×1.0m2,蝸殼按原方案。
(6)方案7:蝸殼內表面考慮鋼板襯砌,鋼板厚度取4 cm,彈性模量取200 GPa;柱、梁的截面尺寸按原方案。
樓板尺寸七種模型前10階自振頻率見表1。
表1 七種模型前10階自振頻率表 單位:Hz
分析各模型的自振頻率,結構的梁和柱布置對自振頻率特別是高階數(shù)頻率影響較大。較原方案:主柱減少后,各階頻率下降,第1階頻度降低約0.02Hz,幅度0.25%,且階數(shù)越高降幅越大,第10階自振頻率降幅約25%。梁和柱均減少后,降幅更明顯,第10階自振頻率降幅約34%。兩層柱截面尺寸加大后,各階自振頻率均有提高,高階較低階的頻率增幅越大。兩層梁截面尺寸加大后,前6階頻率反而降低,從第7階后頻率才增大,到第10階增大幅度約11%,可見受結構剛度貢獻和慣性增加雙重影響。兩層梁和柱截面尺寸加大后,各階頻率均增大,增幅中間階數(shù)高,最高為第5階增大幅度約12%。鋼蝸殼使得廠房結構的剛度增大,各階頻率增加,增大幅度不大,最高為第8階增大幅度約3%。因此,孔洞結構形式、蝸殼材料及座環(huán)布置對區(qū)域剛度均有影響,是整個廠房抗振設計中的研究重點。
圖3 自振頻率的對比曲線圖
分析各模型的振型[4]:第1階主要是模型上下及樓板上游側上下振動,第2階主要模型橫河向的振動,第3階主要是模型順河向的振動,第4階主要是模型順河向的扭動,第5階主要是模型順河向的壓縮和拉伸變形,第6階及以上各階為模型轉動、樓板、梁、柱、風罩、蝸殼等結構的聯(lián)合振動,振型比較復雜。
圖4 GD1計算模型前4階振型
本文對從整體到重點局部,對影響動力特性的因素進行了多方案計算和比較分析,得出了普遍結論:
各種孔洞結構降低了廠房結構的剛度,使自振頻率減小。設置梁和柱抑制廠房的低頻振動,柱主要作用抑制樓板的豎直向低頻振動,梁主要作用是抑制樓板的高頻局部振動,梁的高度與寬度對結構的振型作用程度也有差異。鋼蝸殼、結構中鋼筋、結構的鋼襯等使得結構的剛度增大,各階頻率增加。
改善廠房結構動力特性,通過圖表分析總結所需的規(guī)律,在結構設計時優(yōu)化截面尺寸和布置形式,選擇合理的材料對結構進行加固使其具有更高的強度和剛度,加大頻率的錯開度,降低與機組激振產生共振的可能性,避免共振破壞。
[1]陳厚群.當前我國水工抗震中的主要問題和發(fā)展動態(tài)[J].振動工程學報,1997,(10):253~257.
[2]侯攀,陳堯隆,鄧瞻.用ANSYS對水電站廠房壩段進行抗震分析[J].西北水力發(fā)電,2005,(1):44~47.
[3]姜培林.推力軸承對轉子系統(tǒng)橫向振動的影響及水輪發(fā)電機組軸系動力特性的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學,1998.
[4]林濤,何勇,徐遠杰.碗米坡電站廠房動力模態(tài)分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3,(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