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菊
(阜新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胸外科,遼寧 阜新 123000)
循證護理應用于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對肺功能及并發(fā)癥的影響
張亞菊
(阜新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胸外科,遼寧 阜新 123000)
目的 研究于胸外科呼吸道管理中應用循證護理對患者肺功能和并發(fā)癥的影響。方法 分析胸外科106例患者資料,按照臨床選擇的不同護理方法分成兩組,將53例行常規(guī)性護理患者作為對照組,將53例在其基礎上于呼吸道管理中行循證護理患者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肺功能、護理質量和并發(fā)癥。結果 觀察組肺功能指標均比對照組優(yōu),且基礎護理、健康宣教等護理質量評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總并發(fā)癥率比對照組低(P<0.05)。結論 于胸外科呼吸道管理中應用循證護理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護理質量,且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
胸外科;呼吸道管理;循證護理;肺功能;并發(fā)癥
考慮胸外科手術解剖位置較特殊和病情較復雜,增加手術操作難度,使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較高,且多數(shù)手術治療具有較大創(chuàng)傷,將對患者循環(huán)和呼吸功能產(chǎn)生影響,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臨床需積極實施有效護理方案[1-3]。本文對胸外科106例患者分別應用不同護理方案的效果予以分析,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1 臨床資料 對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胸外科106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方案均得到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對象均自愿簽署同意書,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手術禁忌證,且將患精神疾病與合并腎肝功能嚴重不全者排除。按照臨床選擇的不同護理方法分成兩組,分別為53例,對照組男女比例30:23,年齡40~80歲,平均(58.60±2.10)歲,疾病類型:5例縱膈腫瘤,10例外氣胸,14例食管癌,24例肺癌;觀察組男女比例29:24,年齡40~81歲,平均(58.63±2.12)歲,疾病類型:6例縱膈腫瘤,9例外氣胸,15例食管癌,23例肺癌;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案 對本研究對照組選擇常規(guī)性護理,護理人員于患者入院后做好宣教工作,嚴格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對患者日常飲食進行指導,且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若遇緊急狀況,需及時上報、處理。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于呼吸道管理中行循證護理,①成立循證小組:成員包括主任、醫(yī)師、護士長和護理人員,全面了解患者資料,擬定初步護理方案,且充分結合既往呼吸道護理過程中常見問題和患者病情等對護理措施做出實時調整。②獲得循證支持:充分借助現(xiàn)有網(wǎng)絡信息、醫(yī)學書籍等資料進行查詢,探究資料實踐性與合理性,對和疾病護理有關問題加以概括和總結,并將其合理運用于臨床,制定相應方案。③具體措施實施:護理人員于手術前向患者詳細介紹疾病知識,囑咐其多喝水與嚴格戒煙,教會患者自我咳嗽、排痰和呼吸有效方法,必要時借助支氣管鏡幫助排痰,確??谇粷崈?;于手術后強化患者呼吸道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可輔助氧療,待清醒之后幫助患者選擇合理體位,且所有操作均嚴格無菌化,對有關設備、物品等定期消毒和清潔。
1.3 觀察指標、評判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氣容積、呼氣流量峰值)、護理質量和并發(fā)癥(胸腔積液、肺不張、氣道阻塞)情況。護理質量評判標準:自行設計調查表,內容有基礎護理、健康宣教、呼吸道管理和護理文書書寫等,100分滿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佳[4]。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用SPSS22.0軟件予以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組肺功能各項指標均較對照組優(yōu)(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x±s)
2.2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 觀察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x±s,分)
2.3 兩組并發(fā)癥對比 觀察組總并發(fā)癥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對比(n)
胸外科手術為對機體皮膚組織損害較嚴重的一種手術,易產(chǎn)生肺不張、呼吸道感染等并發(fā)癥,造成手術失敗,加之由胸外科手術導致的創(chuàng)傷將使患者出現(xiàn)激素平衡失常、免疫力降低、肺心功能障礙和胃腸動力不足等現(xiàn)象,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因此,臨床于呼吸道管理中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將對手術成功和患者預后改善發(fā)揮著十分重要作用[5-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用力肺活量(3.85±1.60)L、1秒用力呼氣容積(2.88±0.30)L和呼氣流量峰值(6.48±0.70)L/s等肺功能指標均較對照組優(yōu),且基礎護理、健康宣教、呼吸道管理和護理文書書寫等護理質量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和王曉飛[8]文獻研究結果具有較高一致性。提示:于胸外科呼吸道管理中借助循證護理效果滿意,能夠促進患者肺功能改善,有效緩解病情,且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加速患者康復。為深入探究兩種護理方法安全性情況,本研究對比兩組并發(fā)癥,顯示:觀察組總并發(fā)癥率較對照組低,說明于胸外科呼吸道管理中選擇循證護理具有較高安全性,有利于降低外科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觀察組于循證護理中告知患者需多飲水,能夠對痰液濃度起到稀釋作用,促進患者排痰;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戒煙,能夠減少由于吸煙對機體肺部產(chǎn)生的影響,對患者自我咳嗽及排痰等有效方法進行指導,且必要時充分利用支氣管鏡輔助排痰,可有效將患者機體內痰液排除,從而促進患者肺功能改善[9-10]。護理人員注重對患者呼吸道進行護理,確保其呼吸順暢,并輔以氧療等,能夠加速患者病情緩解,改善患者肺功能。醫(yī)院成立由主任、醫(yī)師、護士長等組成的循證護理小組,能夠提高患者整體護理質量,對患者臨床資料予以全面了解,并依據(jù)以往呼吸道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實時調整護理措施,具有較強針對性;利用網(wǎng)絡、書籍等方式查詢相關資料和對其臨床應用合理性和實踐性加以驗證,并進行概括、總結,能夠強化循證支持,促進護理質量提高。護理人員于護理時告知患者保證口腔潔凈,能夠減少感染,輔助患者行舒適體位,可對患者肺擴張起到促進作用,改善肺功能及降低肺不張發(fā)生概率;于護理時嚴格按照無菌化操作,可減少感染的發(fā)生,并將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能夠提高患者認知度和意識,促進護理質量提高和術后并發(fā)癥降低[11-12]。有關本研究患者護理后對滿意度的影響,考慮受樣本例數(shù)等因素制約,需臨床深入研究。
總結上文,和常規(guī)性護理相比,臨床于胸外科呼吸道管理中選擇循證護理的效果更佳,為一種安全且有效護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護理質量,并降低胸腔積液、肺不張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可加速患者康復,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較高。
[1] 劉鑫.分級心理護理對心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焦慮、抑郁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19):2368-2370.
[2] 牟艷榮.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心胸外科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6,22(27):103-104.
[3] 阮巧玲,劉美梅.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胸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4):91-92.
[4] 張劼,周筠.胸外科術后并發(fā)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護理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9):2389-2391.
[5] 朱力,孫建華,繩宇.胸外科手術專項護理標準的制訂及應用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8):929-931.
[6] 駱磊.胸外科患者圍手術期呼吸道管理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4,35(33):7520-7521.
[7] 房金芳,孫秀云,姚燕,等.改良早期預警評分在胸外科手術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7):877-879.
[8] 王曉飛.加強呼吸道管理在胸外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4,20(1):113-116.
[9] 花文紅.系統(tǒng)護理干預在開胸手術呼吸道管理中的應用[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4(4):62-63.
[10]張濤.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心胸外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7,23(14):160-161.
[11]吳華景,朱錦芳.對胸外科患者實施呼吸道循證護理的效果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17):2682-2683.
[12]聶臣聰,李常容.多元化健康教育在胸外科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8):100-1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8.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