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冬林,陳麗芬,黃 理
(河池市人民醫(yī)院胃鏡室,廣西 河池 547000)
用胃腸鏡雙重染色檢查法診斷消化道早癌的準確性研究
覃冬林,陳麗芬,黃 理
(河池市人民醫(yī)院胃鏡室,廣西 河池 547000)
目的:研究用胃腸鏡雙重染色檢查法診斷消化道早癌的準確性。方法:選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河池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52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對其接受診斷的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15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76)和比較組(n=76)。使用常規(guī)胃腸鏡檢查法對比較組患者進行檢查,使用胃腸鏡雙重染色檢查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檢查,然后對這兩組患者進行病理檢查,并將其進行病理檢查的結果作為最終的診斷結果。檢查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病情診斷的準確率。結果:與比較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病情診斷的準確率較高,P<0.05。結論:用胃腸鏡雙重染色檢查法診斷消化道早癌的準確性較高。
胃腸鏡雙重染色檢查法;消化道早癌;診斷;準確性
消化道早癌是指病灶浸潤深度存在一定局限性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此類疾病可分為食管早癌、胃早癌和結直腸早癌三種類型。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消化道早癌在發(fā)生的早期,癌灶在外型上不會發(fā)生明顯的改變,因此對其進行診斷的準確率較低[1]。近年來,隨著內(nèi)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用胃腸鏡診斷消化道早癌的方法獲得了臨床上的認可。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主要探討使用胃腸鏡雙重染色檢查法診斷消化道早癌的準確性。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河池市人民醫(yī)院接受診治的152例消化道早癌患者。這152例患者的納入標準[2]為:1)不存在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2)不存在嚴重的意識障礙或患有精神性疾?。?)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相關協(xié)議。將這15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76)和比較組(n=76)。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41例,女35例;其年齡為26~75歲,平均年齡為(50.06±8.24)歲;其中有進行胃鏡檢查者37例,進行腸鏡檢查者39例。在比較組患者中,有男39例。女37例;其年齡為 27~77歲,平均年齡為(52.56±8.27)歲;其中有進行胃鏡檢查者38例,進行腸鏡檢查者38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使用常規(guī)胃腸鏡檢查法對比較組患者進行檢查。進行常規(guī)胃腸鏡檢查的方法是:1)進行胃鏡檢查。讓患者取平臥位或半臥位,將身體偏向一側。對患者的咽喉部進行局部麻醉,然后將胃鏡經(jīng)口、食管送入其胃內(nèi),對其食管和胃內(nèi)的情況進行觀察。2)進行腸鏡檢查。讓患者取側臥位,對其肛門處進行消毒。將腸鏡經(jīng)肛門探入患者的直腸和結腸,然后觀察其直腸和結腸內(nèi)的情況。使用胃腸鏡雙重染色檢查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檢查。進行胃腸鏡雙重染色檢查的方法是:1)進行胃鏡雙重染色檢查。讓患者取平臥位或半臥位,將身體偏向一側。對患者的咽喉部進行局部麻醉,然后將胃鏡經(jīng)口、食管送入其胃內(nèi),先觀察其食管黏膜和胃黏膜的情況,找到疑似發(fā)生病變的部位。使用生理鹽水對疑似發(fā)生病變的部位進行沖洗,再使用醋酸溶液對該部位進行第一重染色,然后使用20 ml濃度為0.5%的美蘭溶液(病變部位若發(fā)生在食管,可使用20ml濃度為11.25%的盧戈碘液)對該部位進行第二重染色。1 min后,用生理鹽水將疑似發(fā)生病變的部位沖洗干凈,然后對該部位進行攝片。2)進行腸鏡雙重染色檢查。讓患者取側臥位,對其肛門處進行消毒。將腸鏡經(jīng)肛門探入患者的直腸和結腸,先觀察其直腸和結腸內(nèi)的情況,找到疑似發(fā)生病變的部位。使用生理鹽水對疑似發(fā)生病變的部位進行沖洗,再使用醋酸溶液對該部位進行第一重染色,然后使用20 ml濃度為0.5%的美蘭溶液對該部位進行第二重染色。1 min后,用生理鹽水將疑似發(fā)生病變的部位沖洗干凈,然后對該部位進行攝片。完成上述檢查后,取患者疑似病變部位的組織(一般取5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并將進行病理檢查的結果作為最終的診斷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病情診斷的準確率。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比較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病情診斷的準確率較高,P<0.05。詳情見表1 。
表1 兩組患者病情診斷準確率的比較
消化道早癌可分為食管早癌、胃早癌和結直腸早癌三種類型。其中食管早癌是指病灶浸潤深度達到黏膜層,但未伴有淋巴結轉移的食管癌。胃早癌是指病灶浸潤深度達到黏膜層或黏膜下層的胃癌(胃早癌的診斷標準與其病灶的大小和有無淋巴結轉移無關)。結直腸早癌是指病灶浸潤深度達到黏膜層或黏膜下層的結直腸癌(結直腸早癌的診斷標準與其病灶有無淋巴結轉移無關)[3-4]。由于消化道早癌病灶的外型在發(fā)病的早期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改變,因此對此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較低。
進行胃腸鏡檢查是臨床上診斷消化道早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往,臨床上主要使用常規(guī)的胃腸鏡檢查診斷消化道早癌,但診斷的準確率較低。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使用胃腸鏡雙重染色檢查法診斷消化道早癌。用此方法診斷消化道早癌的原理是:先使用醋酸溶液對胃黏膜和腸黏膜進行第一重染色,使胃黏膜和腸黏膜上的細胞發(fā)生暫時性的脫水。這會導致胃黏膜和腸黏膜變白,從而使檢查醫(yī)生更容易觀察到發(fā)生染色的病變部位[5]。人體正常的胃黏膜和腸黏膜對美蘭的吸收率幾乎為0。而發(fā)生癌變的胃黏膜和腸黏膜對美蘭的吸收率卻高達70%以上,而且在吸收美蘭后會變成藍色。因此,使用美蘭對發(fā)生癌變的胃黏膜和腸黏膜進行第二重染色可使檢查醫(yī)生準確地發(fā)現(xiàn)發(fā)生癌變的部位。此外,人體食管正常黏膜的鱗狀上皮內(nèi)部存在著十分豐富的糖原。這些糖原在遇到碘劑時會變成棕褐色。而發(fā)生癌變的食管黏膜鱗狀上皮內(nèi)部幾乎不含糖原。因此,使用盧戈碘液對發(fā)生癌變的食管黏膜進行染色,可使其與周圍正常黏膜的顏色出現(xiàn)顯著的差異,從而提高檢查的確診性。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胃腸鏡雙重染色檢查法診斷消化道早癌的準確性較高。
[1]韋凱揚. 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中消化內(nèi)鏡技術的應用價值探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20):259-260.
[2]高杰, 安薇, 施新崗,等. 藍激光成像結合放大內(nèi)鏡對內(nèi)鏡醫(yī)生診斷上消化道早癌的價值研究[J]. 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 2016, 33(11):747-750.
[3]曾海龍, 張正坤. 放大內(nèi)鏡結合窄帶成像技術對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J]. 中國臨床研究, 2016, 29(4):452-455.
[4]別文華. 消化內(nèi)鏡技術對消化道早癌診斷價值分析[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5,25(11):141-142.
[5]席婷. 窄帶成像放大內(nèi)鏡在診斷老年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7, 20(3):268-271.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gastroenteroscopy in diagnosing digestive tract early carcinoma. Selection methods from May 2015-2015, may accept the suspected of digestive tract cancer patients, 420 cases of early, on averag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normal stomach check, use the double staining endoscopy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observe detec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early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detection rate, and it has important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and is worth promoting.
∶ gastroenteroscopy; Early carcinoma of digestive tract; Clinical value
R730
]B
]2095-7629-(2017)21-0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