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云
【摘要】本文列舉了初中數學教學中施行分層教學的策略,分別就學生、教育、訓練與評定分層的策略開展論述.
【關鍵詞】學生分層;教學分層;評價分層
素質教育是讓所有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在初中的班級,學生的基礎、智商、素質良莠不齊,尤其學習的天賦高低不一,“一刀切”的教學策略明顯難以滿足要求.因為每班學生數量、教材內容與上課進度難以做到按需定制,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客觀情況調整,按需施教,選擇需要的教學策略,開展分層方式教學,讓各個層次的受教育者皆能得到進步,更是素質教育的創(chuàng)新方法.
一、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相同班級的數學教學設定一致的教育內容、時間與參考資料,受教育者學習素質良莠不齊,教學時易出現重視中等生,忽略學優(yōu)生及學困生的行為,使得學優(yōu)生埋沒潛能,學困生難以跟上進度.可基礎教育的宗旨不僅要保證受教育者的共同要求,亦要滿足受教育者的個性需求,因此開展分層教學是勢在必行的.于數學教學中融入分層教學,能夠激發(fā)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興趣,提升自信心,熟練掌握數學知識,促進自我探索,階梯攀升,分層教學必然成為優(yōu)化單一課堂教學的完美策略.
二、分層教學實施過程
(一)學生分層
學生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在相同班級中,教師需觀察分析受教育者的學習差異、個性特征、思維特性等實際情況,將受教育者劃分成多個層次,創(chuàng)建檔案,規(guī)劃出分類教學的目的及教學方針.例如,為了去除“標簽現象”及“學困生”的自卑情緒,應將學生施行隱性分層,即學生被劃分后的層次和采用的方法僅教師知道,被分層者與其監(jiān)護人認知明確,愿意配合,但不向全體學生公布.教學對象隱性劃分層次,屬于分層教學的完善方式,不過需要教師開展的工作較多,要做很多前期調研工作,并細致分析.在教師基本了解受教育者的具體狀況后,依照受教育者的知識基礎、智商及學習態(tài)度等,將受教育者分為三個層次.一為學困生層次,智商低、基礎差、接受能力弱,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成績較差;二為中等生層次,基礎與智商水平一般,能主動學習、學習比較自覺,追求上進,成績一般;三為學優(yōu)生層次,基礎好、智商高、接受能力強、對學習積極努力,方法得當,成績優(yōu)秀.層次劃分不可始終如一,不同時期需參考學生具體學習狀況做出適當改變,用來激勵學生向更高層次發(fā)展,達到大班教育的基礎上施行小班教育,深化整體發(fā)展.
(二)教學分層
教學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中的基礎.教師需參照教材與大綱,針對各層次的受教育者訂立教學目標.再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制訂出教學方案、課中提問及技能練習,注重層次,確保各個層次的受教育者都能學懂、學好.教學目標的設定需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對學困生而言僅需理解教學內容,能夠學懂基礎知識,明白教材中的基礎理論,可以解決基礎問題;中等生則需要理解學習內容,可以復述教學內容,在完成大綱基礎目標前提下,適當提升,達到稍高的數學水平;學優(yōu)生則不僅需理解學習內容,亦需能總結學習內容,且需提升知識的高度與寬度,訓練其更加靈活運用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處理難題的水平.
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需選擇多種方式分層次講解.由于學生層次不同,認知上必定存在客觀差異,課堂中教師要有所顧及,新課傳授要形成層次講解,拋磚引玉,分層互動,讓各層次的受教育者皆對課堂內容感興趣.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需準備不同層次的提問,讓各層次的受教育者思考及回答,應完美展現參與感與獲得感.教學分層不僅需面向學優(yōu)生,亦需面向學困生,要使學優(yōu)生得到更多的學習探索機會,中等生在教師幫助下能夠自學,學困生可以獲得教師精心的指導及同學的幫助.
(三)訓練分層
訓練分層需依據螺旋式教學方式.習題設計需滿足鞏固基礎、稍作提高及充分發(fā)展,可劃分成三類:基礎類、提升題與綜合類.基礎類根據課程內容的最低水準來配置,通常為直接代入公式和定理或設計例題同種題型,此類習題應確保各層次的受教育者都能處理,目的為鞏固課堂所學的基礎知識.提高類與例題相似,但難度提高,此類習題目的是深化教學內容,理解且運用,得到解題的本領,需要中等生與學優(yōu)生都進行練習,鼓勵學困生努力嘗試練習.綜合類屬綜合性與靈活性較強并有相當難度的題目,通過此類習題的練習,將新、舊知識結合,產生知識網格化,提高水平、拓展思維,需要學優(yōu)生練習,鼓勵中等生進行嘗試.在題目選擇時,原則主要配置基礎類與提高類,綜合類配置少而精.
(四)評價分層
評價分層是衡量進步的原則.其目標為進一步完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成績.為了展現各個層次受教育者的成績提高情況,需轉變舊式的評價方法,完整展現分層考查的評價效果,引導并鼓勵學生,支持不同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成功嘗試,重新認識自己.在考查中,學困生僅完成基礎題,中等生加試綜合題,學優(yōu)生繼續(xù)加試提高題,成績比例一致,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考查中成功展現自己的能力與水準.當然分層考查中,既需重視學生的考查結果,亦需深挖其自身潛能,創(chuàng)建進步要求,促進受教育者自我認識,產生自信,節(jié)節(jié)攀升.對學困生考查需重視過程,不同方向考慮,鼓勵個性發(fā)揮,在承認存在差異的同時,關注多元評價,積極表揚點滴進步.
三、結束語
實踐證明,分層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受教育者學習的參與感與積極性,可以完美地挖掘其自身潛能,嘗試成功.當然,理論與現實具有某些差異,不同教師的教學過程效果各異,各位教師更應該持續(xù)探索、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劉亞蘭.談小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J].湖南教育,2006(10):32.
[2]章幗.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