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黃廣平 張建林 廖學群 謝永平 張澤佳
摘要 天豐優(yōu)316是汕頭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天豐A與恢復系汕恢316組配育成的優(yōu)質、高產(chǎn)、廣適雜交稻組合。本文闡述了該組合的特征特性,并介紹了其栽培和制種技術要點,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雜交水稻;天豐優(yōu)316;優(yōu)質;高產(chǎn);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017-02
天豐優(yōu)316是廣東省汕頭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天豐A與恢復系汕恢316組配育成的優(yōu)質、高產(chǎn)、廣適雜交稻組合。其中,天豐A由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汕恢316是汕頭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以自育恢復系中間材料R2016為母本與廣恢122雜交,經(jīng)系譜法選育而成的秈型水稻恢復系,該恢復系糅合了廣恢122分蘗力強、株葉形態(tài)較好、配合力好、穗大粒密等特點,2008年汕恢316獲得國家農業(yè)部植物新品種保護權(品種權號:CNA20040725.2)。天豐優(yōu)316于2006 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稻 2006031),2009年通過了國家品種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24),2013年通過福建省漳州市審定[審定編號:閩審稻2013E01(漳州)]?,F(xiàn)將該品種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主要農藝性狀
天豐優(yōu)316在廣東省早造種植,平均全生育期127 d,與培雜雙七相當。分蘗力中等,株型中集,劍葉直,抗倒力中強,后期熟色好。有效穗數(shù)264萬穗/hm2,株高101.4~104.5 cm,穗長21.4~22.5 cm,穗大粒多,著粒密,每穗總粒數(shù)160粒,結實率82.4%,千粒重24.0 g。
在福建省漳州市早造種植,全生育期2年區(qū)試平均為141.4 d,較對照華優(yōu)桂99遲熟2.5 d。群體整齊,植株較高,后期轉色好。有效穗數(shù)258萬穗/hm2,株高114.2 cm,穗長22.9 cm,每穗總粒數(shù)154.7粒,結實率85.65%,千粒重24.6 g。
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為119.9 d,較對照汕優(yōu)46長1.3 d。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劍葉短挺,熟期轉色好,有頂芒,有效穗數(shù)273萬穗/hm2,株高103.5 cm,穗長21.5 cm,每穗總粒數(shù)169.4粒,結實率71.6%,千粒重24.1 g。
1.2 產(chǎn)量表現(xiàn)
天豐優(yōu)316在各級區(qū)域試驗中的具體表現(xiàn)詳見表1。其中2004—2005年2年早造參加廣東省區(qū)試,2年試驗平均產(chǎn)量為7 171.5 kg/hm2。2005年參加生產(chǎn)試驗,平均產(chǎn)量7 041 kg/hm2。
2006—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2年試驗平均產(chǎn)量為7 233.75 kg/hm2。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產(chǎn)量8 104.8 kg/hm2,較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10.26%。
2010—2011年參加福建省漳州市早稻區(qū)試,2年試驗平均產(chǎn)量為7 377 kg/hm2。2011年參加福建漳州市早稻生產(chǎn)試驗,平均產(chǎn)量7 942.5 kg/hm2,較對照華優(yōu)桂99增產(chǎn)2.78%。在近幾年廣東潮汕地區(qū)的栽培示范中,該品種一般產(chǎn)量8.7 t/hm2左右,最高產(chǎn)量可達9 t/hm2。
1.3 稻米品質
天豐優(yōu)316于2004年參加廣東省區(qū)試,經(jīng)品質檢測(表2)可知,早造米質未達國標優(yōu)質等級。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米質達到國家《優(yōu)質稻谷》標準1級。
1.4 抗性
天豐優(yōu)316于2004年參加廣東省區(qū)試,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97.7%,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8.54%和97.37%,田間發(fā)病輕;中抗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xiàn)中感和感,田間監(jiān)測發(fā)病輕。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3.9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7級;抽穗期耐冷性弱。2010年參加福建省漳州市早稻區(qū)試,經(jīng)漳州市2年稻瘟病抗性田間自然誘發(fā)鑒定為中抗稻瘟病。
1.5 適宜種植地區(qū)
據(jù)廣東省和福建省漳州市品種審定意見,適宜廣東省粵北以外稻作區(qū)及福建省漳州市早造種植;據(jù)國家品種審定意見,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2 栽培技術
2.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天豐優(yōu)316在華南地區(qū)早造種植,宜在2月中旬播種;在長江中下游晚造種植,5月底至6月上中旬播種。秧田用種量170 kg/hm2。
2.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天豐優(yōu)316在華南地區(qū)早造移栽秧齡35 d左右,晚造移栽秧齡期19~20 d。在長江中下游晚造種植,秧齡期25 d左右。栽植21萬穴/hm2左右,每穴插2粒谷秧,插足基本苗80萬~90萬株/hm2 [1]。
2.3 肥水管理
天豐優(yōu)316穗粒并重,耐肥抗倒性不強,高產(chǎn)栽培以精確定量技術為主要技術依托。中等肥力田,產(chǎn)量水平8.5 t/hm2。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中后期少施氮肥[2]。一般施純N 190 kg/hm2,氮、磷、鉀平衡施肥,比例為1.0∶0.4∶0.8,切忌偏施氮肥。氮肥作基肥、蘗肥和穗肥多次施用,比例為4∶3∶3;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鉀肥50%作基肥和50%作穗肥施用。水分管理宜淺水插秧,薄水促蘗,夠苗排水露曬田,孕穗至齊穗期田間保持淺水層,齊穗后間歇灌溉,后期不宜過早斷水,以避免早衰[3]。
2.4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jù)當?shù)刂脖2块T的預測預報并結合田間實際情況選用對口農藥進行噴藥防治。廣東潮汕地區(qū)重點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稻縱卷葉螟、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抽穗期若遇連續(xù)陰雨天氣要加強稻曲病的防治,對近幾年來華南地區(qū)時有發(fā)生的南方黑條矮縮病也要注意預防[4]。
3 親本特點及制種技術
3.1 親本主要特點
母本天豐A是野敗型不育系,不育性穩(wěn)定,開花習性好,柱頭外露率高,分蘗力中等,葉色淡綠,株型適中,稃端及葉鞘紫色,高抗稻瘟病。潮汕地區(qū)晚造7月中旬末至下旬初播種,主莖總葉片數(shù)(14.0±0.5)葉,播始歷期(69±2)d。
恢復系汕恢316開花習性好,花粉量足,稃端及葉鞘無紫色,分蘗力中等,株型集散適中,功能葉厚、直,平均每穗粒數(shù)170~180粒,結實率85.0%~90.0%,千粒重21.0~21.6 g。在廣東潮汕地區(qū)晚造7月中旬至下旬初播種,主莖總葉片數(shù)(14.5±0.5)葉,播始歷期(74±2)d。
3.2 制種技術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以確?;ㄆ谙嘤?。廣東潮汕地區(qū)秋季制種,抽穗揚花期宜安排在9月下旬末至10月初,稀播勻播培育適齡壯秧。第1期父本7月中旬末至下旬初播種,第2期父本推遲4 d播種,母本7月下旬末播種,較第1期父本推遲5 d播種。抽穗期噴施九二○約200 g/hm2,但當抽穗期遇上低溫時,則需加噴45~75 g/hm2。九二○宜分3次噴施:第1次在母本抽穗10%~15%時父、母本同噴,第2天噴施第2次,2次施用量均為60~90 g/hm2;第3天對父本單獨噴第3次,用量30~45 g/hm2,確保父本較母本高,利于人工輔助授粉,父、母本開花盛期在10:30—11:30之間。
4 參考文獻
[1] 黃廣平,王新,許大熊,等.高產(chǎn)抗病雜交稻新組合天豐優(yōu)316的選育[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6(9):52-53.
[2] 湯昌興,黃廣平,王新,等.優(yōu)質雜交稻天豐優(yōu)316親本特性及制種技術[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9(7):24-25.
[3] 羅妙明.優(yōu)質雜交稻天豐優(yōu)316的特征特性及高產(chǎn)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0(8):96.
[4] 卜培孫.水稻機插秧育秧及高產(chǎn)栽培技術[J].福建稻麥科技,2013,31(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