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郁函
摘要:林黛玉的性格敏感,為人處世不夠圓滑,加之性格不夠開朗,所以凡事郁結在心不愿吐露,幾重悲劇的碰撞和相互間的滲透,使得黛玉的悲劇形象形成。
關鍵詞:林黛玉 悲劇形象 研究
林黛玉的才思敏捷,性格帥真可愛,對寶玉可謂一往情深,所以容不得自己的情感世界有任何褻瀆。黛玉的小性兒多有嫉妒的成分在其中,但是黛玉又受困封建禮教,不敢沖破,所以只能隱忍。其實強悍的王熙鳳也不能阻止丈夫納妾,即使自己百般不愿也要表面裝成大度賢良。由此可見黛玉能沖破封建束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日后二人成婚,寶玉也會納妾,黛玉也依舊生活在悲劇中。
一、林黛玉悲劇原因分析
(一)幼年喪母 寄人籬下
林黛玉是官宦小姐,其母親是賈府的小姐,父親是巡鹽御史,且林黛玉沒有兄弟姐妹,是林家獨女生活優(yōu)渥,深得父母的喜愛。林父看見女兒聰敏明慧,讓女兒讀書識字,林黛玉也十分好學,自幼飽讀詩書,不但能吟詩作畫,更在父母的影響下獲得了教育的極大寬松,所以林黛玉可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林黛玉自小身體孱弱,每天以藥養(yǎng)身,且家中僅有父母,家庭關系十分簡單,性格也很單純,想說什么是什么,沒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在進入到賈府以后不適應賈府復雜的人際關系,特別是與人相處的時候,更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表達情緒。譬如,湘云玩笑說一個戲子像林姐姐的時候,林黛玉馬上表現(xiàn)出不悅;薛姨媽讓周瑞家送花的時候,林黛玉毫無顧忌的說出最后剩下的花才會給她的話。其實林黛玉沒有與人相處的經(jīng)驗,加之父母早亡,更沒有人教林黛玉這些與人相處之道。而林黛玉敏感的性格使得大觀園中的部分人不喜歡她,所以林黛玉在為人處世上更是謹小慎微,這種情況讓林黛玉有更多的性格悲劇,最終讓其自我封閉禁錮在世俗之外。另外,幼女寄居在親屬家,本就性格多疑、敏感,雖有賈母庇護,但安全感的缺失,更會加劇林黛玉的悲劇性格[1]。
(二)鏡中水月 魂斷瀟湘
林黛玉被賈母接入到賈府后,每日都與寶玉相處一處,隨著年齡增大,二人漸生情愫,但是鑒于寄住人家且是女孩,不好自己開口,所以黛玉很是郁悶。雖然賈母有意,但是也要王夫人同意,王夫人則一直想與薛家攀親,所以不愿表態(tài),且王夫人心底里不太喜歡黛玉,襲人因有三分像黛玉,就落得王夫人的厭惡,各種復雜原因交匯林黛玉更是很焦心,但不知如何自處,特別是感覺寶玉冷待自己的時候,僅能暗自生悶氣,也沒有人能傾訴。她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寵愛她的外祖母身上,希望外祖母能為其做主,但所有的一切都是黛玉心中的暗想,且黛玉性格高傲,沒有寶釵的圓滑,不得寶玉房中丫頭喜愛,所以黛玉只能在漫長的等待中希冀美好的愿望能實現(xiàn)。
著名紅學家在《林黛玉的戀愛》中曾明確的說過沒有戀愛的生活,就沒有林黛玉的存在,林黛玉將所有的一切都寄予到愛情上,若能得到愛情林黛玉會有好的結果,但若愛情失去了,林黛玉必將消亡,在這場賭注中林黛玉是賭賈寶玉的真心。但是林黛玉萬萬不曾料到,寶玉代表的不是一個人,是一個家族,他的婚姻有很多牽扯,其中有賈母、王夫人、賈元妃等人的利益,更會襲人、王熙鳳等人的影響。其中每個人都每個人的想法,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賈母希望她最喜愛的兩個孩子在一起;王熙鳳則是想繼續(xù)把持當家人的位置,黛玉體弱多病必然無暇管家;襲人則認為黛玉為人刻薄,不如寶姑娘寬厚好相處。所以代言的人生悲劇不可避免,賈母有心撮合,但是卻不能違逆寶玉親生母親王夫人和賈妃娘娘的意愿。
二、林黛玉悲劇形象分析
(一)家庭悲劇
紅樓夢開始時林黛玉來到京都的外祖母家中寄養(yǎng),在書中也描述了她的心理活動,既常常聽母親講起外祖母家的顯赫,一路林黛玉唯恐被人笑話所以謹小慎微,處處看他人如何做,自己才敢做,生怕做錯了惹人笑話。且接林黛玉進府的婆子都與別家不同,服飾甚是華麗,與平常人家的貴婦無異,所以更能想象賈府的奢華,這更加劇了黛玉的擔憂。加之黛玉母親亡故,家中無兄弟姐,更是沒有太多的親情呵護,所以孤女在外難免心情抑郁,依靠祖母才成為了賈府中的主子,但也不能算是正經(jīng)的主子,為人處世更是要格外小心,唯恐露怯辱沒家風。雖然林黛玉與賈家也是親戚,但是她僅是賈母外孫女,不是賈家人,比不得賈母的嫡親孫女。王熙鳳第一次見林黛玉就說,這通身的氣派怎么看都像賈母的嫡親孫女,卻只是個外孫女,雖然王熙鳳這句話有恭維之意,但卻將親疏界限表露的一清二楚,也表明林黛玉在賈府不是賓客更不是主人,身份地位很尷尬。
林黛玉的性格悲劇是由其家庭悲劇決定的,在林黛玉身上寄予了作者的審美價值,主要表達出封建文人對權貴的蔑視,作者更喜愛光明磊落的人物性格,雖然會有討人嫌之處,但是卻是真實的。但這種真實的性格特質(zhì),造成了林黛玉的性格悲劇,林黛玉雖然性格敏感,但卻有基本的做人底線,是非曲直總是有的,在賈府中不會恭維,更不懂圓滑,所以會處處碰壁。譬如,王夫人的責罰造成金釧跳井自殺,雖然人人都知道的事實,在寶釵嘴中則是自己貪玩失足落下,讓王夫人不必自責,還虛偽的夸獎王夫人心善,竟能將這件事聯(lián)想到自己身上,使得王夫人心情郁悶得到緩解,若換成黛玉雖然不會多說什么,但斷斷不會將黑說成是白,其實在這深宅府院中,又有多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呢?因而林黛玉在這復雜環(huán)境中難免應付不來,心情郁結,但又有心中的高傲,不愿趨炎附勢。
(二)性格悲劇
林黛玉性格之“美”體現(xiàn)在凄美上,很多人初讀紅樓夢會討厭林黛玉的“矯情”性格,但是隨著深入閱讀能初步了解林黛玉矯情性格的原因,對于林黛玉有一絲同情和憐憫。從現(xiàn)代角度思考,一個父母雙亡的十幾歲女孩,寄養(yǎng)在親戚家,孤苦伶仃,難免會有強烈的自卑感,所以時時處處怕被人嫌棄,處處小心。即使是性格開朗的孩子也會有變化,何況是性格本就敏感的黛玉。譬如,黛玉生病后寶釵建議她每日吃二錢燕窩,黛玉說本就是寄居在此,且常年生病,賈母已經(jīng)每日派人送各種補藥,若還索要燕窩會讓人生厭,黛玉寄居人家,凡事不能隨心自在,更不能向人索要東西,即使對于當時的賈家來說每日二錢燕窩不算什么,但難免有下人嚼舌根惹人生厭,若這是自己家則斷斷不會,自家小姐想要吃燕窩有何不可,但待遇畢竟不是“正經(jīng)”主人[2]。
人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都會有郁悶的狀態(tài),但是會隨著環(huán)境變化日益紓解,林黛玉所處的環(huán)境是不變的,所以這種郁悶很難獲得紓解,其實林黛玉的“小性”不是出于其本心,是現(xiàn)實生活強加給她的一種打擊,為自保而做的姿態(tài)。不能將其認為是性格的缺陷,僅能將其看成是斗爭的表現(xiàn),就如同家境貧寒的孩子,十分好斗,僅僅是為了自保,若性格孱弱必然會被人所欺,林黛玉當然不會動手爭斗,也僅能在嘴上耍耍小性兒,這僅是她反抗現(xiàn)實的唯一途徑。所以最終林黛玉僅能香消玉殞的脫離這個社會,因為她個人對環(huán)境的反抗是無用的,賈府最終還是選定了薛寶釵,林黛玉只能一生命終結為書本添加凄美的氛圍,黛玉的性格決定其命運的悲慘[3]。
(三)愛情悲劇
封建社會的愛情多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兩人沒有太多的戀愛過程。但林黛玉和賈寶玉則不同,兩人可謂青梅竹馬,情投意合,所以是自由戀愛。且有著十分復雜的戀愛過程,中間經(jīng)歷的各種曲折,有兩人的拌嘴和生氣,更有寶玉對黛玉離去的不舍。且兩人的思想是一致的,都不愛拘束,不喜世俗,有著共同的情趣,黛玉從沒有規(guī)勸過賈寶玉要好好讀書,出人頭地,其實兩人心中對這些世俗功名利祿多有不屑,但他們忽略若沒有這些他們?nèi)绾伟采?,他們不屑一顧的正是他們現(xiàn)在享受的,他們能有家仆調(diào)遣,有丫鬟服侍,不用自己做工掙錢,每天生活在浪漫的大觀園,都是“世俗”帶給他們的[4]。所以兩個人的很多想法離經(jīng)叛道,很難為世人接受。賈寶玉是豪門公子哥,必然要選擇與之相匹配的女子,不但要家世好,更要能持家掌家,溫柔大度,顯然這些林黛玉都不曾具備,林黛玉雖然出身書香世家,但是家中人才凋零,父親亡故,更是無所依靠,很難幫襯到賈家[5]。林黛玉雖然貌美但為人處世不夠?qū)捄?,掌家理事之能不足,難堪大任,更為關鍵的是黛玉身體不好,這更是犯了王夫人大忌,在傳統(tǒng)世俗婚姻中林黛玉不是好媳婦的首選。林黛玉唯有賈寶玉對其的一份牽掛和情絲,但是在賈寶玉和薛寶釵成婚后這份青絲已斷,黛玉心已死,身必亡。
三、結語
黛玉的悲劇是必然的,更是封建時代的悲劇。黛玉始終生活在矛盾與掙扎中,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賈母和寶玉身上,但是最終所有的希望化為泡影。黛玉不愿在這污濁的世界繼續(xù)茍延殘喘,只有通過死來解脫,真正的印證了書本中哪句話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垢陷渠溝。林黛玉的悲劇有其個人因素,更有環(huán)境因素,她曾經(jīng)努力抗爭過,但最終還是沒能抗爭過命運,特別是當?shù)弥獙氂衽c他人成婚后,在痛徹心扉后,放棄自己的生命,她歷經(jīng)酸楚,讓人銘記。
參考文獻:
[1]魯彩蘋.從《葬花吟》和《桃花行》看林黛玉悲劇形象的塑造[J].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研究,2017,(09):11-12.
[2]王繼榮.淺析《紅樓夢》中林黛玉悲劇命運的必然性[J].神州,2017,(21):102-103.
[3]黨琦.淺析林黛玉形象的悲劇意蘊[J].北方文學:下,2017,(06):52-53.
[4]楊敏.淺評“黛玉之死”——分析《紅樓夢》中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J].中學語文,2016,(09):61-62.
[5]劉茜.淺論林黛玉的悲劇性因素[J].學園:教育科研,2016,(14):90-90.
(作者單位:濰坊一中70級2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