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每一條街都有來歷和故事,顧府街因明初都指揮使顧成之府邸位于此街得名,我的人生始于這條街,由這里出發(fā),在這座城市生長,我會把大街小巷中人的故事講給你聽。
“四川有座峨眉山,離天只有三尺三。安順有座鐘鼓樓,半截還在天里頭。”安順人“吹起牛來”可真是豪氣沖天。
不過,說真的,依我看來,安順還真是有不少可以“吹”也值得“吹一吹”的地方。就拿建城這件事來說吧,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貴州省建省605年,安順建城635年——您明白了嗎?安順建城的歷史早于貴州建省的歷史30年!早在幾年前,舉行紀念安順建城630年座談會暨《圖說安順》首發(fā)式的時候,安順市文聯主席姚曉英就介紹道,安順建城的歷史早于貴州建省的歷史,這對安順人精神氣質的構成、對安順人生活品質的影響都是深刻的。
安順每一條街的街名都是有來歷和故事的。政府近幾年正本清源恢復了許多好聽的街名,比如:衛(wèi)壩口、三臺灣、碧漾灣、大箭道、小井巷、同資巷、簧學壩、許衙街、蔣衙街、宋官巷、馬卡子。其他老百姓天長日久叫得順口且耳熟能詳的還有:東門坡、陡陡坡、落魂臺、殺豬巷、殺羊巷、豬市壩、狗屎街、南門大橋、李家花園、大府公園、西城小街,等等。
顧府街是我生長的地方。顧府街,位于東街小十字以南,相傳明初都指揮使顧成之府邸位于此街,故名。因“顧”與“過”音近,顧府街被鄉(xiāng)人們呼為“過府街”,如今當地人早就習以為常。
安順市地方文化研究專家丁武光曾介紹說,顧成的人生經歷非比尋常。他一生的功業(yè),不僅在顧氏家族中代代相傳,也成為安順市歷史上的驕傲。如今,安順市的顧府街(即民主路),就是為紀念顧成而以其姓氏命名的。
我是正宗的顧成后裔,這是令我和我的家族感到無比驕傲的事情,但我們卻并不是世世代代都居住在顧府街,我們能夠住進顧府街不是托了祖上的福蔭,而是我爸當年偶然發(fā)了一筆小財,就經人介紹花六百塊錢買下了楊姓兩間半祖屋,實現了從一個無產者變成有產者的飛躍。
我家住的是顧府街中段,工人診所的三進。上隔壁是合辦處,下隔壁是房管會,對面是公共廁所,斜對面是電影院。顧府街應該是老安順最繁華的街道,沒有之一,街道不算寬敞,也沒有很多的商店,許多人家都住在臨街的房子里,不像現在寸土寸金全部是鋪面,僅有街口有幾家國營的商店,有土產公司、日雜公司、農資公司,還有一個水站,再過來就是煙酒分店。
我出生在一個多姊妹的家庭。大姐顧新華,家人們稱呼她小東,從小我跟大姐最親,一直跟她睡一床,有什么事就喊大姐,但在小學三年級的一天,我知道了一個驚天大秘密——關于大姐的身世——她竟然不是我媽生的!其實,我寧愿二姐不是我媽生的,因為小時候,她經常嫌棄我。我頭上還有個三姐顧新煥,也是經常被二姐欺負得哭兮兮的。排行老四的就是我了,我的名字顧新紅也頗有來歷,這里先埋個伏筆,以后慢慢道來。我腳底下有個妹妹,叫顧新蔚,我打小就喜歡我這個妹妹,因為我們隔得近,做什么事情都搭伴,她生性忠厚老實,做事勤勤懇懇。其實,父母一直都想要個兒子,但接連生下來都是女兒,生到我小妹老六的時候,天公仍不作美,又是個姑娘,太厭煩,干脆就叫小厭人,后來我這個最小的妹妹就叫作顧新燕了。再往后,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小弟的出生,他就叫顧新星了,因為過度的受關注,加上頭上“六座大山”的“壓迫”,弟弟的性格竟然有些唯唯諾諾,不過,現在的他,還是很有出息的。
關于安順、關于顧府、關于我家,大城小事,故事多多。往后,我們慢慢聊。
(抽文)
顧府街應該是老安順最繁華的街道,沒有之一,街道不算寬敞 ,也沒有很多的商店,許多人家都住在臨街的房子里,不像現在寸土寸金全部是鋪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