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璇
摘要:在人文學科中音樂課堂是至關重要的領域之一,也是實施美育的關鍵性途徑。現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及新課程教育的全面推進,人們已經對音樂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我國中職學前教育中的音樂教學就必須積極順應教育需求轉變教學觀念與教學手段,提升整個音樂課堂的有效性及質量。文章主要圍繞著現階段我國在音樂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與優(yōu)越性、多媒體教學應用于中職學前音樂教育中存在的誤區(qū)、中職學前教育的音樂課堂中多媒體教學應用的有效措施三部分內容展開了論述與分析。
關鍵詞:音樂課堂 多媒體教學 學前教育 中職教學 具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3-0126-03
在現階段我國現代化不斷發(fā)展的新時代背景下,中職學前教育中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求,以往傳統單一的磁帶錄音教學模式及教師演奏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很容易出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1]。針對這種情況,中職學前教育任課老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與學生個體差異性,有效轉變當前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應用多媒體技術實現動畫、音頻、視頻以及圖片與文字的有機融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藝術表現出的美,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想象力。因此在中職學前教育中,老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并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為學生構建出精彩的音樂課堂,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音樂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現階段我國在音樂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與優(yōu)越性
(一)有效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音樂課堂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主要采取的是單一而簡單的教學生學會某首歌曲的演唱,大部分老師認為學生學會某首歌就達到了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即使展開了識譜教學,通常情況下也因為學生對其缺乏興趣,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最后又變成純粹的歌曲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很容易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音樂藝術需要通過聽覺來感受到美,從而培養(yǎng)人們的審美感知,因此音樂藝術必須依賴于聽覺展開一切實踐[2]?;诖?,充滿美感的文字、圖片、動畫、MIDI音樂以及音視頻等多媒體綜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對音樂藝術欣賞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老師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速度以及力度等,學生在欣賞音樂時能夠在腦海中產生多種現象,對于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欲及表現欲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音樂教學情境
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去思維的。”所以基于兒童年齡的特征以及其對音樂及色彩的高度敏感力,并且能夠在動聽的旋律中及優(yōu)美的畫面中,對藝術形象給予更準確、更深刻的掌握。中職學前教育音樂任課教師可以立足于這些特點,合理科學的應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符合自身學習需求的良好氛圍及教學情境,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實現學生對音樂課堂教學展開技能的全面掌握[3]。
二、多媒體教學應用于中職學前音樂教育中存在的誤區(qū)
(一)對媒體課件的選擇缺乏合理性
通常情況下,多媒體課件選擇合理性的缺乏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體現:第一,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過分依賴,內容選用較多;第二,老師并沒有嚴格根據自身實際教學實踐的需求來進行選擇,具有極大的隨意性。與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相比較而言,多媒體技術教學模式具有極大的優(yōu)越性,更加生動形象、簡單方便,但是很大程度上教師并不能在課堂教學中完全依賴于多媒體課件展開教學,照本宣科。在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知識起到輔助與引導作用,并不能完全代替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出的主觀能動性,若是機械的按照多媒體課件內容展開教學,很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fā)[4]。除此之外,教師對于多媒體課件的選擇主要便現在內容選擇的隨意性及課件制作的隨意性,有很多老師花費大量精力與時間制作課件,插入豐富的動畫、信息及精美的圖片等,雖然這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卻與實際情況有很大出入,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產生了不良影響。
(二)教學目標缺乏明確性
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一方面是為了更新硬件設備及教學方式,并且還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從而減輕老師教學壓力并促進學生學習。然而老師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對課件的放映效果以及外表給予了過分重視,大量的應用了圖片、藝術字、動畫以及音頻效果[5]。這種形式雖然能夠滿足課堂教學中學生音樂學習的新鮮感,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并提高學習積極性,但是整個課堂教學結束后很可能只會給學生留下“課件真漂亮”的感受,卻沒有真正掌握到音樂教學的相關內容,很大程度上對多媒體技術應用目的及教學意義產生了忽視。
三、中職學前教育的音樂課堂中多媒體教學應用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老師能動性與技術應用優(yōu)勢的有機結合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輔助教學,通過發(fā)揮出自身特有優(yōu)勢將教師教學內容予以展現,并充分利用豐富多元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多媒體技術作為一項技術需要人進行操作,因此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能否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關鍵取決于教師能夠對其給予充分利用,因此老師在多媒體課件內容的選擇上不能太過簡單也不能太過花哨,必須與實際教學內容相符合。并且老師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情感交流,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對學生的疑問之處以及重難點內容進行充分全面的講解,這一點多媒體技術并不能做到[6]。所以做到老師能動性與技術應用優(yōu)勢的有機結合,二者優(yōu)勢互補,立足于音樂教學實際,實現課堂教學效果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二)現代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endprint
在新時期不斷發(fā)展及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入的大環(huán)境下,我國傳統教學方式呈現出了自身的一些弊端,與現代社會發(fā)展已經不能良好適應,但是傳統教學方法中也有一部分內容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值得吸收借鑒?,F代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等多種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清晰、迅速的顯示樂曲圖像與譜例,取代了以往教學中的掛圖與黑板教學,極大的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并且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教學進一步提升了音樂課堂內容的形象生動性。因此老師在當前音樂教學展開中必須積極結合富有音樂性、傳統教學方法,注重課堂上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對學生的提問及發(fā)言提出鼓勵,并且在課后通過任務布置的方式或者考試的形式考察學生音樂知識掌握情況,從而確保整個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7]。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還要給學生留有一些自主安排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及時反思所學知識,并且從中歸納、概括出所學內容的主要概念。通過測試的形式全面了解并掌握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情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找準有效方式予以解決,科學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展開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及審美能力,進一步拓展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因此在音樂課程教學中老師必須具備通過優(yōu)美藝術形象陶冶學生、感染學生的能力。文章分析與論述了現階段我國在音樂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與優(yōu)越性、多媒體教學應用于中職學前音樂教育中存在的誤區(qū)、中職學前教育的音樂課堂中多媒體教學應用的有效措施三部分內容,目的是為了充分發(fā)揮出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能夠讓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通過多媒體提升自身音樂課程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升中職學前教育的音樂教學質量及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浩.基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宏觀發(fā)展視域下的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為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08):36-37.
[2]陳云霞.實施教學創(chuàng)新,提升幼教學生水平——淺談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課堂鋼琴彈唱教學的多元化實施[J].中國高新區(qū),2017,(19):66.
[3]諸再娣.訴諸感性回歸人本——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下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兒歌曲教學策略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27):420-423.
[4]顏玉玲.高職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課堂教學的若干問題分析——以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J].黃河之聲,2015,(08):66-67.
[5]朱笛揚.奧爾夫節(jié)奏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中的運用——以“視唱練耳”課程為例[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16,(03):107-109.
[6]劉瑾瑾.“二元重點理論”在鋼琴教學方法上的運用和思考——以鋼琴曲《多年以前》為例[J].藝術科技,2016,(09):378.
[7]吳揚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課程改革探索——以長江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藝體方向)為例[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02):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