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清
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兒童文學藝術(shù)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廊坊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2005年被評為河北省第二屆“十佳青年作家”。多年從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代表性長篇小說、長篇童話有《少年行》《畫眉》《危險的夏天》《陪你去流浪》《諾亞傳奇》《鼠洞奇遇記》等,主要文學作品集有《青春風景》《地下室里的貓》“張玉清直面青春系列”等,繪本作品有《做成標本的小燕子》《女孩和蟬》。
閱讀與成長有關的故事,常常能給人以啟發(fā)。在這些故事中,讀者可以感悟成長中的細膩與美好。
比如這本《途中的風景》。它精選兒童文學作家張玉清不同創(chuàng)作時期、不同寫作風貌的中短篇小說,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以清純洗練的筆調(diào)描繪少年的心理特征。書中有的作品細膩入微地抒發(fā)了青春情愫,有的作品以亦莊亦諧的氛圍來敘寫校園生活。這本書表現(xiàn)了處于成長期的少年人的心理、個性及他們的思考和選擇,會令讀者收獲不一樣的成長感悟。
凡有這樣的事,我家全是我爸出馬。我急急地在人叢里尋著我爸,想知道我家的運氣,卻見我爸瞇著眼,不緊不慢地吧嗒著煙袋,根本沒有去抓鬮,又忽地將煙袋一磕,站起身往隊長跟前湊著要說話。
我搶上幾步,上前拽爸的袖子,催他快去抓鬮,遲了好東西便全叫別人抓去了。爸卻甩開我的手,繼續(xù)跟隊長說話。我聽明白了,原來爸是在跟隊長商量要用放棄抓鬮的權(quán)利來換取那一副牛骨架。
隊長說:“行,牛頭不算,那得留著完了事給禿頭和幫忙的爺們下頓酒,還有你家的肉就抵了?!?/p>
爸笑瞇瞇地點頭:“行,行?!?/p>
我一聽急得都要哭了:“爸,咱不要肉要骨頭干啥?不要骨頭,不要骨頭!”
爸怪我多嘴,將煙袋往我腦門上一晃:“你懂個屁!”
鬮抓完了,劉禿頭也已將牛解畢,便開始分肉。劉禿頭掌刀,會計在旁按隊上的花名冊叫號,隊長坐鎮(zhèn)監(jiān)督。這時人群中說笑聲消失了,人們多少都有些嚴肅和專注。
最先叫的是栓子家,栓子媽拎著籃子上前,一臉喜相。會計在花名冊上記一筆,沖劉禿頭叫:“四斤牛肉。”栓子家四口人,每人一斤。
劉禿頭一刀下去,拎秤一稱,不多不少正好四斤。劉禿頭油手抹一把嘴,向人群斜眼一瞥,意在炫耀。人群里便有叫好聲:“好手藝!”“全福,好刀法!”全福是劉禿頭的大號。
四五戶分過之后,有人提出異議,說禿頭這樣一刀切,刀法是蠻好,可是割下的肉卻不甚公平,因這一刀下去,好肉便好肉,孬肉便孬肉,有人合算有人不合算,這樣不行,一刀切不可取,須得每份肉多切幾刀,好肉孬肉搭配著來,才合理。
我從那時候就知道了用“一刀切”處理問題不可取。
選自《途中的風景·牛骨頭》
責任編輯 / 周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