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中國古代 (從先秦至鴉片戰(zhàn)爭前夕)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學派、不同思想家的德育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新時期新形勢下,大學生德育工作進入了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教育空間。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召開,是高校改革發(fā)展、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這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立德樹人”在高校工作中的根本性地位,為今后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明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做好引路人,明確引導思路,全力推進德育效果。
關鍵詞 本科院校 思政工作 意識引導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大安排部署。作為本科院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義,要深刻認識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任務,要深刻認識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要深刻認識堅持黨對高校領導的政治要求。青年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不僅要掌握思想道德建設基本理論和觀點,更要注重運用,分析現(xiàn)實問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效提高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的能力。通過積極的努力,正確的引導,輸送給青年學生有價值的思想營養(yǎng)、精神營養(yǎng),堅持從自身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形成教育自覺,不斷提高其思想道德境界,最終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1通過意識引導,實現(xiàn)傳統(tǒng)道德現(xiàn)代化,構建更適宜的模式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不可否認,經濟飛速發(fā)展,復雜化、多元化和自主化的現(xiàn)實,對傳統(tǒng)道德生活產生了影響,衍生出一系列諸如以“道德滑坡”、“道德崩潰”、“道德底線屢被突破”等相關話語的道德危機,社會道德風尚面臨巨大挑戰(zhàn)。聯(lián)合國發(fā)展計劃署教育顧問德懷特?艾倫說道:“20世紀,高等教育自發(fā)地把如何使學生變得‘聰明當做了主要目的。當今,知識量已經翻了好幾倍,高等教育忙于應付令人頭暈目眩的新知識,無暇顧及價值觀和道德教育?!蔽覀冏鹬貍鹘y(tǒng)的道德生活,但不得不承認,當代社會道德的現(xiàn)實,使得道德生活從同質單一層次性向復雜異質結構性轉變。社會現(xiàn)實的問題對每個人都是一種考驗,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人,也會被引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可能產生某種道德恐慌。
教育是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于人。客觀上講,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但只要不偏差事物的內在,趨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就能實現(xiàn)教育的根本。習近平同志考察山東曲阜孔廟時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guī)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道德義務情感,建構底線道德方面,要汲取傳統(tǒng)道德生活中豐富的內涵,全力實現(xiàn)傳統(tǒng)道德現(xiàn)代化,引導在社會范圍內自主構建普遍遵守的底線道德,增強道德責任感,形成正確的道德分析方式。當每個人全部態(tài)度的功能都能發(fā)揮巨大作用時,我們就成了道德感情的擁有者,能夠讓道德生活既能寬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利益需求,又能真實地把握心理情結,實現(xiàn)個人自由與社會統(tǒng)一的相互協(xié)調。
2通過意識引導,堅持道德責任的唯一性,對正確的行為作出認可
道德責任是道德規(guī)范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人道德覺悟和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履行道德責任,要靠內心堅定的信念和高度的道德責任感。如果社會對個體沒有責任的要求,任其滿足自己的欲望、需求而為所欲為,那么人類社會就不可能正常地維系下去,必須要通過一定的規(guī)則來約束和規(guī)范人的行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思想道德教育是中華文化脈動幾千年的核心力量,是扎扎實實的實踐活動,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生力軍,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加強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對每個接受教育的學生來說,德育是溫暖的熏陶,是真善美的追求。在本科教育階段,深化“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道德實踐能力,并引導其自覺踐行,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講,要形成“向上的力量”和“向善的力量”。向上,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道德精神;向善,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厚德載物”“民胞物與”的道德境界。責任心是一種心理品格,也是一種道德素質、能力要素。思想道德教育的關鍵,就是引導向上、向善,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常懷善念,常行善舉,知行合一、行勝于言的具有道德責任的人。
3通過意識引導,優(yōu)化群體中的現(xiàn)實思考,保持道德選擇的穩(wěn)定性
在大學的新集體中,每個學生都會面臨不一樣的現(xiàn)實問題,大家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在經濟條件、個人特長、綜合能力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可否認,群體有著無形的影響力。在這個群體中,大學生作為無固定收入的群體,既依賴于家庭的經濟支持,又具有明顯的獨立意識與傾向,呈現(xiàn)依附與獨立并存。同時追求個性釋放,并且主動與群體保持一致,又呈現(xiàn)個性與歸屬同在。大學生群體還同時具有兩種不同的特性,即激情和理性。既跟隨時尚、沖動易燥,不乏功利,又獨特保守、富有理智、也愿意付出,呈現(xiàn)沖突與穩(wěn)定相互依存。在群體生活中,正確的引導能在教育中發(fā)揮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生活在多元化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時常產生不安全感,當個體長期以來形成的穩(wěn)定性遭遇突發(fā)情況時,每個人都有演變成不正常的、顛覆性角色的可能。在傳統(tǒng)道德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相對適宜的現(xiàn)代化道德生活方式也在面臨潛抑作用的影響。我們應該看到,屈從群體意見,服從群體秩序,也是自我選擇的結果,是一種對道德責任缺乏深層次支撐的潛意識表現(xiàn)。抓住根源,就能推進引導教育的實效。通過努力,使他們在面對在群體中出現(xiàn)的選擇困境時,有思考的能力,有解決的能力,從內心看萬象,時刻保持選擇的穩(wěn)定性。
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學習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結合起來,深刻認識到當前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道德建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為新時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找準了方法。新時期的思想道德建設要實現(xiàn)民族化與世界化的統(tǒng)一,實踐化與科學化的統(tǒng)一、整體化與開放化的統(tǒng)一。endprint
人的生命是有溫度的,教育也有溫度的,教師對學生的仁愛之心就是溫暖青年學生的股股暖流。教育不是呆板的灌輸,不是簡單的說教,是一種強大的感染力,引導學生在體驗美好生活的同時,去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要相信道德追求最具有“情感能力”,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某種冷淡,它“從容鎮(zhèn)靜”。青年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和培育工作十分關鍵。要緊扣時代精神,深化思想引領,加強意識引導,緊緊把握學生成長特點和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責任感教育和素質教育,使其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上下功夫,以同等的道德責任感量人量己,把道德認知轉化為行動自覺,提升高度思考的能力,全力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作者簡介:李蔚霞,女,1978年4月出生,山東惠民人,大學本科,講師職稱,基礎教研部寫作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為公安文化、人文素質教育、公文寫作等。
參考文獻
[1] 袁正光.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導論[M].北京:中國協(xié)和大學醫(yī)科出版社,1987.
[2] 田建國,周光迅.大學教育綜合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3]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DB/OL].2012-11-08.
[4] 王文俊,王曉波,陳令霞.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5] 宋桂清.整體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 陳曉端.當代教學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7] 黨波濤.中華民族精神故事[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8] 榮格.蘇格性格哲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9] 尼采.尼采生存哲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10] 叔本華.叔本華人生哲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11] 貴玉君,韓迎光.公安院校德育教育目標及實現(xiàn)途徑[J].教育與教學法研究,2002(05).
[12] 姜策,李晶冰,徐良將.文化素質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相結合的素質教育模式研究——以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為例[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