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你的表演里看不到信念!”
演員章子怡也許想不到,她的一語評價,可能會成為整個中國演員生態(tài)改變的一聲炸雷。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職業(yè)的常識已異化成一種奢華配置和額外的拷問。
“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畫腳的笨拙的伶人,登場片刻,便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傻子講的故事,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睆s君篡位的蘇格蘭王麥克白在一場人生大劇中從巔峰迅速跌落,眾叛親離間終至信念崩塌。喧嘩與騷動成為戲如人生最好的注腳,麥克白將軍是這出警世大戲最好的演員。而在另外一個場景里,來自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小鎮(zhèn)的威廉·莎士比亞先生也完成了一出人生大戲,他從劇場雜役變成了“國王御前供奉劇團”的大股東。在同行們的記載里,我們會知道經(jīng)常在衣帽上插著奇怪羽毛、在舞臺上做著各種夸張表情的莎士比亞先生并不是一個成功的演員。我們也不會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持著這位倫敦環(huán)球劇場的蹩腳演員成為一個偉大的劇作家,成為一個洞察人類童年時代的古希臘羅馬、暢飲生活暢飲知識暢飲愛情的文藝復(fù)興、福克納時代美不勝收無與倫比的文學(xué)世界,乃至洞察了所有時代的覺醒者。
11月,應(yīng)該是一年里煮酒吃螃蟹最后的好時節(jié)。
在這樣的秋意里,浙江金華府蘭溪夏李村人氏李漁李笠翁先生,有時候會窘迫到漂泊江上舉貸買粥,縱然還有一船的如花美眷,但他已經(jīng)找不到幾文買蟹的錢了。他的信念,倒至今還是清晰可見的,這已不是什么戲比天大的小道理,而是人間大隱的大瀟灑與大格局。講到信念,我們也許還會想起,作為演員和戲劇家,法蘭西人莫里哀先生一生的傳奇劇情,他的人生和事業(yè)都完美地謝幕在巴黎的舞臺上。1673年冬天,他在劇場里收獲了最后的掌聲:《無病呻嚀》在觀眾的狂呼與驚嘆中結(jié)束了演出,五十一歲的莫里哀先生咳血倒下。以至于法蘭西學(xué)院感嘆說:他的榮譽什么也不缺少,我們的光榮卻缺少了他......
演員也許不是一種最好的職業(yè),但是,好演員有時候真的還是可以成就不一樣的人生風(fēng)景。所以,誰是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