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軍,王廣東
(張家口市公安局物證鑒定所,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823例法醫(yī)學分析
王志軍,王廣東
(張家口市公安局物證鑒定所,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目的通過對823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的統(tǒng)計分析,探討其法醫(yī)學鑒定特點。方法隨機收集張家口市2008—2016年間823例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案例,按照死者的性別、年齡、涉事車輛類型、主要死亡原因等分類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823例死亡案例中,死者男女比例為2.30∶1,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其中以21~60歲居多(78.3%),肇事車輛以轎車(47.5%)最多,交通事故中顱腦損傷致人死亡多見(59.8%)。結論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點對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案件法醫(yī)學鑒定具有指導意義。
法醫(yī)學鑒定;道路交通事故;死亡
近年來交通事故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本研究通過對交通事故死亡案件數據統(tǒng)計分析,探討其特點,以期為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案件的法醫(yī)學鑒定提供參考依據。
收集張家口市(所轄7個區(qū))2008—2016年間辦案單位鑒定檔案中案情資料、檢查記錄與尸體檢驗照片及相關病歷資料完整的823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
按照死者的性別、年齡、涉事車輛類型、主要死因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表1 張家口市2008—2016年交通事故死者年齡結構及男女比例(n)
823例中,男性死者574例,女性249例,男女比例為2.30∶1。死者中年齡最小的3歲,最大的89歲,其中21~40歲有277例,占33.6%;41~60歲368例,占44.7%;這兩個年齡段所占比重較大(表1)。
肇事車輛共789輛,分為機動車(轎車、客車、貨車)、摩托車、非機動車(電動車、自行車),類型統(tǒng)計見表2。
表2 張家口市2008—2016年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肇事車輛類型統(tǒng)計 n(%)
以頭部受傷造成顱腦損傷死亡最多,共492例(59.8%),多處聯合損傷致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休克死亡238例(28.9%),單純性胸腹部臟器損傷致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休克死亡69例(8.4%),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死亡7例(0.9%),溺水窒息死亡8例(0.9%),頸椎損傷死亡5例(0.6%),胸腹部受壓致窒息死亡2例(0.2%),燒死2例(0.2%)(表3)。
表3 張家口市2008—2016年交通事故死者死因統(tǒng)計
本研究顯示,張家口市2008—2016年交通事故死者男女比例為2.30∶1,男性例數明顯多于女性,其中21~60歲居多(78.3%),這與中青性男性的社會角色、社會參與度相關,表明該人群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受害對象。
肇事車輛以轎車(47.5%)最多,與本市近年來轎車數量逐車增加和新手駕駛員增多有一定關系。其次為摩托車(37.3%),這與摩托車速度快、制動差、動能高等因素有關。但摩托車比例在逐年下降,而非機動車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說明本市摩托車數量在下降,而非機車數量在上升,尤其是電動自行車近幾年數量增長迅速,電動自行車與摩托車在速度、動能等方面十分近似,而制動卻不如摩托車,且電動自行車屬于非機動車,交通法規(guī)約束不夠,也是造成事故逐年增加的原因。
有調查顯示,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資料中顱腦損傷致人死亡最多見,認為與交通事故發(fā)生時人體頭部與機動車直接碰撞或間接摔跌易導致頭部損傷且容易導致發(fā)生致命性顱腦損傷有關[1]。本研究中顱腦損傷致死為最多共492例(59.8%),也表現出同樣的趨勢。其次,多處聯合損傷致創(chuàng)傷性、失血性休克死亡為238例(28.9%),也占有較高的比例,這與交通事故的致傷方式有關,人體在交通事故中被碰撞、摔跌、輾壓、擠壓,受力面積大,易造成損傷分布廣,多發(fā)傷易于出現。
綜上,通過對張家口市823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有以下特點:死者以青年男性為主,肇事車輛以轎車居多,交通事故死因以顱腦損傷多見。這些特點對全市道路交通事故中致人死亡案件的法醫(yī)學鑒定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陳仁輝,楊建平,張勇,等.83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法醫(yī)流行病學調查[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1,122(4):21-23.
來稿日期:2017-06-30
王志軍(1981-),男,研究生,主檢法醫(yī)師,主要從事工作:法醫(yī)類檢驗鑒定。
D 919.4
B
10.3969/j.issn.1673-1492.2017.12.020
李薊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