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萍
寧夏吳忠微創(chuàng)醫(yī)院麻醉科,寧夏吳忠 751100
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蘇醒時間認知恢復的影響
陳淑萍
寧夏吳忠微創(chuàng)醫(yī)院麻醉科,寧夏吳忠 751100
目的該文就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蘇醒時間及認知恢復的影響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取2014—2016年在該院接受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參照組各30例。參照組患者手術時采取全身麻醉,實驗組患者在手術時予以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結果實驗組患者的吞咽開始時間、拔管時間以及完全清醒時間對比參照組均更快,實驗組患者在術后1、2 d時的MMSE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兩組患者在術后3、5 d時的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為患者采用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理想,對縮短蘇醒時間、促使=認知功能恢復均有積極作用,值得推廣。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膝關節(jié)置換術;麻醉蘇醒;認知功能
膝關節(jié)疾病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對患者的行動、生活質量均會帶來嚴重影響,病程進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行膝關節(jié)置換術進行治療[1]。老年人的機體機能已經有所減退,這會增加手術麻醉的風險性。為探尋更為理想的麻醉方法,近幾年的部分患者實施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已獲得了臨床的高度認可;現(xiàn)將研究過程及數(shù)據(jù)報道如下。
此次研究對象均為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膝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的老年患者,病例總數(shù)為60例,為ASAI~II級。其中男女患者分別為34例、36例;年齡分布在60~79歲之間,中位年齡為(68.3±3.5)歲;體重在 45~75 kg之間不等。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參照組各30例。將兩組患者的資料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術前30 min注射阿托品0.5 mg,入室后建立靜脈通路,予以面罩吸氧,并對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
實驗組:在患者的L1~2椎間隙進行穿刺,向頭側置管,置入深度為4~5 cm,將導管固定好。注入5 mL利多卡因(濃度為2%),在確定導管位置以后,注入10 mL利多卡因(0.5%),調整好麻醉平面,如患者未見不良反應后,可進行全身麻醉。先以劑量為1.5~2.0 mg/kg的丙泊酚、劑量為 2~4 μg/kg的芬太尼、0.06~0.08 mg/kg的維庫溴銨以及0.1~0.2 mg/kg的咪達唑侖進行麻醉誘導。以2%的利多卡因對患者進行氣管表面麻醉,而后連接麻醉機,持續(xù)吸入1.3%~2.0%的七氟醚,予以2~4 mg/kg的丙泊酚來進行麻醉維持。1 h后經硬膜外注射1 mg嗎啡、3 mL羅哌卡因(濃度為0.5%)。
參照組:對患者單純進行全身麻醉,方法同實驗組。
對比兩組患者的吞咽開始時間、拔管時間、完全清醒時間以及MMSE評分。
應用 MMSE 評分量表[2]對患者術后 1、2、3、5 d 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認知功能越良好。
將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比較結果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比較結果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吞咽開始時間為(13.2±2.2)min,拔管時間為(16.3±2.8)min,完全清醒時間為(18.9±3.0)min;參照組分別為 (19.6±2.8)min、(25.4±3.7)min、(31.2±4.4)min,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患者在術后1、2 d時的MMSE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在術后 3、5 d 時,兩組的 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對比[(±s),分]
注:*表示與參照組比較,P<0.05。
組別 術后1 d 術后2 d 術后3 d 術后5 d實驗組(n=30)參照組(n=30)(23.8±1.2)*19.1±1.0(25.0±1.4)*21.9±1.3 26.1±1.5 25.6±1.2 26.8±1.7 26.0±1.8
老年患者的基礎疾病較多,身體耐受性也不如青壯年,這為手術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老年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要為其選取安全、平穩(wěn)又有效的麻醉方案。以往常為患者采用單純的全身麻醉,但有一些患者因手術時間過長,術后蘇醒較慢,且經過復雜、高強度的手術后,老年人的認知功能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甚至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3]。為彌補以上不足之處,我院主張在老年膝關節(jié)置換術開始后,先行硬膜外麻醉再行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可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不適癥狀,有效減小身心應激反應,對其意識恢復具有一定幫助[4]。硬膜外麻醉復合全麻的方式,還可減少術中全麻藥物的使用量,使患者的心率、血壓維持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之中;同時也可降低肺不張、呼吸抑制、呼吸道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5]。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吞咽開始時間、拔管時間以及完全清醒時間對比參照組均更快(P<0.05),說明復合麻醉方式的術后蘇醒更快。實驗組患者在術后1、2d時的MMSE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但兩組患者在術后3、5 d時的 MMSE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兩組的近期認知功能有所差異,但遠期認知功能無差異,說明復合麻醉方法可促使患者術后的認知功能更快的恢復。
綜上所述,在老年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為患者采用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縮短縮短蘇醒時間,還可促使認知功能及早恢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牛宣耀.老年膝髖關節(jié)置換應用羅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聯(lián)合麻醉:置換后不良反應率低[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22)∶3477-3481.
[2]徐立.全身麻醉和外周神經阻滯麻醉對老年單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4)∶905-906.
[3]朱航彤.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手術患者蘇醒時間及認知恢復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5(3)∶478-479.
[4]黃文鋒,陳杰,包曉航,等.腰叢-坐骨神經阻滯與腰麻在老年患者膝關節(jié)置換圍術期的對比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6,25(9)∶636-639,640.
[5]錢江潔,林偉利,徐旭仲,等.麻醉方式對老年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影響[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6,21(2)∶216-218.
R61
A
1004-6569(2017)06(b)-0130-02
2017-03-24)
陳淑萍(1979-),女,回族,寧夏回族人,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臨床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