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珍珍,努爾古麗·托合提
(新疆喀什地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新疆 喀什 844000)
臨床中患者出現(xiàn)心功能不全時往往容易合并各種心律失常疾病,而其中最為常見的合并疾病就是室性心律失常,對于患者出現(xiàn)的心律失常癥狀,臨床中往往會采取藥物治療,要求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但是大多數(shù)抗心律失常藥物都具有負性肌力的副作用[1]。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颊?8例,所有患者經(jīng)臨床檢查均符合臨床中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排除存在嚴重肝臟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以及嚴重電解質(zhì)紊亂情況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齡(65~86)歲,平均(72.62±3.56)歲,其中原發(fā)病為冠心病患者42例,高血壓患者30例,風心病患者10例,擴張性心肌病患者6例。經(jīng)比較,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在進行抗心力衰竭的常規(guī)治療,給予ACEⅠ、β受體阻斷劑、利尿劑以及地高辛等,然后在此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患者口服胺碘酮進行治療,劑量為0.2 g,每天服用三次;患者治療顯效或者治療一周后可將服用劑量降為0.2 g,每天服用次數(shù)降為兩次;治療第三周患者藥物服用劑量不變,服用次數(shù)改為每天一次;患者進行4周治療或者長期堅持服藥。
記錄患者的臨床癥狀、心率以及心功能變化。
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對患者進行抗心律失常的療效判定,將患者的療效分為①顯效:患者的頻發(fā)室性早搏數(shù)量減少大于70%或者對室性失搏減少大于80%,短陣心動過速減少大于90%;②有效:患者的頻發(fā)室性早搏數(shù)量減少大于50%;③無效:患者的每分鐘早搏數(shù)量減少,但是未符合以上任一標準,或者患者的早搏為出現(xiàn)減少。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根據(jù)患者的心功能變化將患者的心功能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類:①顯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兩級或者以上,或者患者的心功能達到Ⅰ級;②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Ⅰ級,或者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是并未達到心功能Ⅰ級;③無效:患者心功能無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治療四周后,88例患者中治療顯效患者3 9例(44.32%),治療顯效患者25例(28.41%),治療無效患者24例(27.27%),總有效率為72.73%。
治療四周后,88例患者中治療顯效患者2 9例(32.95%),治療顯效患者37例(42.05%),治療無效患者22例(25%),總有效率為75%,患者在治療前進行LVEF檢測,數(shù)值為(32.81±5.13),治療后為(39.41±7.56),進行對比,t=7.883,P=0.000,竇性心律者心率治療前為(92.12±11.45),治療后為(62.12±8.45),進行對比,t=19.776,P=0.000,患者治療前后LVEF和心率出現(xiàn)了明顯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臨床中較為嚴重的一種病癥,由于臨床中老年人身體素質(zhì)較差,各項組織機能退化,老年患者往往對于心律失常藥物的耐受性較低,并且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颊叱喜⒏文I功能下降以及代謝機能下降等情況,因此臨床中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用藥十分謹慎[2-3]。
胺碘酮是臨床中一種Ⅲ類抗心律失常藥,其通過抑制α受體作用,來實現(xiàn)使周圍血管擴張的目的,從而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擴張患者的冠狀動脈,進而增加冠脈灌注并減少室性心律失常。并且胺碘酮對心臟的抑制功能與促心律失常作用要明顯低于其他藥物,在2000年的國際心肺復(fù)蘇指南中,規(guī)定了胺碘酮應(yīng)當作為治療心功能不全合并各種心率失常的首選藥物。在本次研究中,88例患者的心率失常治療有效率達到了72.73%,心功能治療有效率達到了75%,所有患者的LVEF和竇性心率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患者的心率失常和心功能的臨床療效,具有臨床意義,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