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玲玲
摘要: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靈魂,它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筆者本著“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原則,試對教材上——“苯酚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進行補充實驗。
關鍵詞:實驗;苯酚鈉與二氧化碳;補充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靈魂,它使枯燥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更加生動形象和有立體感,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它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在化學教學中,為了切實貫徹“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原則,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教學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經(jīng)過反復試驗和推敲,對教材上“苯酚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進行如下補充。
苯酚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1、出處與原因
此內(nèi)容來源于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第三章第一節(jié)《酚》。
C6H5ONa + CO2 +H2O →C6H5OH +NaHCO3
其中文字敘述簡單,且沒有相關的演示實驗,學生只能機械記憶,為此,筆者進行如下補充實驗。
2、實驗補充
(1)實驗用品
試管 導氣管 藥匙 膠頭滴管 苯酚 5%的氫氧化鈉溶液 蒸餾水
(2)實驗過程
向一個盛有少量苯酚晶體的試管中加入2mL蒸餾水,振蕩試管,液體呈渾濁,再逐滴滴入5%的氫氧化鈉溶液至液體恰好變澄清,接著將導氣管插入液體內(nèi),通過導氣管用嘴向液體里吹氣,不久會看到液體由澄清變?yōu)闇啙帷?/p>
(3)補充后的優(yōu)點
1)實驗簡單,現(xiàn)象明顯,且易于操作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該實驗證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6H5ONa + CO2 +H2O →C6H5OH +NaHCO3,針對生成物,導致學生疑問:碳酸氫鈉的生成是因為二氧化碳過量嗎?如果二氧化碳少量,產(chǎn)物是碳酸氫鈉還是碳酸鈉?教材對此未作任何說明,可能很多老師都是通過口述讓學生記住這里的產(chǎn)物是碳酸氫鈉而非碳酸鈉,但時間長了,學生仍然容易混淆。筆者認為,與其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如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進行證明,讓學生加深印象,為此,筆者再對實驗進行如下補充。
3、實驗補充
(1)實驗用品
試管 藥匙 膠頭滴管 苯酚 10%的碳酸鈉溶液 蒸餾水
(2)向一個盛有少量苯酚晶體的試管中加入2mL蒸餾水,振蕩試管,液體呈渾濁,再逐滴滴入10%的碳酸鈉溶液,不久會看到液體由渾濁變澄清。
(3)補充后的優(yōu)點
1)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利用試驗突破難點,學生記憶深刻
2)實驗簡單,現(xiàn)象明顯,且易于操作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該補充實驗證明苯酚能與碳酸鈉反應,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6H5OH + Na2CO3 →C6H5ONa + NaHCO3,從而進一步證明苯酚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產(chǎn)物是苯酚與碳酸氫鈉,而不是碳酸鈉。假如生成了碳酸鈉,苯酚會與碳酸鈉繼續(xù)反應生成碳酸氫鈉,這與二氧化碳的多少無關。
經(jīng)實際應用表明,對實驗進行補充后,既能豐富實驗內(nèi)容,提高實驗效果,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此,我們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補充實驗教學,使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翔峰. 創(chuàng)新方案[M]. 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104.
致謝:本研究得到重慶市清華中學?;瘜W教研組的部分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