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峰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059-01
思維導圖是英國心里學家、教育學家東尼.博贊發(fā)明的一種運用大腦思維的新型工具,它將無形的思維可視化,并具有發(fā)散性。
2015年11月我因參加自治區(qū)級課題中期匯報工作,有幸在匯報過程中,聆聽了一位課題負責人匯報的有關"思維導圖"相關知識的課題,這個課題中所涉獵的"發(fā)散性圖形及曲線"吸引了我,后來,學校領導讓我們開始讀關于"思維導圖"的相關書籍,加上寒暑假的業(yè)務筆記學習記錄,漸漸地我對"思維導圖"滲透語文教學產(chǎn)生了興趣,今年寒假的培訓過程中,我又一次親臨現(xiàn)場,參與了思維導圖的當堂作業(yè)設計,再一次接觸到思維導圖,體會了那看似簡單的圖形卻更好地將文本的文路和學生的思維以圖形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的圖案,團隊組員精心創(chuàng)設了一個全景圖繪制,給與會教師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讓我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各個層次之間的關系。我對這奇異的線條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有了嘗試教學的欲望。我想:語文課堂如果能引進"思維導圖",不僅加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同時,整個圖形紋絡清晰,看后一目了然,學生一定感興趣。
因為好奇,所以嘗試查詢資料,經(jīng)過多方面資料的收集,我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在數(shù)學和英語取得的成果最高,而在語文領域中的應用微乎其微,看到了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我開始了深思:思維導圖能否在語文教學中起到積極的作用?怎樣讓思維導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作用呢?今年我所教的學生已經(jīng)是六年級了,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我便嘗試著在語文課堂中初步"玩"起了思維導圖。
初嘗試時,因為學生不了解"思維導圖"的功能,所以,我只能選擇"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先從概念、功能、用途及操作方法一一教起,接著,我嘗試著半扶半放,從單元預習中的思維導圖著手,恰逢剛開學,挑了早自習,就這樣牛刀小試了一回!
1.從"導游圖"導入
師:暑假里同學們?nèi)ヂ糜瘟税??我們?nèi)ヂ糜蔚臅r候,每到一個景點,總會發(fā)現(xiàn)景點門口有福巨大的"導游圖"(PPT出示)甚至還會出現(xiàn)在門票的背面,它有什么作用?因為課前布置了讓孩子們準備好假期旅游時的門票,所以,按照我的引導,孩子們饒有興致地看著自己的"導游圖",興高采烈地分享著彼此的快樂與收獲,這樣的初線條的"思維導圖"就有了雛形。
2.走進課文"導圖"
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目錄,自己讀讀第一組課文的課題,說說本單元圍繞什么主題?寫了什么?學生介紹課題,我則在黑板上畫起了第一層導圖,畫完后,以"口語交際與習作"為例,引導學生簡單瀏覽文本后,接著說說"口語交際與習作"圍繞哪幾個方面展開編排,之后就有了這樣的一幅簡單的單元思維導圖:
插圖
看著板演的"思維導圖",我告訴學生,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簡單的圖形(即思維導圖),將所有的課文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就能弄清楚課文編者的意圖,在了解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和重點時,再對課文內(nèi)容來個先睹為快。
初次接觸思維導圖,先以認知課文單元的編排為抓手,接著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導游圖"導入,再結(jié)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這樣更貼近生活,操作起來易上手。教學中,課文目錄總是被學生忽視,許多學生對此不屑一顧,似乎它呈現(xiàn)于課文目錄,以全冊課文的首頁羅列是多余的,殊不知,課文目錄屬于全冊課文的首頁,起著導向作用,只要運用思維導圖畫出一組課文的結(jié)構(gòu)編排,這樣就很清晰地展現(xiàn)了第一組課文的全部內(nèi)容,讓人看后一目了然。如果再深入地進行二層導圖的描畫,顯示每篇課文的初步結(jié)構(gòu)圖,對學生以單元為整體進行預習是很有幫助的。雖然這是初次設想(設計思維導圖,繪制的單元思維導圖也是"序言");而且用的還是"滿堂灌"的做法,但學生對這樣的做法饒有興致,于是我就大膽地繼續(xù)"玩"著我的導圖游戲。
3.在閱讀教學中,嘗試小組合作,繪制思維導圖
第一單元主題教學是"親近自然"。在進行《索溪峪"野"》備課時,我發(fā)現(xiàn)這篇略讀課文思路非常清晰,是十分適合剛接觸思維導圖的學生繪制結(jié)構(gòu)圖的。于是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我提出:索溪峪的"野"到底"野"在何處?今天老師帶著大家采用小組合作方式,用思維導圖來繪圖學習本文。首先,可以通過第一層導圖來畫出每一段是怎樣圍繞中心來寫的。接著,找找關鍵詞,用第二層導圖來實現(xiàn)。然后,我又引導孩子可以繼續(xù)編制下一層導圖,就這樣層層展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文本思路。
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參與意識強,團隊合作精神極致體現(xiàn)。從學生或默讀或瀏覽全文后的交頭接耳表現(xiàn)中,我感受到了每個學生的思索、交流和跳躍的過程,于是便有了以下的導圖呈現(xiàn):插圖
整個課堂,我運用了學生學習小組中的資源,從"滿堂灌"到小組合作完成過程,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精神也凸顯出來的同時,文章的寫作結(jié)構(gòu)也一展無遺,盡管有些學生提煉的導圖內(nèi)容還不夠簡練,有些關鍵詞也找的不夠精確,并且每一層的圖形顯得有些雜無章法,有的是菱形,有的是橢圓形,有的是長方形,但是,孩子們能朦朧的走進"思維導圖"的雛形,難道這不是值得驕傲的進步嗎?接著,我根據(jù)孩子們的繪圖,及時點撥引導:如果一層用上一種圖形,整張導圖就會更加層次分明,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反復修改,終于能夠大致將《索溪峪"野"》這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很好地用圖形表現(xiàn)出來了,面對自己發(fā)現(xiàn)的文章總分段式,每個結(jié)構(gòu)的類似性,學生雀躍不已,跳一跳摘到蘋果的過程無疑是愉悅的,這樣的"玩法"難道不是一次教學挑戰(zhàn)?這種興奮也帶動了之后文章的交流與反饋,品讀賞讀環(huán)節(jié),也是奇虎難當,平分秋色,當然也安慰了我這顆原本揣揣不安的心,更激發(fā)了我大膽的想法:是否可以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導圖"遷移到習作教學中來呢?這將是我今后教學工作中繼續(xù)"玩"思維導圖的目標。endprint