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摘要 簡述了柿樹的特征特性、生長條件、用途,并從砧木選擇、砧木苗培育和嫁接方法3個方面總結(jié)了柿樹苗木嫁接繁育技術(shù),以供廣大園林工作者、果樹生產(chǎn)者參考。
關(guān)鍵詞 柿樹;特征特性;用途;苗木繁育
中圖分類號 S66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103-01
1 特征特性
柿樹為落葉喬木,樹高10~14 m,老樹樹冠直徑可達10~13 m。枝開展,帶綠色至褐色,無毛,嫩枝初時有棱。冬芽小,卵形,長2~3 mm。葉紙質(zhì),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或近圓形;嫩葉時綠色,后變黃色、橙黃色?;ù菩郛愔?,聚傘花序。雄花序小,彎重,有短柔毛或絨毛,花冠鐘狀、黃白色,雄蕊14~16枚;雌花單生葉腋,花萼綠色,有光澤。果實有球形、扁球形及球形而略呈方形、卵形等,老熟時果肉柔軟多汁,呈橙紅色或大紅色。柿樹壽命很長,可達300年以上。柿樹屬于溫帶樹種,喜光喜溫,耐寒耐干,適應性較廣[1]。
2 生長條件
2.1 光照
柿樹喜光,在光照良好的地方生長發(fā)育較好,果實品種優(yōu)良。光照充足時,枝條粗壯,花芽多、質(zhì)量好,坐果率高,果實著色好、含糖量高。4—10月需日照時數(shù)在1 400 h以上。
2.2 溫度
柿樹喜溫,也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在年均溫度為10~22 ℃的地區(qū)都能生長,但以年均溫度為13~19 ℃的地區(qū)最為適宜。柿樹冬季可耐短時-20 ℃低溫,不易受凍害影響。
2.3 水分
柿樹喜濕潤,抗旱能力強,在年降水量400~1 500 mm的地區(qū)都可以栽培,但以年降水量在500~700 mm的地區(qū)生長最好。柿樹在年降水量450 mm以上地區(qū),一般無需灌溉,生長結(jié)果良好。因此,丘陵坡地都能栽種柿樹。
2.4 土壤
柿樹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能在pH值5~8的多種類型土壤中生長,以土層厚度1 m以上、地下水位1 m以下、保水保肥力強、pH值6~7的壤土和黏壤土最為適宜。柿樹怕風,不宜栽植在山頂和風口處,一般柿樹栽植地海拔不宜超過300 m、坡度不宜大于30°。
3 用途
3.1 作為園林景觀栽培樹種
柿樹、柿果的用途極為廣泛,柿樹高大、葉片肥厚,夏季遮陽納涼,秋季果實累累,晚秋紅葉可與楓葉媲美;落葉后,滿樹果實,殷紅艷麗,是優(yōu)良的風景樹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作為園林綠化及家庭經(jīng)濟林栽培樹種[2]。
3.2 食用
柿果可生食,營養(yǎng)豐富,所含維生素和糖分較一般水果高,尤其是VC含量極高,是人體補充維生素的佳品,可加工成柿餅、柿晶、柿汁、柿醋等;柿花是良好的蜜源;柿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可加工成柿葉茶;柿霜可作為白糖的代用品。
3.3 其他用途
一是作為工業(yè)原料,可提取柿漆用于涂漁網(wǎng)、漁具,填補船縫和作建筑材料的防腐劑等;干材可用作紡織木梭、線軸、家庭箱盒、提琴的指板和弦軸等。二是入藥,柿子能止血、潤便、降血壓,柿餅可潤脾補胃、潤肺止血,柿霜能潤肺生津、祛痰鎮(zhèn)咳療嗆。
4 苗木嫁接繁育技術(shù)
4.1 砧木選擇
柿樹苗木的繁殖主要采用嫁接繁育,柿樹主要砧木有君遷子、油柿、野柿和實生柿[3]。在江蘇洞庭西山和杭州古落地區(qū)多用油柿作砧木。
4.2 砧木苗培育
4.2.1 種子處理。秋季采集充分成熟的砧木果實,堆積軟化后搓去果肉,取出種子用水洗凈。如果計劃春播,可將收獲后的種子放在干燥通風處干藏,播種前用30~40 ℃溫水浸種24 h,然后進行短期沙藏或置于15~20 ℃條件下催芽,待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4]。
4.2.2 播種方法。播種前,深翻苗圃地,施足基肥,整地做畦,灌透水,取催芽露白的種子按30~50 cm行距開淺溝條播,播后隨即覆土,厚度2~3 cm。上蓋一層地膜保濕增溫,以利提前出苗。當幼苗有2~3片真葉時即可間苗或移苗補缺,株距一般為10 cm左右。以后及時中耕松土、除草,追肥灌水,當幼苗生長至35~40 cm時可摘心或扭梢,促進幼苗增粗。秋季即可芽接,也可翌年春季枝接。
4.3 嫁接方法
①枝接。應掌握在春季砧木樹液流動期而接穗尚未萌動時進行。蘇州地區(qū)一般都在3月上中旬嫁接,常用方法有劈接、皮下接、切接、腹接等。②芽接。一是在開花前后,用上年生枝基部未萌發(fā)的潛伏芽作為接芽,成活后立即剪砧;二是在夏、秋季,用當年生枝上充實的腋芽作接芽,翌年春季剪砧。芽接方法有方塊芽接、“工”字形芽接、“T”形芽接、套芽接等,也可以于春季采用帶木質(zhì)芽接法嫁接。
5 參考文獻
[1] 董素霞,董長選,高臣武.柿樹建園及栽培管理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6(21):35.
[2] 曹青軍,閆燕,張九林,等.柿樹生態(tài)習性與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江西農(nóng)業(yè),2016(7):17-18.
[3] 劉團結(jié).柿樹豐產(chǎn)栽培管理技術(shù)[J].農(nóng)民致富之友,2016(17):73.
[4] 王秋萍.柿樹的嫁接育苗技術(shù)[J].落葉果樹,2013,4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