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鄖 孫玉梅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我國功能性行為評估應(yīng)用的綜述
李靜鄖 孫玉梅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功能性行為評估是評估個體在相關(guān)情境下某種行為的目的的過程,它是積極行為干預計劃的前提和基礎(chǔ)。當前在我國,該評估方法也逐漸被運用于干預實踐之中,文章搜集了國內(nèi)現(xiàn)有的關(guān)于功能性行為評估應(yīng)用的文獻,并從功能評估對象、問題行為、評估環(huán)境及評估人員、評估方法這四大方面對這些文獻進行了分析和梳理。最后,根據(jù)分析結(jié)果文章提出應(yīng)擴大功能性行為評估的使用范圍、優(yōu)化功能性行為評估的使用方法、豐富功能性行為評估的評估隊伍的建議,以期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參考。
功能性行為評估;行為功能評估;現(xiàn)狀
功能性行為評估(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F(xiàn)BA)是評估學生在相關(guān)情境下某種行為的目的和功能的過程[1]。O’Neill認為,功能性行為評估的主要任務(wù)包括:確認能夠可靠預測行為問題會發(fā)生或不會發(fā)生的事件及情境;清楚地描述行為問題、行為的種類及定義、發(fā)生頻率、關(guān)聯(lián)性等;確認維持問題行為的后事結(jié)果;發(fā)展出能描述特定行為、行為發(fā)生的特定情境及維持行為的結(jié)果或正強化物的總結(jié)性敘述或假設(shè);收集直接觀察資料從而支持總結(jié)性敘述[2]。功能性行為評估能夠提高相關(guān)行為干預措施的有效性,它是積極行為干預計劃的前提和基礎(chǔ)[3]。有研究者認為,從概念和理論的角度來看,對行為功能的系統(tǒng)分析應(yīng)被視為對有行為和學習問題的兒童進行評估和干預的最佳實踐[4]。
功能性行為評估(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F(xiàn)BA)于19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xiàn)在應(yīng)用行為分析領(lǐng)域,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理論和實踐中得到推廣[2](P120)。在美國,1997年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提出,需要在兒童的個別教育計劃在加入包括功能性行為評估、積極行為干預等合適的策略[3]。此后,各國的學者開始關(guān)注功能性行為評估在學校中的實施情況,探究其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提出改進和完善的策略。目前,功能性行為評估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種規(guī)范化的、系統(tǒng)化的評估手段,大量實踐經(jīng)驗也證明了其在評估兒童行為方面的有效性。當前,國內(nèi)學者也對功能性行為評估這一研究領(lǐng)域有所關(guān)注,但通過對國內(nèi)相關(guān)文獻進行檢索發(fā)現(xiàn),我國當前該領(lǐng)域的研究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對相關(guān)概念的介紹以及對國外相關(guān)實踐經(jīng)驗進行綜述方面,近些年來,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實證性的個案研究。對國外相關(guān)概念及實踐經(jīng)驗進行綜述的確能夠為我國該領(lǐng)域的研究提供借鑒,但在學習國外經(jīng)驗的同時還應(yīng)該立足于國內(nèi)實際,探索在我國的文化背景下功能性行為評估領(lǐng)域的實施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文章通過對國內(nèi)現(xiàn)有的關(guān)于功能性行為評估的實證研究進行分析和梳理,從而了解現(xiàn)狀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能夠為推動該領(lǐng)域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借鑒。
文章以“功能性行為評估”“功能性行為分析”“行為功能評估”為關(guān)鍵詞,檢索了中國知網(wǎng)及百度文庫中的相關(guān)文獻,首先在閱讀標題、摘要之后排除不相關(guān)的文獻,接著將范圍限定為在實踐中運用功能性行為評估的文獻,排除理論類、綜述類的文獻,最終得到21篇相關(guān)文獻[5-25]。文章首先簡要介紹了當下該領(lǐng)域研究的總體趨勢,接著主要從功能評估對象、問題行為、評估環(huán)境及評估人員、評估方法四方面對現(xiàn)有文獻進行分析和梳理,從而總結(jié)我國功能性行為評估的應(yīng)用現(xiàn)狀。
(一)研究整體趨勢。文章對所檢索的21篇相關(guān)文獻按發(fā)表時間進行了統(tǒng)計(結(jié)果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我國關(guān)于功能性行為評估的應(yīng)用的文獻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2015、2016年這兩年文獻數(shù)量相對較多。由于文章檢索文獻的截止日期為2017年9月1日,因此檢索到的與2017年發(fā)表的相關(guān)文獻僅1篇[25],但這并不能反映2017年發(fā)表文章的整體狀況。通過對文獻發(fā)表的年份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2014年之前,該領(lǐng)域的文獻數(shù)量每年僅有1—2篇,2014年之后該領(lǐng)域的文獻數(shù)量迅速增加,每年的文獻數(shù)量達到5—6篇(2017年除外),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近年來我國逐漸開始重視功能性行為評估這一科學的評估方法在實踐中的運用,但這種重視程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圖1 文獻發(fā)表年份統(tǒng)計圖
(二)評估對象。在評估對象方面,文章主要從評估對象的類型、年齡及安置地點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jié)。首先,在評估對象的類型上,現(xiàn)有評估對象的類型仍比較局限, 21篇文獻共涉及25名評估對象,其中包括23名特殊兒童和2名普通兒童,特殊兒童以自閉癥兒童為主(具體情況見表1)。在評估對象的年齡方面,總體看來,評估對象的年齡范圍在4—13歲之間,其中兩名普通兒童均為5歲的幼兒,而特殊兒童的年齡跨度相對較廣,不僅包括幼兒園階段的特殊兒童,還包括小學階段及初中階段的特殊兒童。在評估對象的安置地點方面,現(xiàn)有研究中大部分特殊兒童被安置在特殊學校、康復中心及訓練中心等特殊教育機構(gòu)中,僅2名自閉癥幼兒在普通幼兒園隨園就讀,1名輕度智力障礙兒童在普校隨班就讀。相對于普通兒童而言,特殊兒童存在的行為問題較多,因此當前在我國功能性行為評估這一科學的評估方法仍主要運用于特殊教育領(lǐng)域,而在普通教育領(lǐng)域并未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且功能性行為評估運用對象的年齡及安置地點也較為局限。
表1 評估對象類型統(tǒng)計
(三)問題行為。在評估的問題行為方面,文章主要從問題行為的類型及問題行為的界定兩方面進行分析。在問題行為的類型方面,通過對所檢索的文獻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當前功能性行為評估運用于各種不同類型的問題行為,其中有7篇文獻評估了攻擊性行為;2篇文獻評估破壞性行為;3篇文獻評估了刻板行為;4篇文獻評估了自傷行為;5篇文獻評估了哭鬧(叫嚷)行為;10篇文獻評估不遵守課堂秩序行為,包括離座行為(6篇),課堂中不聽從教師指令、發(fā)出噪音、賴地、撓腳、干擾同學等行為;有3篇文獻評估了其它問題行為,包括入室拖延、任務(wù)中斷、室外亂跑等行為(具體情況見表2)。由此可看出,學生不遵守課堂秩序的行為是當前功能性行為評估主要關(guān)注的問題行為類型,這一類型的問題行為中還包括了各種不同具體的行為,其中對于離座行為的關(guān)注相對高,此外,攻擊性行為同樣也是研究者進行功能性評估的一大主要問題行為。大部分研究者選擇這兩種行為作為干預目標主要是因為,當前的研究大多是在學校(尤其是在課堂中)進行,因此不遵守課堂秩序的問題行為就顯得尤為突出,從而被作為亟待被評估的、被干預的問題行為。而攻擊性行為是一種具有危害性的行為,會對兒童自身及同伴帶來一定傷害的行為,因此也急需被干預。在對問題行為的界定方面,21篇文獻中有14篇文獻(約占66.7%)對要評估的問題行為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操作性定義,有7篇文獻(約占33.3%)并未對問題行為進行操作性定義,對于問題行為缺乏明確的定義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后續(xù)觀察記錄的不確定性,繼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評估的準確性。
表2 問題行為類型統(tǒng)計圖
(四)評估環(huán)境及評估人員。評估環(huán)境對于功能性行為評估的進行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功能性評估可分為直接評估和間接評估,這里的評估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進行直接評估時的環(huán)境。通過對文獻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21篇文獻中有16篇文獻(約占76.2%)的評估環(huán)境為教室或個訓室等單一的環(huán)境,有1篇文獻選擇家庭、課堂及課外活動三個不同的環(huán)境進行評估[15],有1篇文獻選擇教室、個訓室、課間操等多種環(huán)境進行評估[19];有1篇文獻分別選擇家庭及戶外作為評估環(huán)境,還有2篇文獻并未明確指出干預環(huán)境[9]。評估環(huán)境的選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要評估的問題行為的特性、間接評估所得的信息……在多種環(huán)境下對問題行為進行觀察和評估能夠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的收集與問題行為有關(guān)的信息,從而能夠保障對該行為進行功能性行為評估的有效性。在當前的研究中,由于當前文獻中大部分研究將課堂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行為作為干預目標,或是由于其它客觀條件的限制,大部分研究將課堂作為了主要的、唯一的評估環(huán)境,僅少數(shù)研究在教室、個訓室、課間活動等多種環(huán)境下對同一問題行為進行觀察和評估。
在評估人員方面,由于大部分文獻在文中并未明確指出評估人員的身份,在這種情況下,文章主要根據(jù)文獻的作者身份來推論評估人員的身份。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21篇文獻中有9篇文獻的評估人員為專業(yè)研究人員,有8篇文獻的評估人員為一線教師(其中有1篇評估人員為校長),有4篇文獻的評估人員為專業(yè)研究人員和一線教師,且一線教師往往作為輔助觀察者。同時,對文獻進一步的分析發(fā)現(xiàn)教師作為主要評估人員的文獻主要集中于2015-2016年。由此可見,近年來一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開始重視使用功能性行為評估這一方法來改善兒童的問題行為。
(五)評估方法。功能性行為評估包括幾種不同的實施方法,每種方法有其各自的優(yōu)勢與不足。O'Neill等人將功能性行為評估的實施方法分為資料收集法(Informant Methods)、直接觀察法(Direct Observation)和功能分析法(Functional Analysis Manipulations)。資料收集法,也叫間接評估法,是指通過教師、家長及其他重要他人進行訪談或調(diào)查來收集資料的方法,有時非結(jié)構(gòu)化方法無法獲取完整資料時還可借助功能評估訪談表、行為動機評估表和行為功能問卷等常用的工具,或是通過瀏覽學生的歷史檔案記錄來充實信息。直接觀察法,是指由評估人員在自然環(huán)境下對評估對象進行系統(tǒng)、直接的觀察來收集資料的方法,ABC行為觀察表是通常在直接觀察法中使用的觀察記錄表。功能分析法,即利用標準化的實驗程序和設(shè)計,進行系統(tǒng)化的操作,先就問題行為的功能提出假設(shè),然后通過實驗的方式,有系統(tǒng)的操作可能影響問題行為的變量,接著再觀察行為發(fā)生前后的變化,找出問題行為的功能,它是功能性行為評估中最嚴謹和最精確的評估方法[26]。
通過對現(xiàn)有的文獻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當前有7篇文獻單獨使用了資料收集法,12篇文獻綜合使用了資料收集法和直接觀察法,有2篇文獻綜合使用了直接觀察法和功能分析法。在使用資料收集法的12篇文獻中有8篇文獻單獨使用了訪談法,有4篇文獻綜合使用了訪談與量表調(diào)查兩種方法;在使用直接觀察法的21篇文獻中大部分文獻均使用了ABC觀察記錄表進行記錄;在使用功能分析法的2篇文獻均在自然環(huán)境下進行。由此可看出,當前的功能性評估主要以直接觀察法和資料收集法為主,而功能分析這一方法使用的很少。
表3 功能性評估方法統(tǒng)計圖
通過對我國現(xiàn)有的關(guān)于功能性行為評估運用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發(fā)現(xiàn),近年來我國關(guān)于功能性行為評估運用的文獻數(shù)量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對于功能性評估重視度有所增加。但與此同時,通過文獻分析還發(fā)現(xiàn),當前我國對于功能性行為評估的運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運用范圍較為狹窄、方法的使用不夠規(guī)范、評估人員之間的合作不足等問題。根據(jù)分析結(jié)果文章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能夠進一步推動功能性行為評估在我國的發(fā)展。
(一)擴大功能性行為評估的使用范圍。通過上文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我國功能性行為評估的運用范圍還比較狹窄,這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首先,功能性評估主要運用于特殊兒童群體,在普通兒童中運用的很少,而普通兒童也會存在一系列的行為問題,功能性行為評估并非專門針對特殊兒童的方法,將該方法運用于普通學生的問題行為,同樣也有利于解決普通兒童的各種行為問題;其次,在特殊學生群體中,該評估方法主要運用于自閉癥及智力障礙這兩種障礙類型的兒童,而在情緒行為障礙等其他障礙類型學生方面運用不足;再次,在評估對象的年齡方面,現(xiàn)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兒園、小學年段的學生,僅有少量研究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且缺乏對于高中階段學生的評估。最后,在評估的問題行為方面,當前我國主要針對兒童的課堂問題行為進行功能性評估,而對于自傷行為、破壞行為等高危性問題行為的研究相對較少。鑒于此,文章建議未來的研究可逐步擴大功能性評估的運用范圍,將功能性行為評估運用于多種類型兒童、各種不同年齡段的兒童以及不同類型的問題行為,從而使更多的個體能夠從中受惠,同時也利于探索功能性行為評估針對不同類型個體、不同問題行為的有效性。
(二)優(yōu)化功能性行為評估的使用方法。當前我國在功能性評估的運用方面仍不太完善與規(guī)范,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在評估環(huán)境方面,現(xiàn)有的大部分研究僅選擇課堂這一單一的情境作為評估環(huán)境,僅少部分研究選擇多個不同的情境進行觀察評估。豐富多元的評估情境能夠幫助研究者了解兒童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xiàn),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評估的可靠性。其次,在對所要評估行為的界定方面,還有7篇研究未能對所要評估的行為進行詳細的操作性定義,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后續(xù)的觀察預評估。最后,在具體評估方法的運用方面,當前我國該大部分研究者均選用了直接觀察法這一評估方法,對于功能分析法的運用非常不足。這可能是由于直接觀察法的易操作性與有效性,而功能分析法不易操作而且對評估人員的專業(y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直接觀察與資料收集法雖省時省力,卻也存在弊端,它只能分析問題行為與環(huán)境、個體等因素的關(guān)系,而實驗分析則能得到行為與環(huán)境變量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而且有研究將資料收集法、直接觀察方法和功能分析法三種方法對兒童挑戰(zhàn)性行為的評估結(jié)果對比發(fā)現(xiàn),兩種間接性方法與實驗性分析一致性較低,而直接性方法和實驗性分析結(jié)果一致性較高[27],這說明了間接性評估方法可能無法為問題行為的干預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鑒于此,為保障功能性評估的有效性,文章建議未來該領(lǐng)域的研究應(yīng)規(guī)范和完善功能性行為評估的過程,選擇多元的評估環(huán)境、對問題行為進行詳細的操作性定義、采用多種評估方法(尤其應(yīng)加強功能分析法的使用)來保障評估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三)豐富功能性行為評估的評估隊伍。通過對現(xiàn)有功能性行為評估的評估人員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近年來一線的教師開始嘗試在實踐中運用這一評估方法。與此同時,分析還發(fā)現(xiàn)當前該領(lǐng)域的研究中專業(yè)人員與一線教師的合作仍有待進一步加強,21篇文獻中僅4篇文獻中評估人員為研究者和一線人員。評估人員的專業(yè)能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評估的有效性,專業(yè)人員與一線教師合作進行評估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保障功能性行為評估的順利進行。
[1]Scott T M,Bucalos A,Liaupsin.Using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 in General Education Settings:Making a Case for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J].Behavioral Disorders,2004(2):189-201.
[2]王輝.特殊兒童行為管理[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21-122,120.
[3]Sugai G,Horner R H,Dunlap G,et al.Applying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and 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in Schools[J].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2000(3):131-143.
[4]Sasso GM,Conroy M A,Stichter J P,F(xiàn)ox J J.Slowing down the bandwagon:The mis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for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or behavioral disorders[J].Behavioral Disorders,2001(4):282-296.
[5]昝飛.謝奧琳.自閉癥兒童行為功能評估的個案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7(5):64-69.
[6]萬蓓.積極行為支持用于智障兒童問題行為干預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7]孫立雙.自閉癥兒童自傷行為的功能性行為評估及干預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8.
[8]黎莉,慕雯雯.自閉癥兒童攻擊行為個案分析[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08(1):44-47.
[9]黃朔希.自閉癥兒童問題行為的干預——以家庭為中心的積極行為支持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10]楊娟,朱宗順,曹漱芹.基于功能性行為評估的幼兒課堂離座行為個案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2(11):18-24.
[11]谷昭丹.自閉癥兒童刻板行為積極干預的個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12]朱楠,張英.基于功能性行為評估的智力障礙兒童課堂問題行為的個案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4(10):20—27.
[13]熊慶秋,崔婷.隨班就讀輕度智障兒童課堂干擾行為功能性評估的個案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2):51-53.
[14]邵偉,胡曉毅.正向行為支持介入自閉癥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干預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2):45—49.
[15]肖君鳳.積極行為支持對自閉癥刻板行為的干預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
[16]王碧涵,王碧霞.自閉癥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功能性評估及干預個案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4):52—56.
[17]肖艷林,余芬.自閉癥兒童自傷行為干預個案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24):46—52.
[18]史亞運,林云強.幼兒攻擊性行為功能評估及干預的個案研究[D].幼兒教育,2015(3):40—44.
[19]高健,范文靜,胡曉毅.功能性溝通訓練減少自閉癥兒童問題行為的個案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6(1):97-101.
[20]胡夢娟,馬苗.積極行為支持對自閉癥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干預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6(14):57—62.
[21]馬赫男.智障兒童攻擊性行為干預的個案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6(9):61—63.
[22]王曙光.基于功能分析的自閉癥兒童干擾行為干預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6(10):77-81.
23]沈莉嬋.智障學生課堂干擾行為的干預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6(18):44—48.
[24]陳冠杏,徐芳.自閉癥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功能性評估的個案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6(6):61—66.
[25]成鈺芳,李歡.基于功能性行為評估的智力障礙兒童問題行為研究——以重慶市A特殊教育學校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17(1):47—53.
[26]賀薈中,左娟娟.功能性行為評估的實施方法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12(11):13-17.
[27]Alter P J,Conroy M A,Mancil G R,et al.A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with Young Children:Descriptive Method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J].Journal of Behavioral Education,2008(2):200—219.
A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 in China
Li Jingyun Sun Yumei
(College of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 Han 430079)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 is the process of assessing the purpose of a student's behavior in a context,and it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basis for a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program.At present,the assessment method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of intervention in China.The paper has collected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and analyzed these literatur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bject,problem behavior,assessment environment and assessment personnel,assessment methods.Finally,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the paper proposed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use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optimize the use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and enrich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evaluation team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 to promote the future research.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behavioral function assessment;status
G760
A
2095-0438(2018)01-0103-05
2017-10-22
李靜鄖(1994-),女,湖北襄陽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孫玉梅(1983-),女,湖北隨州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基本理論、自閉癥兒童的教育等。
[責任編輯 王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