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振濤
康熙帝,即清圣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之意??滴醯?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一位皇帝。康熙帝一生酷愛書法,卻很少題字,故而康熙御筆在歷代帝王筆墨中流傳最少,以至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
此作為康熙帝御筆以行書寫林環(huán)詩《太液晴波》。結(jié)字平淡古樸,筆劃園勁秀逸,用墨枯濕濃淡,通篇穩(wěn)重有力,以跌宕取勢,以雄秀取態(tài),然不失文意,凝神聚氣,運筆流暢,揮毫楮素,氣勢矯健。古有“觀景不如聽景”,讀此篇書法詩文,似眼前實有“翠柳長條經(jīng)雨后,綠摐香暖得春先”之象,乃康熙帝現(xiàn)存稀珍傳世作品之一。
說明:1.此作為康熙帝御筆寫明代林環(huán)詩文《太液晴波》,出自《列朝詩集》卷四十一:乙集第一。林環(huán)(1375~1415年)字崇璧,號絅齋,福建莆田人。明永樂四年(1406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講。預修《永樂大典》,為《書經(jīng)》部分總裁官。工詩文,擅書法,尤精狂草,著作頗豐。有《綱齋詩文集》二十二卷傳世。
2.“太液晴波”,燕京八景之一。明永樂翰林試講鄒緝注太液池“有儀天殿,中架長橋,以通往來,又有土臺,松檜蒼然,天氣清明,日月滉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p>
初宗元代,以萬寧宮為中心另建大都城,并把萬寧宮區(qū)湖泊定為其太液池,在西苑內(nèi)重設(shè)瓊?cè)A島,太液池一直延續(xù)至明、清兩代。
明代,沿元大都舊制,在太液池南端開鑿南海、中海與北海,將“太液秋風”景觀,附會在皇城以內(nèi)的太液池上,改名“太液晴波”。
清康熙年間,建水云榭,康熙帝有詩《水云榭聞梵聲詩》:“水榭圍遮集翠臺,熏風扶處午后開。忽聞梵誦驚殘夢,疑是金繩覺路來?!鼻〉墼餮嗌桨司霸?,又改“太液晴波”為“太液秋風”,詩道:“秋到宸居爽籟生,玉湖澄碧畫橋橫。荷風晚送殘香氣,竹露涼敲綠玉聲。翠合三山連閬苑,波涵一鏡儼蓬瀛。由來禁籞林泉好,行樂還同萬物情”。
此景今位于中南海(原名太液池)“水云榭”中,太液池北面乃北海大橋,背倚瓊島白塔,南面遙望瀛臺,東岸有萬善殿、千圣殿,西岸為紫光閣。遠處碧波千頃,近處荷花映日,云光倒映,碧帶環(huán)繞,小亭宛在,似出水芙蓉,如人間洞天水國。此景四季皆宜,實為燕京八景之佳圣。
3.“燕京八景”為今北京著名八處景點,又稱“燕山八景”或“燕臺八景”,初始于金代明昌間,后代文人紛紛題詩,遂名聞遐邇。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王紱、鄒緝、胡廣、楊榮、林環(huán)等人倡和《北京八景》,做詩112首。王紱繪《北京八景圖》,集諸詩置于各圖之后,裝裱成卷,前有胡廣序,后有楊榮跋。明代八景有:薊門煙樹、盧溝曉月、金臺夕照、瓊島春云、居庸迭翠、太液晴波、玉泉垂虹、西山霽雪。
△薊門春雨散浮埃,煙樹溟蒙霽欲開。十里清陰連紫陌,半空翠影接金臺?!端E門煙樹》楊榮
△河橋殘月曉蒼蒼,照見盧溝野水黃。樹入平郊分淡靄,天空斷岸隱微光。北趨禁闕神京近,南去征車客路長。多少行人此來往,馬蹄踏盡五更霜?!侗R溝曉月》鄒緝
△高臺百尺倚都城,斜日蒼茫弄晚晴。千里山川回望迥,萬家樓閣入空明。黃金尚想招賢意,白發(fā)難勝慨古情。看盡翩翩歸鳥沒,古原秋草暮云平。《金臺夕照》鄒緝
△蓬萊東望近扶桑,冉冉春云接下方。隔水樓臺通御氣,半空草樹發(fā)天香?;ㄟ咇v輦霓旌濕,海上傳書鶴夢長。應日龍文還五色,殿頭常得近清光。《瓊島春云》金幼孜
△山帶孤城聳半空,勢凌恒岳遠相雄。萬壑煙嵐春雨后,千峰蒼翠夕陽中。關(guān)門直拱神京壯,驛路遙連紫塞通。自是中原形勝地,常時佳氣郁蔥蔥?!毒佑沟洹吩S鳴鶴
△太液風微駐騎游,碧波蕩漾翠煙收。晴搖鳳彩云容動,暖泛龍光日影浮。楊柳條長齊拂水,芙蓉香滿不知秋。誰謂弱流三萬里?此中應即是瀛洲?!短呵绮ā吠踔?/p>
△陰崖翠濕雨微收,一派清泠萬壑幽。云里玉虹低映日,天邊銀漢迥涵秋。影隨斜月穿林過,香泛飛花出峽流。涓涓不向人間去,細逐春風入御溝?!队袢购纭吠跤?/p>
△銀屏素壁何岧峣,西山新霽雪未消。千林皓影散瓊樹,萬壑晴光凌碧霄。高峰更寒初上日,小徑迥隔歸來樵。玉城樓閣在咫尺,從知三島非路遙?!段魃届V雪》胡廣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帝弘歷改定八景為:薊門煙樹、盧溝曉月、金臺夕照、瓊島春陰、居庸疊翠、太液秋風、玉泉趵突、西山晴雪。
康熙帝 行書燕京八景詩
質(zhì)地:綾本 立軸
尺寸:160.8×61厘米
錄文:池頭旭日散輕煙,開鏡晴光近九天。翠柳長條經(jīng)雨后,綠蘋香暖得春先。御溝流出通金水,仙派分來自玉泉。在鎬幾回陪宴樂,永歌魚藻繼周篇。太液晴波。
鈐印:康熙宸翰(朱文)、稽古右文之章(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