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
蘇軾成了蘇東坡
◎蔣勛
蘇軾原本是翰林大學士,后來因為政治原因,朋友都避他避得遠遠的。當時朋友馬夢得不怕被牽連,幫蘇軾申請了一塊荒蕪的舊營地使用,蘇軾始號為東坡。
蘇東坡開始在那里種田、寫詩,他忽然想到: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爭?為什么不活得光明磊落?所以他那個時候才寫出了最好的詩。他有米可吃了,還跟太太說:“讓我喝點酒好不好?”“夜飲東坡醒復醉”指他晚上在這個坡地喝酒,醉了又醒,醒了又醉。“歸來仿佛三更”則指他回來的時候已經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鳴”是說,當時有一個小孩幫他管家務,但是睡著了,打著呼嚕?!扒瞄T都不應”是指蘇東坡敲門都沒人答應。我們看他之前的詩,要是敲門都不應,他就要發(fā)脾氣了,可是現在就算了,他只是走過去聽江水的聲音——“倚杖聽江聲”。
蘇軾變成了蘇東坡后,開始欣賞不同的東西。他跑到黃州的夜市喝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壯漢,那人把他打倒在地,說:“你是什么東西,竟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這里混得怎樣?”壯漢不知道面前的人是蘇東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蘇東坡回家寫了封信給馬夢得,說“自喜漸不為人知”。這是了不起的轉變。他過去為什么那么容易得意忘形?因為他是才子,天下人都想認識他,所以他常常不給人好臉色。落難之后,他的生命中才開始有另外一種包容,一種力量。
所以我覺得,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之后,最后出來的一個味道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嘗過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一碗白米飯、一塊豆腐好像沒有味道,可是這種味道是生命中最好的味道。蘇東坡最得意的時候是不會感覺到“清風徐來”的。我覺得蘇東坡應該感謝自己不斷被下放。
(摘自《戀愛婚姻家庭》2017年第11期圖/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