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彤,吳 勇,雷英強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納米材料改善普通干濕噴射混凝土回彈率和強度現(xiàn)場工藝試驗
丁建彤,吳 勇,雷英強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普通C20~C30干噴或者濕噴混凝土邊墻和頂拱的綜合回彈率一般為20%~30%,且干噴混凝土的強度經(jīng)常不合格。通過在新建京張鐵路、白鶴灘水電站、鍋浪蹺水電站、成都地鐵18號線共4個工程的現(xiàn)場工藝試驗表明,在普通的C20~C30干噴或者濕噴混凝土中,摻入10%自行研發(fā)的HB7-2型無機粉體納米材料等量替代水泥,能夠讓綜合回彈率減少52%~72%,并降低到10%以下,一次噴層厚度達到30 cm,24 h內(nèi)初期強度顯著提高、28 d 強度提高20%以上,每個開挖支護循環(huán)的時間至少節(jié)約0.7 h,整體上提高地下洞室開挖支護的質(zhì)量、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
納米材料;噴射混凝土;回彈率;強度
水電、水利、鐵路、公路工程的地下洞室支護所用普通C20~C30干噴或者濕噴混凝土邊墻和頂拱的綜合回彈率一般較高,且干噴混凝土的強度經(jīng)常不合格。
干噴混凝土的回彈率一般在20%以上,甚至達到40%~50%;濕噴混凝土回彈率也經(jīng)常超過20%。在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七局”)正在施工的工程中,新建京張鐵路8標草帽山隧道的C25濕噴混凝土回彈率高達30%以上,鍋浪蹺水電站1號引水隧洞的C20干噴混凝土回彈率達到25%以上,成都地鐵18號線土建5標龍泉山隧道的回彈率達到20%以上。這嚴重加大了施工成本并且增加了噴射支護的工期。在影響噴射混凝土回彈率的各種因素中,噴射設(shè)備、施工人員素質(zhì)、圍巖條件往往難以改變,因此,通過摻加新材料來降低回彈率是一種便捷有效的方法。在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施工中,摻加了一種新型納米材料,將CF30濕噴混凝土的綜合回彈率降至8%~10%[1],并且1 d強度達到20 MPa[2];在正在施工的白鶴灘水電站地下廠房中,摻加一種納米材料后,CF30濕噴混凝土的頂拱回彈率平均只有15%左右。但上述用到的兩種納米材料的價格高昂,導(dǎo)致噴射施工的總成本反而顯著增加。
實際施工中,干噴混凝土采用28 d抗壓強度比一般只有75%左右的堿性粉狀速凝劑,且速凝劑多靠人工舀入方式摻加,難以混合均勻,混凝土用水量靠噴槍手根據(jù)經(jīng)驗調(diào)節(jié)進水管閥門開度進行控制也不能準確計量,因此,雖然混凝土設(shè)計強度等級一般只有C20~C25,但大板噴射取芯結(jié)果仍然經(jīng)常不合格。濕噴混凝土因為采用集中拌和,配合比控制比較準確,且采用液體速凝劑,強度相對比較有保證。
針對上述問題,水電七局試驗檢測研究院引進南京水利科學(xué)研究院的專利技術(shù),在其基礎(chǔ)上進一步自行研制了HB7-2型系列無機粉體納米材料,價格大幅低于現(xiàn)用的市售納米材料。其體積平均粒徑D(4,3)為100~200 nm,可顯著降低普通噴射混凝土的回彈率、提高初期和后期強度,其作用機理主要是增加混凝土拌和物的內(nèi)聚性和粘結(jié)力以減少回彈,增加混凝土硬化后的密實度以提高強度。本文簡介了在新建京張鐵路、白鶴灘水電站、成都地鐵18號線、鍋浪蹺水電站的現(xiàn)場噴射工藝試驗結(jié)果。
表1 HB7-2型系列納米材料性能測試結(jié)果
(1)新建京張鐵路。張家口金隅水泥有限公司P·O42.5 低堿水泥,比表面積337 m2/kg;河砂,細度模數(shù)2.75,含泥量1.6%;5~10 mm石灰?guī)r人工豆石;低堿液體速凝劑,摻量5%時,初凝時間4 min 14 s,終凝時間9 min 21 s;聚羧酸系高性能減水劑,減水率27%。
(2)白鶴灘水電站。四川省寧南縣白鶴灘水泥有限責(zé)任公司P·O42.5水泥,比表面積380 m2/kg;玄武巖人工砂,細度模數(shù)2.73,石粉含量12.8%;5~15 mm玄武巖人工豆石;無堿液體速凝劑,摻量8%時,初凝時間2 min 20 s,終凝時間7 min 9 s;河南無機納米材料,平均粒徑267 nm,減水率26%。
(3)鍋浪蹺水電站。四川省二郎山喇叭河水泥有限公司P·O42.5水泥,比表面積350 m2/kg;人工砂,細度模數(shù)3.3,石粉含量4.2%;采用河卵石破碎的5~10 mm人工豆石;堿性粉狀速凝劑,摻量6%時,初凝時間3 min 40 s,終凝時間7 min 4 s。
(4)成都地鐵18號線。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P·O42.5水泥;人工砂,細度模數(shù)2.9,石粉含量6.6%;5~10 mm人工碎石;堿性粉狀速凝劑,摻量6%時,初凝時間5 min 45 s,終凝時間10 min 23 s。
納米材料為水電七局試驗檢測研究院自行研發(fā)的HB7-2型系列無機粉體納米材料,性能參照GB/T 18736《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用礦物外加劑》、GB 8076《混凝土外加劑》測試,結(jié)果見表1,顆粒大小及其形貌的透射電鏡觀測結(jié)果見圖1,顆粒均呈球形,粒徑最小的僅6 nm。
圖1 HB7-2型納米材料顆粒尺寸和形貌透視電鏡
(1)配合比。在4個工程中,分別以不摻納米材料的混凝土或摻加工程現(xiàn)用納米材料的混凝土作為基準組,以摻加不同型號HB7-2的混凝土作為納米組,進行了對比,配合比見表2。
(2)噴射工作面。四個工程的現(xiàn)場噴射工藝試驗工作面的基本情況見表3。
(3)施工工藝。①混凝土拌制與運輸。濕噴混凝土均在大型拌和樓集中拌制,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時間均為3 min;采用罐車運輸,每車一般不超過8 m3;從加水拌和到開始噴射之間的平均時間,新建京張鐵路約40 min,白鶴灘水電站約30 min。干噴混凝土均在簡易拌和樓集中拌制,采用小型強制式攪拌機,攪拌時間均為3 min;采用平板車運輸,每車一般不超過3 m3;從拌和到開始噴射之間的平均時間,鍋浪蹺水電站約20 min,成都地鐵18號線約15 min。②噴射施工參數(shù)。4個工程的實際噴射工藝參數(shù)見表4。由于噴射施工一般由分包隊伍進行,其設(shè)備和工藝水平參差不齊,不盡符合有關(guān)規(guī)范的要求,尤其是噴射角度和距離。
表2 不同工程噴射混凝土現(xiàn)場工藝試驗配合比
表3 不同工程現(xiàn)場噴射工藝試驗工作面基本情況
表4 現(xiàn)場噴射工藝參數(shù)
表5 到場混凝土拌和物性能
拌和物性能見表5。由于現(xiàn)場噴射工藝試驗條件限制,凝結(jié)時間采用手感法判斷——以手按吃力為初凝,以手按不動為終凝。拌和物性能結(jié)果表明,摻入HB7-2型納米材料與不摻的相比,凝結(jié)時間縮短1/4~1/2,倒坍落度流出時間明顯延長,反映出混凝土粘性有所增加;與摻市售納米材料的性能相當,且納米組混凝土和易性和粘聚性好、不易堵泵。
在地面上鋪滿苫布盡量收集全部回彈物,測試了包括邊墻和頂拱回彈在內(nèi)的綜合回彈率。濕噴混凝土以拌和樓過磅稱量總質(zhì)量作為基數(shù),干噴混凝土由于條件有限以拌和樓干拌料稱量總質(zhì)量再加上理論用水量作為基數(shù)?;貜椔蕼y試結(jié)果見表6。
表6 不同工程噴射混凝土綜合回彈率測試結(jié)果
由表6可知,不摻納米材料的基準混凝土回彈率基本在20%~30%,摻入納米材料后回彈率基本降至8%~10%,較基準組降低52%~72%;與摻加市售納米材料的相比,摻HB7-2納米材料時回彈率進一步降低18%。
這4個工程中,每個開挖支護循環(huán)的噴射混凝土施工時間平均約4 h。加入納米材料后,按照平均回彈率從25%降至9%計算,噴射時間只需要3.3 h,可節(jié)約直線工期約0.7 h。在白鶴灘水電站的工藝試驗中,采用預(yù)埋鋼筋標記的方法測試了頂拱的一次噴層厚度。當時一次連續(xù)噴射的面積大約為3 m×4 m,厚度達到了30 cm。與不摻納米材料的基準組相比,噴槍手普遍反映納米組混凝土噴射上去之后附著性好、粉塵少。
噴射大板試件后鉆取φ100 mm、高100 mm的圓柱體芯樣,測試了標養(yǎng)7、14、28 d的強度,在成都地鐵18號線還測試了12、24 h的初期強度,結(jié)果見表7。
由表7可見:
(1)摻入HB7-2后,與不摻的相比,各齡期混凝土強度均明顯增加,28 d齡期時,濕噴混凝土提高35%,干噴混凝土提高40%,有效消除了干噴混凝土強度不合格的常見??;與摻市售納米材料的相比,強度相當。
(2)成都地鐵18號線試驗中,摻入HB7-2型納米材料后,混凝土在24 h內(nèi)的初期強度比不摻明顯提高,達到客運專線《客運專線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shè)[2005]160 號)對C25噴射混凝土初期強度的設(shè)計要求,即12 h強度不小于5 MPa、24 h強度不小于12 MPa。在圍巖穩(wěn)定性較差時,這可提高初期支護安全性;同時,對于鉆爆法施工,提高了混凝土抵抗防爆擾動的能力,有利于提前放炮。
表7 不同工程噴射混凝土大板芯樣抗壓強度 MPa
摻入納米材料后,具有三方面的經(jīng)濟效益:工期縮短;按照平均回彈率從25%降至9%,這將直接節(jié)約17%的噴射混凝土材料用量和相應(yīng)的噴射施工綜合成本;國內(nèi)普通C20~C30噴射混凝土的單方水泥用量一般為420~480 kg,摻入納米材料等量替代水泥,可直接減少水泥用量44~48 kg。
4個不同工程的現(xiàn)場工藝試驗表明,在普通C20~C30干噴或濕噴混凝土中,摻入10%自行研發(fā)的納米材料等量替代水泥,可整體改善地下洞室開挖支護的質(zhì)量、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目前,水電七局正在有關(guān)工程中開展這種材料的應(yīng)用與研究,以進一步提升其技術(shù)經(jīng)濟效果。
[1] 韓旭東, 葛軍, 納米·增韌型粗纖維濕噴混凝土在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中的試驗與應(yīng)用[J]. 四川水力發(fā)電, 2014, 33(6): 5- 9.
[2] 寧逢偉, 丁建彤, 陳波, 等. 納米級摻合料粗合成纖維濕噴混凝土及抗裂性能分析[J]. 水電能源科學(xué), 2017, 35(2): 123- 126.
FieldTestsonReboundRatioandStrengthofOrdinaryDryandWetShotcreteMixedwithNanoAdmixture
DING Jiantong, WU Yong, LEI Yingqiang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Chengdu 610018, Sichuan, China)
The overall rebound ratio of grade C20-C30 ordinary dry or wet shotcrete for the side walls and top arch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re generally about 20% to 30%, and the strength of dry shotcrete is often unqualified. The in-situ spraying tests of such shotcrete in four projects of Beijing-Zhangjiakou Intercity Railway, Baihetan Hydropower Station, Guolangqiao Hydropower Station and Chengdu Subway Line 18 show that, by replacing 10% of cement with HB7-2 inorganic nano admixture developed by Sinohydro Bureau 7 Co., the rebound ratios of C20-C30 ordinary dry or wet shotcrete can be reduced by 52% to 72% and achieve the level of less than 10%, the maximum spayed thickness in one-pass can reached 30 cm, the initial strength within 24 h is greatly increased, and the 28 d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20%.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ano admixture can save at least 0.7 h in each excavation and supporting cycle, therefore, the quality, safety and cost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can be overall improved.
Nano admixture; shotcrete; rebound ratio; strength
TV431
B
0559- 9342(2017)09- 0049- 04
2017- 02- 28
丁建彤(1970—),男,江蘇泰興人,教授級高工,副總工,博士,主要從事建筑材料研究應(yīng)用工作.
(責(zé)任編輯焦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