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 齊 劉 欣 沈陽工學院
茶多酚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zhì)的總稱,包括黃烷醇類、花色苷類、黃酮類、黃酮醇類和酚酸類等,在茶葉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1]。茶多酚是形成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茶葉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2]。
2.1 材料
新鮮綠茶、無水乙醇、酒石酸鉀鈉、七水合硫酸亞鐵、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鉀、丙酮、鹽酸、蒸餾水。
2.2 設備
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計、微波爐。
2.3 實驗方法
2.3.1 基本工藝流程
取1 g茶葉樣品置于燒杯中→加入乙醇提取溶液→用微波加熱→靜置冷卻至室溫→玻璃漏斗放濾紙過濾→取上清液用磷酸鹽緩沖溶液定容→做空白實驗→測吸光度。
2.3.2 茶葉中茶多酚含量測定
量取濾液5 mL于25 mL的容量瓶中,加蒸餾水4 mL和酒石酸亞鐵溶液5 mL,充分混勻,再用PH 7.5的磷酸鹽緩沖溶液定容至刻度,測其吸光度[3]。同時移取等量的試液于25 mL容量瓶中加水9 mL,用PH 7.5的磷酸鹽緩沖液定容至刻度,測定其吸光度。用1 cm的比色皿,于波長538 nm處,同時以相對應的蒸餾水代替樣品溶液配制空白試劑,在538 nm下,以樣品空白做參比,對其吸光度平行測定5次,并查出待測液的茶多酚的含量,按標準曲線計算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
2.4 茶多酚含量計算公式
茶多酚含量(mg/g)
由吸光度與茶多酚線性曲線可知線性回歸方程為:y=0.0961x+0.0078,R2=1.0000,由標準曲線可知濃度與吸光度有良好的線性關系[4]。
2.5 單因素實驗
以加入等體積的濃度30%~80%的乙醇溶液、微波加熱20~45 s、微波中火、低火、中低火、中高火、高火、料液比1∶7、1∶9、1∶11的混合液為變量,做單因素實驗。
2.6 茶葉中提取茶多酚因素的正交試驗
本文采用微波法作為茶多酚提取方法。茶葉中提取茶多酚含量受提取溶劑濃度(A)、加熱時間(B)、微波功率(溫度)(C)、料液比(D)4個因素影響。根據(jù)單因素實驗結果進行正交試驗設計,以茶葉中提取茶多酚含量為考核指標進行評價,選擇以下4個因素,采用L934正交試驗分別按表1進行試驗。
表1 正交試驗表
通過公式計算茶多酚含量可知,在乙醇濃度為50%時茶多酚提取率最高為60%;在加熱時間達到30 s時茶提取率最高為66%;在微波溫度中火時提取率最高為78%;在料液比1∶9時提取率最高為81%。乙醇濃度低導致茶多酚提取不完全[5];加熱時間過短或過長會影響茶多酚含量;溫度過高會破壞茶多酚的結構使含量降低;料液比值降低,茶多酚含量升高,1∶9時增長最高,為了節(jié)省原料,選擇料液比1∶9為最佳料液比。
3.1 微波法提取茶多酚正交實驗
以提取溶劑濃度、加熱時間、微波功率、料液比4個因素為考察因素。根據(jù)正交試驗結果可知:在微波溫度中火,加熱時間30 s,乙醇提取濃度40%,料液比1∶9的條件下,此時吸光度最高,茶多酚含量最大。
根據(jù)結果得出結論:在微波溫度中火,加熱時間30 s,乙醇提取濃度40%,料液比1∶9時,浸提率為89%。
通過正交試驗可以確定微波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組合:在乙醇提取濃度40%,微波溫度中火,加熱時間30 s,料液比1∶9,浸提次數(shù)2次的情況下,吸光度最高為0.883,茶多酚含量為最高,即22.858 mg/g,所以為最優(yōu)組合為:微波溫度中火,加熱時間30 s,乙醇提取濃度40%,料液比1∶9。與同類方法相比,茶多酚的提取率較高。
[1]劉文營.茶多酚、甘草提取物、VE和鼠尾草對羊肉乳化香腸品質(zhì)的影響 [J].食品科學 ,2017(9):46-52.
[2]徐衛(wèi)華.茶葉中提取茶多酚的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1(8):137.
[3]郁軍.茶多酚的提取純化工藝研究進展[J].科技促進發(fā)展,2010(S1):50-51.
[4]楊世軍,張會香.茶多酚的提取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yè),2004(6):34-35.
[5]曠 慧 ,范倩 ,王 萍 ,等 .紅 樹莓多酚的組分分析及體外抗脂質(zhì)過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