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海
朗讀訓練是語文課堂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照顧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形式多樣的進行朗讀指導。如何提高朗讀訓練的效果?我認為在語文朗讀訓練中,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習的個體性這一學生學習的本質特點,通過學生的個性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朗讀出個性
課堂上,語文老師常用的一句教學術語是:“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朗讀出的是誰的感情?教師往往以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自己對作者情感的體驗為標準來衡量學生的朗讀是否有感情。有位語文教師要求學生朗讀《頤和園》第四自然段:“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面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辈簧賹W生把“滑”字讀成了重音。這位老師指導說,“滑”字在句子中描寫出昆明湖湖水非常靜,在這里讀時就要把重音輕讀。有個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說,把“滑”讀成重音,可以體現(xiàn)出游船、畫舫在平靜的湖面上動作的輕柔舒緩,從而體現(xiàn)了湖面氣氛的寧靜。這位老師說,“滑”在這里沒有讀出重音的道理,并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輕讀。在老師的要求下,學生下次朗讀,果然整齊劃一,都輕讀了。學生的個人體悟不見得沒道理,然而在老師統(tǒng)一地標準下,個性化理解沒有了,朗讀興趣受到打擊了。
我們的教育教學理論反復強調: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課堂上,教師的任務就是營造一種氛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去學習語文,而不是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強加給學生,忽視學生的個體感受,壓抑學生的個體情感。在《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的教學時,最后兩句話的品讀,不同學生就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讀法。生1:“青蛙/為什么/沒參加?↑他在洞里睡著啦?!保ㄐ÷?,讀時用手指指頭成思考狀,然后自己告訴大家,并用了“氣聲”來讀“睡著啦”,表現(xiàn)生怕吵醒小青蛙)。生2:“青蛙/為什么/沒參加?↑”(兩手一攤,小嘴一撅,好像很生氣)“他在洞里/睡著啦”(又變了一個聲音,好像另一只小動物回答問題)。學生這些個性化的解讀,老師都應恰如其分地加以鼓勵。也許學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然而我們的課堂不正是因此而顯得精彩紛呈嗎?
二、形式的多樣性
朗讀形式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在需要,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重點詞句的比較朗讀:《蜘蛛》一文里“一個飛蛾投到網(wǎng)里了”,筆者讓學生把“投”換成“落”“掉”進行比較朗讀,一換一讀中,學生很快理解到“投”恰如其分地寫出了“飛蛾”是無意中“自投羅網(wǎng)”的。又如,利用文中插圖看圖朗讀:《狐假虎威》一文的朗讀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狐貍東張西望、老虎半信半疑、小動物們滿臉恐懼……抓住這些生動形象的畫面,并在想象后朗讀,收到了很好的朗讀效果。再如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讀:《狼和小羊》一文的朗讀訓練時,分別以狼和小羊的身份分角色朗讀,學生心領神會地讀出了狼的狡猾、驕橫、蠻不講理,以及小羊的溫和、軟弱、楚楚可憐。還有生動傳神的表演朗讀:在教學《美麗的公雞》一文時,讓學生自制頭飾、大樹、青蛙等道具,分角色表演或朗讀,學生在朗讀中演出了公雞的神氣活現(xiàn),啄木鳥、蜜蜂、青蛙的不卑不亢,老馬的語重心長。朗讀形式豐富多樣,不一而足。根據(jù)實際需要配以新鮮趣味的朗讀訓練方法,既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強化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和學好語文的信心,又對語文朗讀訓練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評價的鼓勵性
由于生活閱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朗讀中往往比較生硬、缺乏活力。這個時候,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朗讀中,要善于聆聽、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不同優(yōu)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要不吝贊美之詞加以肯定和鼓勵。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個性情感。對于沉靜內(nèi)向的學生的朗讀,教師應評價說:“你這次朗讀,在某某詞某某句上讀得非常好,準確地讀出了它們所要表達的感情?!弊屑毦唧w的評價可以使他們保持高度的關注力。對于外向開朗的學生的朗讀,老師應用一句“你讀得真棒”能使他們保持高昂的學習積極性。恰如其分,妙語生花的評價語,對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